4月2日 不肯順服
潘智剛

經文:士師記一22-36

鑰節:一27-33

22約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華與他們同在。 23約瑟家打發人去窺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24窺探的人看見一個人從城裡出來,就對他說:「求你將進城的路指示我們,我們必恩待你。」25那人將進城的路指示他們,他們就用刀擊殺了城中的居民,但將那人和他全家放去。 26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築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還叫這名。 27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和屬伯‧善鄉村的居民,他納和屬他納鄉村的居民,多珥和屬多珥鄉村的居民,以伯蓮和屬以伯蓮鄉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屬米吉多鄉村的居民;迦南人卻執意住在那些地方。 28及至以色列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29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蓮中間。 30西布倫沒有趕出基倫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於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倫中間,成了服苦的人。 31亞設沒有趕出亞柯和西頓的居民,亞黑拉和亞革悉的居民,黑巴、亞弗革與利合的居民。 32於是,亞設因為沒有趕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們中間。 33拿弗他利沒有趕出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於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間;然而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34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35亞摩利人卻執意住在希烈山和亞雅侖並沙賓。然而約瑟家勝了他們,使他們成了服苦的人。 36亞摩利人的境界,是從亞克拉濱坡,從西拉而上。

在一章22至36節,敘述者循著地理走勢,描繪約瑟家及北方各支派在北部的戰事,七次「沒有趕出」的描述就是北方支派的爭戰結果(一27、28、29 、30、31、32、33)。為什麼他們沒有趕出迦南人呢?因為當他們強盛時,發現可以把難作的苦差交由迦南人完成,「把迦南人成了服苦的人」在各支派中蔚然成風(v28、30、33、35)。在眼前得益的誘惑下,他們忘記了對上帝的順服,就是要趕出迦南人,建立一個屬聖潔上帝子民的國度。可是這些給他們看中能為他們「服苦」的迦南人,反成了他們日後「的網羅、機檻、肋上的鞭、眼中的刺」(書廿三13),也應驗了約書亞當日的遺言。

貪圖安逸或是不願付出努力的心態,常常是不願意順服上帝的前奏,而且從北部的支派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心態不單有感染性,也會禍國殃民。

第一, 沒有盡自己的責任:每個支派都有所屬的範圍,各有不同,不宜嫉妒別人的優勢,上帝看重的是​​支派是否盡力執行已付託的使命。沒有趕出迦南人,貪圖安逸就是沒有盡上當盡的責任;

第二, 歷史會存留下來:這些不願意順服上帝的支派,名字都被記在士師記中。或許每個支派的失敗不算大,但當小失敗加起來,所涉及的範圍,為日後埋下禍根。

在第一章完結時,那本來已經賜給以色列的地土,沒有完全歸屬各支派名下;那本來是被滅絕淨盡的迦南人,卻成了服苦的人居住在其中。更甚的是「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v34)。但更加諷刺的是,本章結束時描述地土的擁有者竟然是迦南人,「亞摩利人的境界,是從亞克拉濱坡,從西拉而上。」(v36)不順服上帝的以色列民,就是那不肯趕出迦南人的支派,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忽視了長久的擁有。

思想:

「不肯趕出」與「滅絕淨盡」之別就是順服上帝與否;「自我感覺良好」也許是「不肯趕出」的前奏,小心它也是不願順服上帝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