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亂世恩情
何啓明

經文:路得記一1a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飢荒。

中國諺語有雲:「屋漏又逢連夜雨」,正所謂禍不單行也!路得記的開頭就以政治混亂和天災作為整個故事的背景。敘事者劈頭就指出路得故事乃發生在士師統治的時候,而以色列國又陷在飢荒的景況中。一幅令人傷感絕望的圖畫!

士師統治在以色列的歷史里是屬於哪個時期?那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按以色列的歷史計算,士師時期乃在喬舒亞過世(士一1)與掃羅被立作以色列王(撒上十章)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約主前1200至1020年間);那時是十二支派聯盟、沒有君王,宗教一片混亂、人民背離神,道德敗壞、充斥著暴力及目無法紀的黑暗時期。「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二十一25),這句話扼要歸納了士師統治時期的情況;這情況頗像上世紀二十年代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時期。

可是路得的故事發生在士師統治的哪個時期呢?敘事者只籠統地交代了一個時代背景,卻沒有指明是哪位士師。學者認為可從兩個線索推算。第一,摩押受以色列管轄的時代是在以笏至耶弗他作士師時期,因此,故事最有可能在此時發生。第二,四章18至21節中列出的家譜提到波阿斯至戴維共有四代,若以此推算年日,大致上也可得到一概略的日期。然而,正如舊約學者布洛克(Daniel I. Block)說:「任何嘗試要確定書中事件的特定時期都只屬於猜測而已。」其實路得的故事發生在哪位士師統治的時期並非敘事者的重點,因為他的焦點只放在幾個人物身上。敘事者以士師時代開始,卻以戴維的家譜結束。聽者聽完路得記後,自然會想到士師的黑暗時期已過,黎明的日子在望,神的應許快要實現,就是建立戴維王朝的時代已臨近。

敘事者期望身處於混亂不安、民不聊生的以色民聽了路得記後,燃起對神的信心,深信神沒有忘記他們,也沒有收回祂的救贖計劃。神在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透過一小撮的小人物互相關心、照顧,竟能促成神那偉大的完整計劃。沒錯,政治混亂的國家、禮崩樂壞的社會,再加上飢荒,可說是遭透了!可是,列祖亞伯拉罕、艾薩克、雅各布豈不也曾陷在飢荒缺糧、顛沛流離的困境中嗎?然而,耶和華並沒有離棄他們,困難里往往隱藏著神為祂子民所定的計劃。而祂的作為總是令人意想不到,正如誰會想到彌賽亞的應許透過一名不見經傳的外邦摩押女子成就呢?

英國文豪狄更斯在名著《雙城記》的開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路得的故事可以說是發生在最好的時代,也可以說是在最壞的時代。至於這是甚麼時代,就視乎神的子民有沒有細心察看透視神背後隱藏的作為了!

思想:你是否身處於令人灰心嘆息,甚至消沈絕望的社會氣氛之下呢?別忘記神仍在背後隱藏地作工,我們的責任是堅守崗位,忠誠活出基督徒的生命,關心照顧那些你能力範圍達到的人,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