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主人就是主人,從不降格作仆人
陳偉迦

經文:路加福音十七章7-10節

7「你們當中誰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裏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8他豈不對仆人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9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10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要說:『我們是無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

在昨天的分享中,我們大概刻劃了首兩個小比喻與路加福音十五至十六章的眾多比喻之間的關連外,也為過去一系列的比喻作一個總結。我們需要留心,在整個〈旅程敘事〉的描述中,中間這個部分蘊含著最多的比喻。可想而知,真理的話語雖然是明白地講了,人們卻是聽不下。猶太的宗教領袖只繼續持守他們的傳統所教導的、相信的。但是,比喻是一個委婉的論說,耶穌希望聆聽者藉此去思考自己先前所信的是否無懈可擊?是否不再需要更新和補充?或是已經封閉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心?

比喻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人去重新一次渴想對真理更深、更廣的認識,好讓我們的生命改變。今天我們對真理仍渴想嗎? 深願在過去的十多天的比喻系列的討論,使我們重燃對上主話語火熱之心。

如何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該接納的弟兄?對於第一世紀的信徒而言,因著猶太宗教領袖的自義,他們需要學習的榜樣是耶穌,這就意味著要為福音信仰和當時固有的意識形態打拼。可以想象,真是殊不簡單。

因此,來到最後的一個小比喻,就是「不配的仆人」比喻(原先無用的仆人中的無用,原文來說,其翻譯可以是「不配」(ἀχρεῖοί))。其中首先我們會有一個感覺,為甚麼主人要求仆人持續地工作?仆人不是已經一日在田裏工作,為何回到主人家中,還要繼續服侍主人呢?好像主人一點都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欺人太甚。

若我們用昨天的觀點去看,這個感受就會不翼而飛。其實這比喻的重點在於若沒有主人的吩咐和指示,仆人就不能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然,這個仆人就是一人共侍兩個主人,主人無法在他心中得著當得的尊貴和尊重。

這重點是要對那些猶太宗教領袖說的。他們事實是為主嚴守了律法,使以色列民族可以在寄人籬下的情況下,以此為身份的認同和象征(identity marker)。可是,當他們以為可以回家歇息下來,心中卻以自己的作為為傲──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仆人身份,或是已經服侍另一位主人。

耶穌作為主人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間,他不但沒得到仆人束上帶子去伺候,反而被他們殺害。這是尋常、合理嗎?或許,當那些願意悔改的領袖們看見主的作為,就是那些遭遺棄的稅吏、身患各種病害的、被鬼附的和有罪的都得著釋放時,他們豈不需要重新學習(預備好晚飯),忠心地按主人的吩咐而行嗎?由此可見,主人還需謝謝他們嗎?

思想:

  1. 「我們是無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份做的。」這句說明我們的身份只是見證主人的作為和心意。我們所作的只是屬於本身的責任,不做任何搶奪主人榮耀的事情。
  2. 唯有這樣,我們只會忠於一個主人。沒有別的可以取替我們的主人,也因這個堅持,我們才懂得悔改、回轉,接納主人所接納的,不但不會生氣、反而與主人一同歡樂。
  3. 在跟隨主的路上,讓我們嘗試不為事奉的果效而沾沾自喜,仿佛主人沒有參與在其中。高舉基督的服侍,才會叫上主的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