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逃離巴比倫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四十三14-21

4耶和華─你們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因你們的緣故,我已派遣人到巴比倫去;要使迦勒底人都如難民,坐自己素來宴樂的船下來。15我是耶和華-你們的聖者,是創造以色列的,是你們的君王。」16-17那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使戰車、馬匹、軍兵、勇士一同出來,使他們仆倒,不再起來,使他們滅沒,好像熄滅之燈火的耶和華如此說:18「你們不要追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時的事。19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就要顯明,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20野地的走獸要尊敬我,野狗和鴕鳥也必尊敬我。因我使曠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賜給我的百姓、我的選民喝。21這百姓是我爲自己造的,爲要述說我的美德。」

第二以賽亞爲要鼓勵被虜的百姓離開巴比倫,便指出神必會審判巴比倫,他們本來身處在「自己素來宴樂的船」(四十三14),但卻最終會成爲「難民」(四十三14),巴比倫的勢力會滅亡,所以被虜的百姓要逃離巴比倫。

經文由16節起,便轉向出埃及的圖像,先知採用過紅海的經驗(四十三16),說明神就是曾在滄海中開道路,也曾使埃及的追兵淹沒在水中的那一位,叫被虜的百姓明白他們所相信的神並非純粹理論,而是曾在人類歷史舞臺中施行神蹟的神。然而,這位曾施行神蹟的神卻叫他們「不要追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時的事」(18節),這些事就是指出埃及過紅海的事,這些列祖曾經驗的事已成爲百姓世世代代歌頌的傳統,有可能慢慢成爲了神話般的傳頌,對當下的百姓沒有任何效益與幫助。當「出埃及」已成爲神話傳統,後人便會慢慢把它放在理論的位置,失去了它原本的激動與火熱。因此,19節指出神自己在被虜的百姓這一代要做「新事」,這「新事」一方面是指由巴比倫迴歸耶路撒冷的新道路,另一方面也指神的子民在困難中如何得到新的拯救。當中有「如今」(19節)一字,代表這樣的新事現在便有,不用再等待,迴應了四十章31節所提及要等待耶和華的主題。

「新事」包括了「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19節),「新事」也包括百姓在曠野行走時經驗走獸與野狗都尊敬耶和華(20節),他們會再次如出埃及一般經驗「使曠野有水」(20節),這都正正迴應申命記所描述出埃及的光景:「耶和華在曠野之地,在空曠、野獸吼叫之荒地遇見他,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三十二10

曠野有兩個特徵:(1)野獸吼叫之地;(2)被耶和華尋見之地。這兩個特徵缺一不可!我們不可一方面期望被耶和華尋見及保護,卻又不期望經驗曠野之苦;我們卻要相信在走獸之地當中,神必會尋找我們。逃避曠野是容易的,留在曠野卻是挑戰,曠野往往叫我們充滿各樣的驚喜,更是耶和華尋見我們及做新事的場景。我們豈不知道,走獸也會尊重神嗎?沒有水的地方,會有水喝嗎?我們豈也不知道,這些新事只有在曠野纔可以經驗嗎?

思想:

原來「新事」並不新,它就是昔日出埃及的信仰;「新事」卻同時對當代的以色列民來說是新,因爲他們看出埃及只不過是神話,還未親身經驗過它的真實。到底我們是否已把信仰當成化石?祈求我們都活出信仰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