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安慰錫安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五十一3-16

3耶和華已經安慰錫安,安慰了錫安一切的廢墟,使曠野如伊甸,使沙漠像耶和華的園子;其中必有歡喜、快樂、感謝,和歌唱的聲音。4我的民哪,要留心聽我,我的國啊,要向我側耳;因爲訓誨必從我而出,我必使我的公理成爲萬民之光。5我的公義臨近,我的救恩發出。我的膀臂要審判萬民,眾海島都要等候我,倚賴我的膀臂。6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面的地;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破舊;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7知道公義、將我的訓誨存在心中的人哪,當聽從我!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8因爲他們必像衣服被蛀蟲蛀;像羊毛被蟲子咬。惟有我的公義永遠長存,我的救恩直到萬代。9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興起!以能力爲衣穿上,像古時的年日,像上古的世代一樣興起!從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魚的,不是你嗎?10使海與深淵的水乾涸,在海的深處開路,使救贖的民走過的,不是你嗎?11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恆的喜樂必歸到他們頭上。他們必得着歡喜快樂,憂傷嘆息盡都逃避。12我,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你是誰,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生命如草的世人,13卻忘記鋪張諸天、立定地基、造你的耶和華?你因欺壓者圖謀毀滅所發的暴怒,終日害怕,其實那欺壓者的暴怒在哪裏呢?14被擄的即將得釋放,不至於死而下入地府,也不致缺乏食物。15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我攪動大海,使海中的波浪澎湃,萬軍之耶和華是我的名。16我已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用我的手影遮蔽你,爲要安定諸天,立定地基,並對錫安說:「你是我的百姓。」

錫安復興的主題是以賽亞書重要的主題之一,這主題指出錫安的復興是將來終末時會預計的境況,這情況曾在以賽亞書二章1-5節與四章2-6節所預言,並得到第二以賽亞的承傳,都寫在以賽亞書五十一章3-16節當中。到底這終末錫安的復興是怎樣?

首先,這段經文有兩個「安慰」(niham)(賽五十一3、12),前提就是錫安曾是廢墟、曠野與沙漠(賽五十一3),末後卻得到耶和華的安慰,由極度困難的光景轉化爲復興。「安慰」(niham)的主題是第二以賽亞一開始時所帶出的主題(賽四十1),指出以色列民因犯罪而被虜,但他們的刑期已滿,神爲他們帶來安慰,便呼籲他們進入曠野,迴歸耶路撒冷重建錫安。可見,從神而來的「安慰」(niham)是被虜到迴歸的轉捩點。

到底這終末的錫安復興是一種怎樣的復興?首先,3節採用了伊甸園的圖像,伊甸園是人類第一個聖所,當經文說廢墟與曠野將會轉化爲園子,就是針對被虜的光景(賽六11-13)所說的,指出以色列民犯罪而帶來神的審判,把聖殿毀壞成廢墟,現在卻能在廢墟中轉化爲伊甸園,再次重建聖所。而3節的下半節說明這樣的園子必須有音樂的元素,這是對伊甸園的新理解:任何敬拜神的園子必須要有感恩及喜樂。在此,我們也要以迴歸的背景去理解,第二以賽亞說明迴歸的歌唱及喜樂的事,特別在賽五十一11亦有這樣的圖像,與之前被虜時不喜樂及不唱錫安的歌有一個對比(詩一三七1-5):「我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在那裏,追想錫安,就哭了。在一排柳樹中,我掛上我們的豎琴。擄掠我們的在那裏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爲他們作樂:給我們唱一首錫安的歌吧!我們怎能在外邦之土唱耶和華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寧願我的右手枯萎!」這樣,音樂的彈奏象徵了被虜的終結,錫安便因爲迴歸的人而歡喜快樂。

第二,錫安會有公平與公義的產生(4-8節),公平及公義與「訓誨」與「拯救」連在一起,在錫安聖所的禮祭當中,人們必須要重視律法的實踐,迴應了以賽亞書二章1-5節所描述萬國萬民要上這聖山並訓誨必出於錫安的圖像。第二以賽亞更以天與地的短暫來對比救恩與公義的永恆。指出公平與公義的實施並非暫時,而是直到永永遠遠。

最後,只有耶和華纔可以帶來和平及安慰(9-16節),在此處,我們發現有很多古近東的神話元素,包括刺大魚及攪動大海,創造天地等等,說明只有耶和華纔是那一位創造天地的主宰,只有祂纔有權威及能力帶來真正的和平及安慰(12節),沒有其他神可以相比。

思想:

錫安的復興涉及聖所的重建、伊甸園的復元、音樂的感恩與歡樂、公平與公義的實現,以及對耶和華作爲創造者的認定。原來,真正的復興並非只是情緒的高漲與人數的增多,真正的復興是一份對創造主的重新認定,以及公平公義的全面實行,以致那本來看似廢墟的地方重新有伊甸園的建立,這種建立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有光明仁義的見證。你的生命也配合這樣的復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