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8-19)
真正的愛不是羅曼蒂克的感受,或風花雪月的浪漫,卻是刻骨銘心的承諾,與百死不悔的委身。耶穌呼召作門徒的代價,就是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 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當彼得反復回應“你知道我愛你”後,耶穌託付了自己的羊群,要彼得餵養與牧養他們。於是耶穌發出了對彼得終極的呼召,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似乎描述了彼得一生事奉的途徑。
束上腰帶——為愛而殷勤事奉 《使徒行傳》記載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從前那個口直心快,魯莽行事的彼得,徹底被翻轉改變了! 彼得是使徒的老大,初期教會的領袖與發言人,他傳講的布道信息大有能力,震撼人心。以致三千,五千人悔改。 他勇敢宣告耶穌是唯一道路:“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當猶太公會官府逼迫時,他勇敢的回嗆:“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徒》4:19) 他見到大布由天而降的異象,後來哥尼流全家受洗,開啟了外邦人信主的紀元。
鎖鏈捆綁——為愛而承受苦難 彼得前後書裡,針對來自羅馬帝國排山倒海般的逼迫,彼得教導信徒在苦難中仰望神,等候基督的再來。 從前讀邊雲波伯伯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為他的獻身心志而感動:“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奔走!……所以,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
彼得說:“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贊、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7-8)為愛而受苦卻更有一種喜樂,能讓鼎鑊甘如飴,視死如歸,無懼無悔。
倒釘十架—為愛以死榮神 主後一世紀,尼羅王火燒羅馬城,嫁禍於基督徒。於是教會大遭逼迫,信徒紛紛逃離。教會歷史傳說,彼得在異像中遇見耶穌堅定走向羅馬,因此他不再逃跑,而扭轉腳步回到受苦宰殺之地。 羅馬城外有個小教堂,名叫DOMINE QUO VAIDS(主啊,你往哪裡去?)據說就是紀念耶穌與彼得對話,彼得轉身回頭,慷慨赴死之處。 面對殘忍的十字架死刑之時,他說:“我不配與主一樣釘十字架,請把我倒釘在十字架上。”天主教宣稱彼得的遺骨,就葬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裡。 這個傳說的情節,1896年被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寫成歷史小說,得了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1951年也拍了好萊塢的電影大片《暴君焚城錄》。
潘霍華在《作門徒的代價》一書中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來跟隨他的時候,他是呼召人來效法他的死”(When Christ calls a man, he bids him come and die)。
在最後晚餐時,彼得熱血沸騰願為主而死。但在客西馬尼園裡,他卻不能警醒禱告,所以耶穌被賣受審時,他就三次不認主。
加利利海邊的對話,耶穌重建了彼得的愛主之心,也預告了彼得一生的事奉。耶穌復活後的彼得,還有三十多年的事奉。彼得殉道時的心情,可能類似趙西門的十架歸路詩歌:“我心饑渴地愛慕,十字架的歸去路;火的時代催我走,不容稍有所踟躕。認定十字架的血路,這是我唯一歸途。認定十字架的血路,這是我唯一歸途。隨主到客西馬尼,隨主到髑髏疆土;最後進入永遠家鄉,再無悲痛、黑暗、雲霧。”
想象他最後為主殉道的時刻,仰望著永恒的榮耀,忍受著身體的痛苦,他心中對主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
禱告:親愛的主耶穌,聖經上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在任何的苦難難處中,求你教導我更多仰望你,思想你的愛。謝謝你,因為你已經得勝,這是永恒的勝利!奉你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