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阿摩司書一2
2他說:「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出聲;牧人的草場哀傷,迦密的山頂枯乾。」
這一節是全卷阿摩司書的鑰句,是十分嚴峻的景況,處於其中一點兒也不容易受;上半節是行動,下半節是結果;上半節是由耶和華「從錫安吼叫」及「從耶路撒冷出聲」兩句平行句組成,下半節是由「牧人的草場哀傷」及「迦密的山頂枯乾」兩句平行句組成。
耶和華是神的名字,當神在曠野見到摩西時,神要摩西把鞋子脫下來,因爲神是聖潔的,摩西詢問神的名字(出三13),神向摩西顯明祂叫自有永有-耶和華;到出埃及記第十九章,以色列人到了西奈山,摩西上了山,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神警告百姓不要近前,也要祭司分別爲聖,原因是神是聖潔的,祂的百姓也要聖潔。
錫安原是指俄斐山(Ophel),聖殿就建立在此山脊上,後來耶路撒冷城就被稱爲鍚安,因神的聖殿及寶座都在此處,是全以色列民之宗教中心。沒錯,當時以色列國的宗教中心是伯特利與但,這是耶羅波安一世建立的(王上十三26-30),但這不是神的本來意思,大衛王朝的首都耶路撒冷有按照神的命令所建造的聖殿,纔是宗教中心,神在他命以色列民建立的宗教中心發聲,向祂的子民說話。
耶和華神是創造萬物之主,是向人啟示的主,是審判世界的主,是人的拯救,也是恩慈信實的主。這節的四個動詞「吼叫」、「發聲」、「悲哀」及「枯乾」都是未完成式(imperfect),是描述目前的情況同時更延展至未來。這裏「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突顯出神嚴厲的審判正在持續地展開;神已在吼叫,神已在發聲。「吼叫」常常是用來形容獅子飢餓時或獲取獵物時所發出咆哮之聲(摩三4),而當萬獸之王一吼叫,整個森林都震動,林中的萬獸都會驚怕,繼而落荒而逃(摩三8)。「發聲」是以大自然的雷聲來形容神審判時的威榮與能力的彰顯,叫人恐慌懼怕。
牧人的草場是指牧人居住的地方,可以是指先知的家鄉;草場要悲哀是描寫在乾旱影響下,牧草乾枯,牧人生活艱難,要爲生計謀算,南地因神的審判而悲哀。迦密在希伯來文即花園或果園之意,而迦密山地處以色列北部,靠近地中海岸,山上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樹木繁盛地生長,種植了橄欖樹、葡萄和其他各種各樣植物。但現在迦密的山頂枯乾,是極旱災的景象,而且由南地的牧場直蔓延至北邊之山頂,受審判之範圍廣闊,造成的損害浩大。在極乾旱的情況底下,神發聲似雷鳴,但雷鳴並未帶來滋潤的雨水,只是乾乾的雷聲,因爲多國都三番四次地犯罪,耶和華的忍耐已達頂點,嚴厲的審判即將來臨。
思想:
先知在四海昇平的日子提出耶和華像獅吼及雷轟的審判,指出結果是處處荒涼,當時的以色列民、猶大人或世上的萬民都沒有注意,更沒有迴應。今天香港的景況有沒有像牧人草場要悲哀及迦密山頂要枯乾之現象?在經濟上?在社會的撕裂上?甚或在教會的撕裂上?你見到嗎?信徒要如何迴應神?
神在南國猶大國的聖所向北國以色列國發出審判的聲音,這裏暗示事奉神是要按神心意及指示去做,而非單單按着政治、社會的需要去做,這對你有沒有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