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現在與先前的對比
高銘謙

經文:哀一1-2

1唉!先前人口稠密的城市,現在爲何獨坐!先前在列國中爲大的,現在竟如寡婦!先前在各省中爲王后的,現在竟成爲服苦役的人!

2她夜間痛哭,淚流滿頰,在所有親愛的人中,找不到一個安慰她的。她的朋友都以詭詐待她,成爲她的仇敵。

耶利米哀歌第一章以「唉!」作開始(1節),這個「唉!」也在二章1節四章1節出現,成爲其中一個原因把一章、二章及四章歸納成爲同一類的哀歌(另外的原因包括:它們同樣都描述錫安的被毀、城中人民的苦況、建築物的倒塌等等),「唉!」的出現除了是發出悲哀的嘆息,它更可以翻譯爲「怎樣」或「何竟」,爲到錫安痛苦的現在與榮華的從前而作出今非昔比的對比。

當我們看1節,我們會發現這個平行的結構(這是和合本2010的翻譯,卻根據原文次序排列):

  • A先前人口稠密的城市
  • -- B現在竟如寡婦
  • A’先前在列國中爲大的,在各省中爲王后的
  • -- B’現在竟成爲服苦役的人

A-A’這兩句片語中都有「多」這字,A描述人口多,A’當中的「大」原文便是「多」的意思,而A’中有兩個「在」,分別是「在列國」及「在各省中」,所以A-A’都說明錫安本來在列國中爲大,人口爲多,帶出昔日的強大。然而,B-B’卻以兩個「現在」,說明當下的苦況,當中「寡婦」一字以一種擬人化來描述錫安,因她沒有丈夫(耶和華)而獨坐,並且她成爲奴隸,當中「服苦役」這字曾在出埃及記一章11節出現,用來描述昔日以色列民成爲埃及法老的奴隸,現在卻用此字來說明以色列民重新成爲別國的奴隸。因此,1節帶出現在與昔日的強烈對比,錫安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擄去。

2節把鏡頭轉到獨坐哭泣的錫安女子,這節指出「所有親愛的人」,這些人就是錫安昔日的盟友與眾神明,錫安背叛耶和華並與這些列國及其眾神明結盟,但這些錫安一直以來的倚靠在她大難臨頭時不前來安慰她,這些都是不可靠的盟友,他們都以詭詐待她。原來,被擄就像一面「照妖鏡」,昔日那些好來好去的盟友原來都是見利忘義,便迫使錫安看見她原來真正需要倚靠的就是耶和華,但可惜爲時已晚,耶和華要在她被擄中讓她看見這些盟友的真面目!

思想:

原來,錫安昔日風光的景況可以在一夜之間化爲烏有,那種現在與昔日的對比之大,叫詩人以「唉!」來形容這悲哀,這告訴我們,就算現在有再多再大的成就,若這些成就不是建基在對耶和華的敬畏之上,反而是建基在不可靠的偶像之上,它們終有一天會消失。這成爲我們的警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