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新愁與舊恨
賴建國

民數記三十二章1-5:呂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他們看到雅謝地和基列地;看哪,這是可放牧牲畜的地方。呂便子孫和迦得子孫就到摩西和以利亞撒祭司,以及會眾的領袖那裏,說:「亞他錄、底本、雅謝、寧拉、希實本、以利亞利、示班、尼波、比穩,就是耶和華在以色列會眾面前所攻取之地,是可放牧之地,而你的僕人也有牲畜。」又說:「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爲業;不要領我們過約旦河。」

民數記三十二章記載以色列民在進入應許之地前夕,呂便和迦得二支派向摩西請求留在約旦河東之地,不要帶他們過約旦河。有幾點先在此討論:

二支派的請求

(1)關注的焦點,1節最開頭兩個詞是「牲畜」及「眾多」,中譯多作「牲畜極其眾多」,指出整件事核心所在。

(2)他們的選擇:呂便與迦得二支派列出九個城,都是在約旦河東雅博河以南之地,他們強調這都是耶和華所攻取之地,似乎沒有理由不讓他們選擇留在這裏(4節)。

(3)考量的重點:因爲他們看那裏是「可放牧之地」(4節)。的確,約旦河東的約旦平原,一般稱作基列地,海拔八百公尺,土地肥沃,牧草豐美,自古以來就以出產優良品種的牛羊出名。

神僕人的拒絕:不料摩西立刻嚴詞責備,強烈拒絕,主要理由有二:

(1)偏離主要目標,破壞團隊士氣:神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是在約旦河西,現在眼看就要到了,怎麼竟有兩個支派選擇退出,這對其他支派是何等大的打擊?因此摩西第一個責問就是「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卻留在這裏嗎?」這句話也可以翻譯爲「當你們留在這裏時,你們的弟兄會去打仗嗎?」(6節

(2)重蹈父輩覆轍,遭致全民滅亡:摩西立刻想到將近四十年前加低斯巴尼亞的痛苦經歷。由於十個小信探子的惡訊,使那一代的以色列人「灰心喪志」(nû’,使役形),不肯「進入」應許之地(9節)。現在這些曠野中新生的一代,竟然重複他們父輩的過錯,使以色列人「灰心喪志」(nû’,使役形),不願「越過」約旦河。摩西甚至責備他們是「一夥罪人」,要使以色列百姓滅亡(14-15節)。

思想:

1.約旦河東的確不是神應許之地,拉比文獻也責備呂便與迦得支派,單就經濟層面考量。自私矇蔽人的眼睛,教人不顧羣體,偏離主要目標,背棄神的引導,結果引發衝突,產生猜忌,破壞合一。

2.若有人問:爲何是這兩個半支派而不是別人?對照民二章十二支派安營的位置可以發現,呂便及迦得支派在會幕南邊安營,瑪拿西支派在會幕西邊安營。很可能這三個支派經常有機會接觸,交換資訊,相互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豈可不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