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祷文」系列 一、祷告的基础 :「我们的天父」
提摩太·凯勒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探讨「主祷文」系列——「祷告的基础 :『我们的天父』」这个题目。

今次节目的经文引自马太福音第6章6至15节。以下是耶稣所说的话。

6.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7.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8.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9.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10.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12.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3.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有古卷没有因为……阿们等字)! 14.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15.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这是神的话语。

耶稣是复活的救主,而不只是一位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耶稣不只是把通往神的道路指示给我们,祂自己就是通往神那里的道路。耶稣不只是像一位老师一样,把通往神的道路指示给我们;因为祂从死里复活,祂自己就是通往神的道路。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告诉我们,既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既然祂不只是把通往神的道路指示给我们,祂本身就是通往神的道路,那么对基督徒来说,祷告就是一个独特的过程,与其他宗教和哲学等所提倡的截然不同的了。

祷告是一件相当普遍的事情。事实上,每当人们进行有关祷告的调查,结果都令人感到惊讶,因为几乎每个受访者都说:「我曾经祷告,或者我恒常祷告。」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祷告。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告诉我们,有一种祷告方式祂称其为外邦人的方式,还有一种是基督徒的祷告方式。

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当我们想到外邦人,我们立即想到无宗教信仰的人。今天,「外邦人」一词往往是指粗暴、淫荡、抱怀疑态度或无宗教信仰的人。我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使用这个词语。可是耶稣在这里并不是指这样的人。耶稣说的是那些常常祷告的人,他们也许比你和我更恒常祷告。他们用许多重复话,喋喋不休。

耶稣在这里要向我们展示,在祂心目中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异,并不在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和无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分别,而是在于信奉宗教的人和真基督徙之间的分别,也就是像外邦人那样祷告的人和向「我们的天父」祷告的人之间的分别。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可是,在第8节耶稣说:「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许多人读到第7和8节时会说:「耶稣谈论的是我们应否向神祈求。」有些人读到第8节时会说:「啊,因为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所以耶稣说你们不需要祷告,也不需要向神祈求。」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耶稣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看看耶稣说什么。耶稣指出人们可以靠两个不同的基础来到神面前。耶稣论到那些外邦人……这些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他们常常祷告。外邦人以为他们的祷告必蒙垂听是基于一个原因。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我们到神面前,要把祂看作父亲一样。耶稣不是谈论应否向神祈求,而是该如何向神祈求。耶稣谈论的是人们来到神面前的两个不同的基础,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换句话说,许多参与教会聚会、自认是基督徒的人都会背诵主祷文,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但是他们并没有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他们没有去到神──我们的天父面前。他们只是作外邦人式的祷告。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与神的关系像外邦人与神的关系一般。耶稣指出关键所在……为什么你的祷告蒙垂听?这一点影响一切。我们必须察看自己的生命。

到教会聚会、虔诚的表现、忙碌的教会生活,恒常的祷告……这一切都无法告诉你自己是否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你必须问:「为什么我认为自己的祷告会蒙垂听?」耶稣说这才是你要思想的问题。外邦人以为那就是他们祷告蒙垂听的原因,而基督徒却认为他们的祷告蒙垂听是基于别的原因。这两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来给你们说明。

那是两种不同的祷告方式:外邦人式的祷告和基督徒的祷告。许多人都祷告,然而,他们的祷告与那些向「我们的父亲」祷告截然不同。让我们看看两者的分别。首先,我们尝试理解耶稣所说祷告的真正基础,然后我们尝试应用出来。复活的主耶稣基督给我们一种因祂复活的大能而带来的祷告模式,这与外邦人的模式截然不同……

这就是主祷文。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五个节目中探讨这段经文。我们会看看耶稣如何论祷告,因为祂已经复活了,所以我们可以进到神面前。耶稣不只是一位已死去的老师,祂是永活的主,我们可以藉着祂进到神面前。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了解祷告的基础,然后我们看看如何把它应用出来。

首先是了解。在第7和8节,耶稣谈论到神面前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当你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察觉到这一点(我们通常都察觉不到),你是基于什么基础去接触那个人,其实你暗地里已经作了一些假设。当你接触一个人,与他交流互动、互惠互利,你必须基于一些基础去接触那个人。我们凭直觉以那基础来决定互动交流的程度。

举例说,当你走在北京的街上,你可以因某些原因而去接触一个陌生人。我可以接触别人,他们也可以接触我。在地铁里,通常人们可以接触其他人的方法就是问路。你会问:「这班车会停王府井站吗?我乘坐这班车对吗?这班车前往哪一个方向?」你可以这样在地铁里接触一个陌生人。为什么?这是基于什么基础呢?

我猜想你可能会说这是一种共通的人性。或许你也试过第一次走进陌生的地铁站里的经验。除非你是当地人,否则你也体会在陌生的地铁站里是多么令人困惑。你感受到一种共通的人性。你知道迷路的滋味。当有人向你问路时,你与他们产生共鸣。他们会向你问路、询问时间,或其他类似的事情。

然而,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基础,所问的仅仅限于问路或询问时间,你不可以提出更深入的询问。大城市的情况更甚,事实上,在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举例说,你不可以问:「我可以拿走你的手提包吗?因为我的手提包弄破了。」你知道你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基础。这样的互动交流太深入了。如果你想有更深层次的互动,你必须要有更深层的基础。

耶稣基督在这里要向我们表明,到神面前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两个。当我们思想这一点,我们发现这两个方法跟我们与人交往的两种基本方式相同。或许有人会问我关于程度的问题。我承认这里涉及程度的问题。在两个基本要点之间有一个范围,但是我认为耶稣说是这两个基本要点,我也认为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也有这两种基本的东西。

这两种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你可以与人建立一种业务关系,也可以与人建立一种所谓家庭关系。业务关系的基础是「我给你一些东西」。它的基础是:我可以给你什么。家庭关系的基础是「我在你心目中的身分」。业务关系的基础是履行一些责任。你给我履行责任,我也给你履行责任。家庭关系的基础是投身,家庭关系是一种永久、投身的关系。让我说明这两种思想模式。

你可以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住在一个人的房子里。你以寄住者或租客的身分住在一个人的房子里,这是最普遍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我想到例外的情况。」或说:「我想到不同的情况。」节目里会说明这些例子,但现在让我们看看两种基本的方式。一般来说,你以寄住者的身分或以家庭成员的身分住在一个人的房子里。

举例说,你以寄住者的身分住在一间房子里,而业主就是你的房东。只要你按时交租,好好顾惜那房子,你就可以与房东维持良好的关系。租客要遵守一些规条,房东也要遵守一些规条,例如房东必须进行维修保养等工作。只要租客和房东都履行责任就能维持良好的关系,这就是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这只是一种机械式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这是一种业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一种涉及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机械式关系。我们会详细讨论这种关系。

事实上,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位女士谈到这个问题。她拥有一间很大的房子,她一直都将房子的一部分出租。她说:「当你与租户住在同一屋檐下,每天朝夕相见,关系便开始改变过来,我们渐渐脱离那种业务关系,而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因此产生。你开始不再只是提供租赁服务……所涉及的也不只是租金或维修保养等问题……你开始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难处,你与他们开始建立一段友谊。」

这位女士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问道:「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危险?」她说:「你的租客已经成为了你的朋友,当他们不付房租或不顾惜你的房子,你怎么向他们施压呢?」

她的意思是,业务关系是有条件的,而家庭关系是趋向无条件的。业务关系是基于「你作了什么」……你所履行的责任;而家庭关系是基于「你是谁」。业务关系是有条件的, 家庭关系是无条件的。前者是基于「你作了什么」,后者是基于「你是谁」。她说:「你要当心,不可跟你的租客成为朋友。」

有时候,我们在职场中也遇到这个问题,实在难以避免。你的下属若成为你的朋友,当他们不服从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他们的工作表现欠佳,你怎么办?这是一种两难的情况。这表明了我要提出的重点,这里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张力。

另一方面,你可以住在你父母的家,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身分就不是寄住者,而是孩子了。现在我们转到另一端。这种情况的模式截然不同。业务关系的模式是:只要你履行责任便会被接纳。家庭关系的模式是:因为你被接纳,所以你履行责任。这两种模式有天渊之别。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方式。

耶稣的意思是:「你会以业务关系为基础来到神面前,或者会以家庭关系为基础来亲近神。耶稣说:「你可以透过一些方法知道自己到底是以业务关系为基础,还是以家庭关系为基础来到神面前。」有许多方法可以让你知道这一点,但是耶稣以祷告为例。祂看着人们,其中许多都不是基督徒……「外邦人」一词是指非基督徒。许多到教会聚会的人,或者许多自以为是基督徒的人其实都不是基督徒。耶稣给我们一个测试来检视自己到底是以什么基础来到神面前。

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这说法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另外两个中文圣经译本。《新汉语译本》译作:「你们祷告的时候,不要像外族人那样,说话空洞,絮絮叨叨,他们以为话多了就必蒙垂听。」当我们仔细看看不同的译本便会发现各种细微的差别。《新译本》把这节经文译作:「你们祷告的时候,不要重复无意义的话,像教外人一样,他们以为话多了就蒙垂听。」「重复话」一词的希腊原文的意思是「空洞的说话」。「许多」这个词的意思是「焦虑」。

你可以透过以下方法知道自己到底是外邦人还是基督徒。当你的祷告不蒙应允,你会怎么样呢?当你的祷告不蒙应允,你发现自己不是表现冷漠,就是焦虑不安。你表现冷漠,因为你心里想:「我已经尽了义务,正如租客付了房租一样,所以我祷告理应蒙应允,这是我配得的。」转过来,你表现焦虑不安,因为你心里想:「我没有付房租,我或许犯了罪。」

想一想,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顺遂……你祷告,但情况并没有好转,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会很生气,或者你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很生气,你便会这么说:「神没有帮助我。我配得神应允我的祷告,因为我是个好人。我已经付了房租。」如果你感到内疚,你便会这么说:「我猜想我一直让神十分失望。我没有付房租。」

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你是一个寄住者,而不是家中的孩子。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相信你与神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业务关系。这关系建基于你和神是否履行义务。你有应尽的义务,神也有应尽的义务。你明白两者的分别吗?只是信奉宗教的人心里这么想:「神啊,求祢进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的房东。我会履行义务,祢也要履行义务。」真正的基督徒心里这么想:「神啊,求祢进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的父亲。我不配受祢的恩惠,但是耶稣基督已经活出我本该活出的生命,也承受了我本该承受的死亡,因此,求祢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一切而作我的父亲。」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模式。你可以透过检视自己的祷告生活来判断自己是否真基督徒。经文提到的「重复话」是指空洞、冷漠、抽离、机械式的话。在你的祷告中找不到爱和恩慈;你的祷告一点也不甘甜和丰富。我知道这么说十分可怕。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知道很多听众朋友听了这话也许不敢再在牧者面前开声祷告。然而,这并不是重点,请不要这么想。

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你的祷告是否冷漠、抽离?你是否只是为了履行义务而祷告?你是否因神没有应允你的祷告而生气?你的祷告是否用了许多重复话?你的祷告是否充满焦虑?你的祷告是否总是充满罪疚感?你是否总是这么想:「我真的不配,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祷告。神从不帮助我。我猜想我一直不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我一定是个很差劲的人。」

这是你祷告生活的写照吗?你所拥有的是否焦虑、冷漠、抽离和机械式的祷告生活,还是充满温暖、信心,爱和个人感情的祷告生活?你与神的关系是否好像租户与业主的关系,还是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你明白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吗?耶稣在主祷文的开首并不是说:「我们的君王」,虽然神确实是我们的君王。耶稣也不是说:「我们的创造主」,虽然神确实是我们的创造主。事实上,耶稣在主祷文的开首甚至没有这样说:「我们的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我认为因为即使友情也夹杂了业务关系和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友情也是建基于你的表现。

或许有些人会说:「你难以理解你所说的家庭关系……我的家一团糟。人类的家庭一塌糊涂。」然而,即使人类的家庭乱七八糟、支离破碎,而且没有发挥应有的功用,但是它仍然可以表明这种思想模式的力量。为什么很多人仍然与兄弟姐妹、配偶、儿女、父母维持关系?

有些人的行为不好,他们的过去很不济,如果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或许已经与他们不相往来了,但是我们仍然与他们维持关系。为什么我们仍然与这些人维持关系呢?为什么我们仍然与他们交谈呢?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家人。」你说:「她仍是我的妹妹。」「她仍是我的母亲。」「他仍是我的儿子。」为什么?

耶稣并不是说:「当你来到神面前,你要说:『我们的朋友』。」耶稣也不是说:「当你来到神面前,你要说:『我们的君王』。」虽然神确实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君王,也是我们的创造主。然而,耶稣说,你们要这样开始:「我们的父」,因为这句话会影响你与神的关系所涉及的一切事情。事实上,耶稣在这里使用「外邦人」这个词来形容那些用许多重复话来不断祷告的虔诚人,因为祂要表明神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已经得了儿子的名分,成为神的儿子,这就是基督徒的本质。

约翰福音一章12节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成为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你得了儿子的名分。你得着这权柄。当你接受基督时,你就得了儿子的名分,成为神家里的人。这就是成为基督徒的意思。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根本不明白成为基督徒的意义。

想一想吧!得儿子的名分并不是那个孩子本身努力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那个孩子根本没有寻求过这机会,甚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孩子得着儿子的名分,其实是父亲的作为。得儿子的名分并不是本性或行为上的改变。一开始时并不是这种改变,对吗?如果你收养了一个任性的孩子,你爱这个孩子,好好管教他,他的行为或会改变,但一开始时并不会有这样的改变。在你收养一个孩子的那一刻,最主要的改变并不是行为或本性上的改变,而是地位上的改变。这是一种法律地位的改变。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一个父亲在法律上收养一个孩子,并且说:「现在即使你不听话,我也不会把你赶走。无论你是否听话,也可以留下来。」当你收养一个孩子,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吗?在法律层面上,你说:「我保证信守一切承诺、爱你、接纳你,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孩子般看待。」

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详细说明了这一点。耶稣向天父祈求:「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我从不会忽略「如同」这个看来微不足道的词,我希望你也不要忽略这个词。因此,我常常提起这个词。耶稣说:「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父神如何深爱耶稣?

当你得儿子的名分,天父说:「根据法令,并且透过法律行动,你的身分已经改变了,你从前没有任何地位,现在却拥有地位;你从前不是神的孩子,现在却是神的孩子。」天父说:「我爱你,我接纳你,我把应许赐给你,正如我应许我的爱子一样,因为你现在是我的儿女了。」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如果你说:「这未免太轻易罢。」这表明你只是一个寄住者,而不是孩子。如果你说:「我无法相信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你必须努力去争取儿子的名分,这并不是那么简单。」这表明你只是一个寄住者。因此,耶稣要谈论祷告的事。耶稣要向你说明外邦人和基督徒之间最大的分别,并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表现虔诚,而是在于他与神的关系是业务关系还是家庭关系。

很多时候,真基督徒是那些从前既不虔诚也不祷告,而后来改变成为真基督徒的人;但是很多时候,真基督徒是那些不再只是虚有虔诚外表的人,而是改变了成为真基督徒的人;他们不再把耶稣基督视为该效法的榜样而已,而是一位替我们受死的主。真基督徒说:「耶稣基督承受了我本该承受的死亡,也活出了我本该活出的生命。耶稣基督的生与死是我生命的基础。」这才基督徒的真义。

你明白这个道理吗?耶稣基督的意思是:「你要这样祷告:首先,你要明白「得儿子名分」的教义。你必须完全明白自己在法律上已经得儿子的名分,而且这是神的作为,并不是靠自己的行为;神把应许赐给你,正如祂待自己的独生爱子一样。当耶稣以「我们在天上的父」这句话来开始主祷文时,祂的意思是:「每当你来到神面前都要呼唤天父。任何时候都要这样。你必须完全明白这道理,也要为此欢喜快乐。」它像燃点了的火焰一样把你带进神的同在。当你抱着这种态度,宇宙君王的宝座便成为了施恩的宝座。

希伯来书第四章说:「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耶稣说:「呼唤我们的天父。」当你继续看主祷文的余下部分,你会看到不同类型的祷告。首先是赞美……「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我们会在下一个节目探讨这部分。事实上,主祷文的第一部分全是赞美和敬拜。其次,有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此外,还有顺服和认罪悔改……「免我们的债」和「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我们在天上的父」并不是其他不同种类的祷告中的其中一种。」「我们在天上的父」这句话是所有其他种类祷告的基础。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如果你没有因此而欢喜快乐,如果你不明白自己与神之间这种父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且不断地、完全地抱着这种态度去面对自己、世界和神,你就像以下这位女士一样……

如果你不明白祷告的真义,你就像这位死在贫困中的女士一样。多年前我看到这个故事,在这位女士的阁楼中有一幅画,她以为这幅画一文不值,但原来那是无价之宝。这位女士根本不知道原来财富、珍宝和权柄就在自己的手中,其实我们也是这样。外邦人不能像基督徒一样向神祷告,但是基督徒却会不断落入外邦人式的祷告中。

让我来扼要说明其他三种类型的祷告,并且如何在这三种祷告中应用「得儿子名分」的教义。我们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会详细讨论这几点,但现在让我先给大家一些预告,让你们知道应用「得儿子名分」的教义能如何彻底改变你的祷告方式;事实上,它会改变你看一切事物的观点。

首先,家庭关系式的祷告是唯一能够如圣经所说敬拜神的祷告方式。约翰一书三章1节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

「何等」这个词十分有意思。这个词的希腊原文potapos是指神的爱是从哪个国度而来。基督徒感到神的爱奇妙无比,完全无法测度。基督徒会看着自己,说:「我可以成为基督徒简直是个奇迹。」他们心灵里充满惊叹。他们心灵里充满赞美,这种态度是一个寄住者没有的。

请仔细察看。如果你只是一个寄住者,不是一个真基督徒,你根本无法自然流露出赞美。一个寄住者会进到神面前,然后坐下来向神陈明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可以轻易花上三十分钟向神祈求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和各种要求,却难以坐下来花三十分钟向神发出赞美和敬拜。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一个警示信号。除非你是神的儿女,你知道自己是神的儿女,并且为此欢欣,而不是抱着寄住者的心态,否则赞美和敬拜根本毫无意义。让我以另一个方式来说明这道理。

基督徒明白自己能成为基督徒并且蒙神所爱,完全是白白的恩典。寄住者认为自己已经付了房租,因此,当他们的祷告蒙应允时,他们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是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而且努力行善,所以我的祷告当然蒙应允。」当一个基督徒的祷告蒙应允时,他们说:「这实在难以置信。神为什么成就这事呢?祂竟然真的成就了这事,而且还要继续成就。」他们的心灵里充满赞美。

事实上,如果你问一个寄住者:「你是基督徒吗?」他会这样回答:「当然,我当然是基督徒。」但是当你问一个真基督徒:「你是基督徒吗?」他们不会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基督徒会这样回答:「这事确实难以置信,却是千真万确的。这是一个奇迹,但这是真的。」因此,约翰一书三章1节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

你知道吗?如果你整个星期努力工作,人们在周末给你工资时,你不会说:「你看,真是个奇迹!我的工资啊!」你会说:「得到工资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努力工作。」如果你没有说「你看!」,如果你生命中没有这种「惊叹」,当神为你成就美事,应允你的祷告时,如果你心灵里没有不断发出惊叹和赞美,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这意味着你是一个寄住者,并不是一个基督徒。我来说明原因。

外邦人和基督徒之间有什么分别……外邦人和基督徒都认罪悔改。外邦人知道自己罪大恶极。他们承认自己罪大恶极。外邦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分别并不在于基督徒认罪悔改,因为外邦人也为自己的罪而悔改。然而,外邦人没有为自己的义而悔改。基督徒却为自己的义而悔改。这就是两者的分别。

基督徒知道即使自己最好的行为也是不足的,而外邦人却认为他们最好的行为已经付出了。他们付上房租。他们预期自己的生命必然一帆风顺。当他们的生活不顺遂,或者祷告没有蒙应允,他们便会暴跳如雷。他们会很生气。这表明他们只是寄住者。他们心灵里没有充满赞美。对基督徒来说,一切都是恩典。这才是一个真基督徒:

让我们爱,让我们歌唱、惊叹,我们来赞美救主的圣名! 祂平息律法的咆哮,熄灭西乃山的火焰。

这是基督徒的心声:

怎能如此,像我这样罪人,也蒙宝血救赎大恩? 主为我受痛苦鞭伤,也为我死在十架上?奇异的爱!

基督徒心里充满惊叹。你明白了吗?不会说「我们在天上的父」的人也不会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你渴望赞美神吗?你的赞美是自然流露的吗?你的敬拜也是自然流露的吗?这表明你到底是一个寄住者,还是家里的孩子。让我再说明一点。

另一种祷告是祈求。经文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注意耶稣并不是说:「我们每月所需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也不是说「我们每周所需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耶稣说的是每天所需的饮食。这是什么意思?耶稣基督不仅在这里如此说,在其他地方祂也说基督徒有责任为自己的需要去向神祈求。耶稣在路加福音第十一章说了一个比喻。祂告诉我们:「祷告要恒切。」「恒切」一词的希腊原文该译作「不感羞耻、厚颜。」

耶稣告诉我们要为每一件小事向神祈求。要不感羞耻、厚颜无礼地向神祈求。耶稣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告诉我们这样做。我们可以看看,亚伯拉罕因所多玛的缘故而与神辩论。神说:「我要毁灭所多玛。」亚伯拉罕说:「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三十个怎么样呢?」你也看看摩西如何与神辩论。摩西提出神自己所作的应许。

当你看到圣经中的人如果恳切祷告,你会问自己:「怎可能如此呢?耶稣基督怎会催促人不感羞耻地不住祷告呢?」让我告诉你为什么。我曾经与一些伊斯兰教徒交谈,我们谈到这个问题。我说:「基督徒称神为天父。」这位伊斯兰教徒说:「我们不会这样称呼神。你不可以这样称呼神。神伟大无比,我们不可以这样称呼神。」

我开始意识到一点,并说:「等一会儿。圣经把神描述为伟大无比的神。」你看,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对他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你看,神说:「我要降临在西乃山上,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圣经中有一位伟大无比的神,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却不同。我们是神的儿女。只有王的儿女才敢在半夜叫醒王,要求他拿一杯水。这对于别人来说是无礼、粗鲁、无耻、过分的要求,但是儿女对父母有此要求却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可接受的行为。

没有别的宗教胆敢告诉你:「要不感羞耻。要到神面前为一切事情祈求。你们得不着,是 因为你们不求。经文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向神祈求吧,烦扰祂吧。以赛亚书第六十二章说:「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没有别的宗教会说:「为每一个需要去向神祈求。时刻都可以向祂祈求。向神恳切祈求,向祂敞开你的心。」所有其他宗教都说:「哦,祂是伟大无比的神。你当然不可以这样对待祂。」

神是我们的天父。经文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如果你不明白神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你就不会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也不会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寄住者期望了解他的房东。孩子并不预期每时每刻都了解自己的父母。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父母会生气,但是孩子知道好父亲会将他们所要求的东西赐给他们,或者将他们该祈求的的东西赐给他们,只要他们知道父亲的心意。孩子明白他们不会完全了解父亲所做的一切,因此孩子信靠父亲。

如果你只是一个寄住者,你不会恳切地祈求;然而,如果你是一个寄住者,当神不应允你的祷告时,你也不会信靠祂。你无法说出:「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除非你明白祂是天父,否则你无法发出这祷告。你心灵里没有赞美,你也不会不感羞耻、恳切地向祂祈求。但是当你到神面前的时候,你根本得不到安息和平安,也无法得着医治,并摆脱忧虑。啊,亲爱的听众朋友、那些像外邦人一样祷告的弟兄姊妹,以及那些以为自己是基督徒的外邦人,看看耶稣怎么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不要以为因自己作了什么所以祷告蒙垂听,相反你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让我们细心思考祢话语的真正意思。我在这里为那些自以为是基督徒的外邦人祷告,让他们明白祢爱子所说的话,让他们知道自己根本不明白成为神儿女的意思。有些弟兄姊妹因祷告未蒙应允而生气或感到内疚,因此认为自己不可以带着自己的需要去到神面前。我也为他们向祢祷告,求祢让他们看到自己其实像外邦人一样祷告。也求祢让他们明白,既然神是我们的天父,我们根本不应该内疚、自嘲、忿怒,也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求祢让我们明白我们已经得着儿子的名分,求祢透过这教义医治我们,使我们知道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时,祢已经给我们权柄成为祢的儿女。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