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约》21:17)
“你爱我吗?”耶稣对彼得的提问,也一再回绕在服事祂之人的耳旁。藉著这一问题,耶稣将服事祂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带到了提比哩亚海边祂与彼得对话的场景。
彼得发誓愿意为主去死没多久,却在看到主被抓竟不反抗时,就立马怂了,他再三地否认主,“我不认得那个人。”(《太》26:72)
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彼得又带著弟兄们重操打鱼的旧业,结果很不顺利,圣经写道,这些有经验的渔夫忙活一晚,竟然打不到一条鱼,就在此时,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向门徒显现。祂作为外行,却指挥这些渔夫,让他们打到几乎撑破渔网、共计153条的鱼。这时门徒认出是主,却又不敢说什么。
作为耶稣重要的门徒,当耶稣被抓时,彼得非但不能守住自己曾立下的为主付上生命的誓言,就连在人前承认主的勇气,也荡然无存了。之后,他带著兄弟重操旧业,打鱼也不顺利。
主的显现,对这些陷在失败、沮丧和愧疚中的门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折。主不仅指挥他们如何在这海中打鱼,也教导他们如何在这世界中“打鱼”。
从彼得身上,我们看到,能否打到“鱼”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回应主的问题:“你爱我吗?”
主在差遣彼得牧养祂的羊时,再三地问祂同一个问题:“你爱我吗?”,问到一个地步,彼得感到忧愁。不少人将主这个问题的重点,理解为主对彼得爱的程度的确定(圣经使用不同的希腊文,来表达爱的不同程度)。 尽管这种解读是不错的,但我以为这不是问题的重点,我认为问题的重点,是关于爱的对象的确定。主没有问“你爱我的羊吗?”而是问:“你爱我吗?”
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奇怪,却极富智慧。主耶稣知道,羊不总是可爱的,甚至有时会反过来攻击牧者。祂自己就不断地经历被祂所服事之人的误解、攻击、乃至抛弃——彼得跟其他门徒,不正是在主最需要的时候不认祂、离弃祂吗?
因此,主知道爱祂之人,才能真正爱祂所爱的。正如子爱父,子就爱父所爱的世人,甘心为他们死一样,牧人因著爱主,便可以爱主的羊,甘心为羊舍命。
主耶稣给我们提供了爱的榜样,叫我们可以效法。只有爱主,我们才能真正去爱主的羊、忠于主的托付。
亲爱的弟兄姐妹,也许你在服事中,曾经历或正在经历被服事之人的误解、伤害,甚至被不公正地对待。这些痛苦的经历,若没被好好处理,很容易变为苦毒,最终给你、也给你的服事带来很负面的影响。
在服事主的过程中,期待人有积极的回应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期待,不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更不能让人的反应,决定我们是否要继续服事下去。唯有不断地回到主的面前,回应主的问题:“你爱我吗?”让主对我们的爱,以及我们对主的爱成为服事的动力,我们才能得著自由与力量。
祷告:主啊!我要向你认罪,因为我在服事中,不知不觉地将人对我服事的反应,而非对你的爱作为我服事的动力。谢谢你提醒我。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