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把人心奪回來順服基督
李文耀

林後十1-6

1我-保羅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溫和的,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親自藉着基督的溫柔和慈祥勸你們。2有人認爲我們是憑着血氣行事,我認爲必須敢於對付這等人;我但求在那裏的時候,不必這樣勇敢。3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着血氣爭戰。4因爲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而是憑着神的能力,能夠攻破堅固的營壘。我們攻破各樣的計謀,5和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高壘,又奪回人心來順服基督。6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完全順服的時候來懲罰所有不順服的人。

保羅在書信最後一個段落(十1-十三13)返回個人的辯護上,語氣和態度都比先前嚴厲和直接。由於話題的轉動看來與上文不太銜接(八至九章勸導辦成捐助一事),有學者認爲從十1 開始是保羅的另一封書信,只是後來有一位編輯者將之安插在這裏。也有學者猜測,這一段經文會不會就是保羅先前提到那封叫人流淚、憂愁的信呢?這些說法、猜測相當吸引人,也有一些經文現象的支持,不過亦有一些問題存在。假如十至十三章是另外一封信,那麼它的開卷語在哪裏呢?一般書信的開首都有問安的話,十1卻沒有按照這個慣常的格式開始,那就奇怪了。此外,八至十章也不是完全沒有銜接的地方,譬如上下文都用了「勸」(urge/παρακαλέω)這個動詞(八6;九5;十1)。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抄本當中,沒有一卷哥林多後書是缺少十至十三章的。各種跡象顯示,編輯學說縱使吸引,卻不一定準確。主流的福音派學者都認同哥林多後書一至十三章是一個整體,只是保羅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內一口氣把整卷書寫成而已。

無論如何,十1的確開始得有點唐突──「我—保羅」。在其他書信中,保羅也使用過相同的表達(加五2門19),有加強語氣及強調此話是出自保羅親筆的作用。林後十1出現「我—保羅」的語句,或許要在書信結束前再強烈一點回應那些攻擊他的人,又或者要藉此與另一位發信人(一1)分別出來,不想將自己接下來的頗爲嚴厲、直接的話牽連到提摩太身上去。從這個段落開始,保羅更多以他的使徒身份和個人經驗作出反擊:「我—保羅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溫和的,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是勇敢的。」(十1)、「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完全順服的時候來懲罰所有不順從的人。」(十6)

十1-6爲保羅接着要說的話定下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勇敢」和「懲罰」。一說到懲罰,就需要負責的人帶着勇氣、膽量(新譯本)及剛毅的心(新漢語)去執行,不能太過溫柔、慈祥或害怕關係受損。在眾多責任當中,做牧者最不想面對和處理的,恐怕就是執行紀律一事,因爲那時需要負責人換上另一個面孔,從平常仁慈的一面,轉到讓人感到陌生、壓力和強硬的另一面去。做牧者的(包括筆者)都想對人寬容和溫柔一點,沒有幾個喜歡執行紀律那麼破壞形像的事。然而,爲了奪回人心來順服基督(十5),保羅不介意由自己親手做,並且勇敢、放膽地做。

作爲一個使徒兼牧者,保羅有溫柔和慈祥的時候,也有剛毅和嚴厲的時候。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爲他是憑血氣行事(十2)。「憑血氣行事」(according to flesh)這個指責在一17出現過,反映有人執着於保羅的行程改變,認定他是一個反覆不定、按肉體行事的人。此處反映同樣的質疑,有人認爲保羅反覆不定,在信中的他與真人出現時的態度、樣子完全不一樣:「他信上的語氣既嚴厲又強硬,他本人卻軟弱無能,言語粗俗。」(十10)。這是對使徒一個相當嚴重的指控。一個按肉體、憑着人世的標準生活的人(新漢語),又怎可以擔當使徒一職呢?保羅在這裏澄清,他做事一向是「藉着基督」的。他勸人是藉着基督的溫柔和慈祥,他懲罰人也爲了把人心奪回來順服基督。一切在於基督,也是爲了基督。按肉體說,沒有人想懲罰人、向人宣戰,保羅也不想。不過爲了基督,保羅可以跟人開戰,並且是憑着上帝的能力去爭戰,到那時每個人就看出真正的他是誰(十4)。然而也因着基督的緣故,保羅勸他們不要再執迷不悔,甚至求他們,別讓他在他們那裏的時候,真的靠着威信以剛毅的態度對待他們(十2,新漢語)。可見,保羅的心腸時軟時硬,不是因血氣所致,乃是因着耶穌基督有愛亦有怒,有憐恤人的心,也有斥責惡人的勇敢。爲了把人心奪回來順服基督,牧者需要溫柔和慈祥,同時也要在適當的時候顯出勇敢與剛強。這種抵擋惡人惡事的勇敢從哪裏來的呢?保羅有這樣的勇氣和膽量,因他知道上帝的能力能夠攻破堅固的營壘與各樣的計謀(十4)。人的能力確實有限,但是爲基督爭戰的最終卻是上帝自己。上帝有能力得勝,並且經常率領屬祂的人在基督裏得勝(二14)。因此,保羅不懼怕執行紀律,等哥林多信徒完全順服的時候,就要到他們中間懲罰所有不順從的人(十6)。

思想:

面對不順從真理的人,我願意爲奪回人心來順服基督的緣故,顯出勇敢和剛毅的一面?我相信上帝有能力攻破堅固的營壘與各樣的計謀嗎?在執行紀律上,太過溫柔與慈祥會有甚麼問題產生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