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当旁人都以为我「损手」
叶应霖

经文:腓三7-9

7 只是我先前以为对我是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的缘故而当作是有损的。 8 不但如此,我已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赢得基督, 9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而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基于信,从上帝而来的义,

同一事件,看在不同人的眼里,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回望同一个事件,亦可以看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那些之前保罗看作「有益」(κέρδος) 的,现在已都看作「有损」(ζημία) 了。原来「有益」及「有损」 (κέρδος & ζημία),不是对比上帝恩典与人力自救,而是对比保罗如何「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是叙事的演变,是对比保罗前后确知上主同在的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基督故事,原来不单是一张死后得永生的「天国入场券」,更是见证上主与我同在的故事剧本。

设若一个人,初信时以为上主凡事祝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祷告蒙应允之后,他对主的信心就大增了。及后,他的人生遭遇到挫折,一次又一次的祷告未蒙应允,这样不顺利,那样不顺利,怀着上主理应凡事叫他顺利的准则,他对主的信心就大大减少了。他想不通,看不透,上主若是爱我,怎能让我遭遇这些事?唯一的可能,就是祂根本是假的,不存在。祂的故事不可信,先前我所信的,都是海市蜃楼,都是主观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这位「迷途羔羊」?鼓励他要有更多的祷告?更多的聚会?更多的事奉?更多的信心?或者,除了这些之外,我们需要提醒他更新他「辨别上主显现的准则」 (criteriology of the divine)。一个人的上主形象若只有《出埃及记》的伟大上主,《耶利米书》及《哈巴谷书》的上主就会被否决、拒绝,人在逆境就会自然感到上主已离他而去。

根据学者 John Barclay 及 Mikael Tellbe 的研究,初期教会的外邦信徒,普遍都盼望自己能成为「真正的犹太人」(true Jews),以致能跟自古以来的上主子民建立一份延续的关系 (参林前十1-5)。这种叙事想法,就跟传统犹太人的「种族认同」(ethnic identity),十分接近。它的「时间性」(temporality) 是较为「过去导向」(past-oriented),因为身分建立的方式,是以延续传统为主。为了赢得这场犹太人话语权之争,保罗必须建立自己,成为一个比敌方基督徒更「犹太化」的基督徒!他须证明他的故事,如何能与上帝在基督里的故事,建立出一份连贯性 (coherence)。

保罗说,他认识了基督之后,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这些他先前藉以分辨上主同在的准则,现在都因着基督一生受苦的故事,而变成粪土了。「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不是指保罗过往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称义,而是指保罗放弃倚赖过去犹太人引以为傲的准则,去辨别上主的同在。因着基督忠心至死的信实故事 (Christ’s faithfulness, διὰ πίστεως Χριστοῦ, 3:9),已经成为了保罗的核心叙事,超越其他一切。在哪里可以更深认识基督的故事?腓立比书二章5-11节。

思想:

你关心你在基督里的「户口数字」吗?在基督里是赚是亏,你在乎吗?

信了耶稣之后,你辨别上主同在的准则,有否经历任何的更新?

你能说出你的核心神学准则吗?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与神同行,神是否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