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徒二1-47
1五旬節那日到了,他們全都聚集在一起。2忽然,有響聲從天上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座屋子;3又有舌頭如火焰向他們顯現,分開落在他們每個人身上。4他們都被聖靈充滿,就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5那時,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住在耶路撒冷。6這聲音一響,許多人都來聚集,各人因爲聽見門徒用他們各自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7都詫異驚奇說:「看哪,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8我們每個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9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10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僑居的羅馬人,11包括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人, 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論神的大作爲。」12眾人就都驚奇困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13還有人譏誚,說:「他們是灌滿了新酒吧!」
14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來,他就高聲向眾人說:「猶太人和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要知道,要側耳聽我的話。15這些人並不像你們所想的喝醉了,因爲現在才早晨九點鐘。16這正是藉着先知約珥所說的:
17『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血肉之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要見異象;你們的老人要做異夢。18在那些日子,我要把我的靈澆灌,甚至給我的僕人和婢女,他們要說預言。19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20太陽要變爲黑暗,月亮要變爲血,這都在主大而光榮的日子未到以前。21那時,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
22「以色列人哪,你們要聽我這些話:拿撒勒人耶穌就是神以異能、奇事、神蹟向你們證明出來的人,這些事是神藉着他在你們中間施行,正如你們自己知道的。23他既按着神確定的旨意和預知被交與人,你們就藉着不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24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除,使他復活了,因爲他原不能被死拘禁。25大衛指着他說:
『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邊,使我不至於動搖。26所以我心裏歡喜,我的舌頭快樂,而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27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讓你的聖者見朽壞。28你已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使我在你面前充滿快樂。』
29「諸位弟兄,先祖大衛的事,我可以坦然地對你們說:他死了,也埋葬了,而且他的墳墓直到今日還在我們這裏。30既然大衛是先知,他知道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31他預先看見了,就講論基督的復活,說:
『他不被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
32這耶穌,神已經使他復活了,我們都是這事的見證人。33他既被高舉在神的右邊,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34大衛並沒有升到天上,但他自己說:
『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35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
36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爲主,爲基督了。」
37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諸位弟兄,我們該怎樣做呢?」38彼得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39因爲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給所有主—我們的神所召來的人。」40彼得還用更多別的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都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2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
43眾人都心存敬畏;使徒們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44信的人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45又賣了田產和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裏敬拜,且在家中擘餅,存着歡喜坦誠的心用飯,47讚美神,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二1-47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文,它告訴我們,基督的教會在聖靈降臨之後隨即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上文提到,在聖靈降臨之前已有一羣信主的人(約有120人)在樓房裏聚集,他們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按耶穌的應許看(「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哪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廣義的教會在這個時刻已經存在,不過在發展上仍有侷限:只有一小撮人聚集在一個地方,進行非常內聚的信仰活動,這可不是上帝對教會的心意。在路加的筆下,「教會」(ἐκκλησία)這個字在徒五11才正式出現,表示「教會」在他眼中有特定的意思,並不是「信徒聚集」那麼簡單。此外,「教會」在徒五11出現,表示教會的成立有一個預備的過程。信徒聚集、等候與恆切禱告是預備行動之一,而聖靈降臨則是第二步,相信亦是最重要的一步。接着有使徒彼得的講道、眾人悔改受洗、使徒公開見證基督及爲教會清理門戶(五 1-10)等等,都是初期教會成立起來的不同環節與要素。
要實踐並完成基督的吩咐,教會需要有許多裝備和條件。其中,聖靈降臨是最重要的一個(徒一8)。二1-4記載了聖靈在五旬節降臨時所產生的奇特現象:有響聲從天上下來好像一陣大風,有舌頭如火焰向聚集的人顯現,眾人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就着這個奇特現象,特別是說方言的問題,學者有許多的研究和討論。我們有興趣瞭解的是,爲何路加要那麼細緻地描述聖靈降臨的現象?一個原因明顯是要告訴讀者,當時有許多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住在耶路撒冷。按照路加的記載,這些人來自羅馬帝國的不同地方,由東面(帕提亞、瑪代、以攔、美索不達米亞、猶太)朝向西面(加帕多加、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羅馬),再延伸到北非(埃及、利比亞)。聖靈降臨使這些本來說不同鄉談的人都聽得懂門徒的話。門徒當時在講甚麼?那就是「講論上帝的大作爲」(徒二11)。相對於門徒講論的內容,路加似乎更有興趣記載眾人的反應:「都詫異驚奇」(徒二7)、「都驚奇困惑」(徒二12)、「還有人譏誚」(徒二13)。面對門徒用不同的鄉談講論上帝的作爲,在場的人就有不同的反應,議論紛紛。這裏說明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單有聖靈降臨的現象並不足夠,這可能使羣眾產生更大的困惑和分歧,這是爲何彼得需要站起來向眾人講道的原因(徒二14)。惟有在正意講論基督的道理之下,聖靈降臨才使羣眾凝聚起來,纔可解決巴別塔事件所遺留下來的問題—─變亂與分散(創十一1-9)。從這個角度看,聖靈降臨、說方言是人類能重新合一起來的一個預兆。合一,由一羣從天下各國來、說不同鄉談的虔誠猶太人所啟始。
路加需要那麼細緻記載聖靈降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爲後來上帝要向使徒證明外邦人已被祂所收納作出鋪排。聖靈降臨是上帝接納人的一個明證,而這個證據在昔日是通過「說方言」來得到支持和肯定的。二1-13這段記載成爲初期教會辨別聖靈臨在和上帝收納人的憑據。明顯地,「說方言」在這裏是指到人能聽得懂的鄉談/別國的話。不過也有五旬宗學者憑着二13的譏誚話「他們是灌滿了新酒吧!」指出,當時門徒中也可能有人在講一些人類聽不懂的方言。
無論如何,在這個聲音頗爲嘈雜、許多人還未知發生甚麼事的情況下,彼得就站起來高聲向眾人講話。這篇講道(徒二14-36)是使徒向外傳講的第一篇信息,當中強調幾件事情:(1)聖靈降臨的現象乃舊約講論末後必發生的事的一個應驗。彼得在這裏引用約珥書二28-32,指出過去上帝藉眾先知提及有關「末後的日子」已經臨到,而聖靈澆灌凡有血肉之軀的是一個外顯證明。當這個日子臨到後,世界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呢?約珥書預告將會有預言、異象、異夢和神蹟等奇妙的事情發生,而這一切都可在使徒行傳往後的發展裏看到。其實,彼得引用這段經文最想講的都不是這些,乃是要向眾人指出「那時,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徒二21)。「末後的日子」是一個有神蹟奇事出現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讓罪人蒙恩得救的日子。聖靈降臨就是這日子來臨一個可見的跡象/徵兆。(2)藉着這篇講論,彼得要指出「上帝已立耶穌爲主,爲基督了。」(徒二36) 於是,在末後的日子裏,人可以憑着求告耶穌基督的名得到拯救,這是上帝藉眾先知向人類發出的應許。上帝的拯救並不限在選民(猶太人)身上,乃是凡求告耶穌基督的名的都可以得救。那麼,上帝是怎樣立耶穌爲主,爲基督的?(3)藉着這篇講章,彼得進一步指出上帝是通過死而復活這個神蹟奇事,來證明祂一早已立拿撒勒人耶穌爲主(徒二22-24,32-36)。這裏,彼得並沒有解釋爲何耶穌基督必須死在十字架上,也沒有解釋耶穌基督作爲聖子與父上帝在永恆裏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彼得只想說出一個重點:這位被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是主(κύριος),而這個聲明惟有通過上帝把耶穌從死裏復活纔得到支持和肯定。「耶穌基督是主」是彼得講論的重點,也是初期教會對外講道、作見證的重點。在彼得看來,就是昔日的大衛也預先看到這一位主原不能被死拘禁(徒二24),上帝必不將他的靈撇在陰間,也不讓他的肉身見朽壞(彼得在這裏引用詩十六8-11)。
眾人聽見彼得的講論後,就覺得扎心(原文是「刺入心裏」)。從信仰的角度看,這也是出於聖靈的工作(約十六7-11)。當衆人詢問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該做甚麼時,彼得就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8) 這個吩咐就成了日後教會認定一個蒙恩得救的人需要在主面前做甚麼及得到甚麼的根據─—悔改、受洗、罪得赦免和領受聖靈。
按照路加的記載,當天領受彼得的話並接受洗禮的人約三千。這是初期教會第一個爆炸性的增長(從120人到3,000人),是從聖靈降臨和宣講正道而來的。我們也可說當天的猶太人經歷了一場靈性的大復興。教會歷史告訴我們,信徒增長與靈命復興往往是同時發生的事情,當中有人的參與(講論上帝的大作爲),也有上帝的作爲(神蹟奇事、叫人扎心)。除了信徒人數增加外,靈命復興更重要是帶來羣體生活的建立。上帝的拯救並不停在個人的層面上,單是個人悔改得救並不是上帝的心意。二42-47記載了各人悔改受洗後所產生的羣體性影響—─心存敬畏、凡物公用、彼此關心、同心合意、存着歡喜坦誠的心、恆切地敬拜和在家中擘餅、祈禱。
信徒羣體的建立是「人凡求告主名得救」的結果,這是上帝給所有屬祂的人的應許。教會應該是怎樣的?教會應該做些甚麼?二42-47的記載就爲日後教會留下一個藍圖、框架。這不是說,教會在往後的日子裏只需要做這些便足夠,教會在不同時期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需要有不同的教會模式與策略去應對。不過,信徒聚集一起聽道、擘餅(聖餐)、敬拜、團契和禱告還是教會最基本需要有的行動。爲什麼?因爲這是上帝的應許,是人得到拯救的一個體現。
思想:
- 聖靈的臨在會帶來甚麼?個人悔改與羣體建立有何關係?基督徒爲何要返教會?理想的教會生活形態又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