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回到原點
何啟明

經文:傳12:8-14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9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將知識教導眾人;他思量,考察,並列舉出許多箴言。10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11智慧人的話語如同刺棒;這些嘉言好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12我兒,還有一點,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結論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當盡的本分。14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傳道書第八節開始又回到第三身稱呼傳道者的做法,基本上是重複一2的話,使整卷傳道書前呼後應。第八節成了前段的結尾,亦開始了這段結尾的跋。這段附錄明顯是出自編纂者(editor)的手筆,是古代近東智慧文學裏相當普遍的手法。這位編纂者極有可能並非傳道書主體信息的作者,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寫跋的人的神學立場與全書主題信息是一致的。簡言之,編纂者與傳道者是同一種聲音說話。

從形式和內容看這段結語附錄明顯分為兩段,形式上兩段開首均用同一語句,即「再者」(9節)和「還有一點」(12節)是同一個希伯來字(yôtēr)。第一段(9-11節)在內容上是陳述智者個人的操守,第二段(12-14)是以命令吩咐受眾應有的責任。

「思量」(ʾāzan) (9b)與「秤盤」同一字根,故也引申出衡量、仔細考慮的含意。「思量」也跟「耳朵」一字相關,故有人認為可以理解為留意或留心聽。古代教導工作基本上是以口述方式進行,所以「聽」是人獲得知識的第一步,虛心聆聽是智者的標記,《思高譯本》譯作「沉思推究」。傳道者自己先是一個願意聆聽箴言的人,然後纔將他所領受的教導眾人。

「智慧人的話語如同刺棒」(11a節):「刺棒」是一種用尖銳鐵釘所製成的趕牛棍,趕牛的人用來刺痛牛隻,使它不得不前進。智慧人的話語就像刺棒一樣,催促或激勵受眾,要他們有正面的迴應或行動。智慧人的話有如苦口良藥、忠言逆耳,不單刺激人的思想,也同時會帶給人痛楚,可助人成長。照樣,牧者不單要用上帝的話安慰傷心的、扶持軟弱的、鼓勵灰心的、勸勉迷路的,也要警戒犯罪的信眾。智慧人的話也「像釘穩的釘子」(11b節),足以為人的一生建立可靠的、牢固的基礎。活在上帝話語裏的人不會隨波逐流,上帝的話語如釘子般幫助我們生命紮根,有穩固的根基。傳道者就像那位大牧者一樣,用上帝的話語激勵、引導和管教我們行在正路中,不偏不倚地向着正確的方向邁進!

我們既有上帝的恩言引導,我們就當受勸戒。傳道者隨後說:「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12b節)。這句話好像跟前面的勸戒風馬牛不相及。「著書多,沒有窮盡」這句話,只要我們去國家圖書館走走或上網查考圖書館的藏書目錄就會更認同這句話了。那麼後一句「讀書多,身體疲倦」又何解呢?難道傳道者叫我們不要讀太多的書?有學者認為「還有一點」(12a節)可理解為「超越」或「超過」,因此,傳道者的意思是「不要超過這些」,即不應捨棄或超過智慧的言語,往別處尋索。《思高譯本》譯作「除此之外,我兒,不必再找別的書籍,書不論寫多少,總沒有止境;用功過度,必使身體疲倦」。簡言之,人生苦短,書籍如朋友,需要慎擇,不宜濫交。多讀其他書籍,勢必減少讀聖書的機會。

傳道者勸告我們要返回原點,紮根於上帝的話;祂的話是我們人生的座標,是萬物的根本。世上任何書籍及知識只是旁枝綠葉,我們要研讀,但不要過份以致忽略了上帝永恆不變的話語。返回原點就是迴歸上帝的話語,以祂的話為我們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返回原點就是要「敬畏上帝,遵守祂的誡命」(13b節)。傳道者曾多次提醒我們要敬畏上帝(參三14五7七14-18八12),這次是最後一次並加上要我們謹守祂的誡命。因為最終上帝要我們承擔責任,我們也要向祂交賬。

思想:

在這資訊爆炸時代,加上科技發達,獵取知識隨手可得。但你會否已陷入「讀書多,身體疲倦」的陷阱裏呢?你會怎樣避免這個陷阱呢?你會怎樣分配閱讀的時間呢?

傳道者的結語是「敬畏上帝,遵守祂的誡命」。閱畢傳道書,你會有甚麼行動去實踐書中的教訓呢?可否寫下幾項要實踐遵守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