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金科玉律,有何出路?
葉應霖

經文:可二23~28, 撒上廿一1~6

23 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走路的時候,摘起麥穗來。 24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合法的事呢?」 25 耶穌對他們說:「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需要食物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26 他在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上帝的居所,吃了供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喫呢?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以喫。」27 他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28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馬可福音二章)

1 大衛到了挪伯的亞希米勒祭司那裏,亞希米勒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他,對他說:「你為什麼獨自一人,沒有人跟隨你呢?」 2 大衛對亞希米勒祭司說:「王吩咐我一件事,對我說:‘我差遣你,吩咐你的這件事,不可讓任何人知道。’因此我已告訴一些僕人到某處去。 3 現在你手中有什麼?請你給我五個餅或是可以找到的食物。」 4 祭司對大衛說:「我手中沒有普通的餅,只有聖餅,只能給沒有親近婦人的年輕人。」 5 大衛回答祭司說:「我們確實沒有親近婦人,如同往常我出征的時候一樣。平常行路,僕人的身體都還分別為聖,何況今日豈不更使自己分別為聖嗎?」 6 祭司拿聖餅給他,因為在那裏沒有別的餅,只有那從耶和華面前撤下的供餅,就是換上熱餅的日子取下來的。(撒母耳記上二十一章

來到耶穌與宗教領袖連續五個衝突的第四個。安息日是猶太人傳統的聖日,是耶和華上主賜福的日子。在每星期的第七日,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按照出埃及記廿章的教導,就如耶和華在六日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就安息了;在這一日所有以色列人以及他們的奴僕、婢女、牲畜及城裏寄居的客旅,都不可做任何的工。這個安息安排,甚至在耕種或收割的季節,亦是一樣(出卅四21)。另一方面,路經鄰舍的麥田時以手摘麥穗,卻非不問自取,亦非順手牽羊,因為根據申命記廿三章25節,當一個人進入鄰舍的農田時,只要不是用鐮刀去大量地收割,他是有權可以用手(少量)去摘取農作物以充飢的。

問題來了:在安息日,人可以往田裏摘麥穗嗎?根據以上兩個條例,沒有一個簡單答案可以同時滿足以上兩個精神。前者強調休息,什麼都不應做,甚至行路也不應超過1,200米(參出十六29, 民卅五5, 徒一12)!然而,後者卻強調人的需要。然而,馬可在這段經文卻沒有強調門徒肚子餓。就是這樣,耶穌與門徒的行為再一次觸動當時宗教領袖的神經,兩個傳統就當前處境,提出不一樣的視野,彼此出現衝突(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s)。

表面看來,這段經文是個人需要與建制傳統的對比。若是這樣,我們大可以隨時拿這段經文,成為自己每次自覺宗教傳統已經不合時宜的王牌,還可以將自己比擬作耶穌,成為新世代的解放者(liberator)。然而,經文的比擬焦點其實不是耶穌與我們,而是大衛與耶穌。就如昔日大衛吃了只供祭司享用的聖餅,是出於他爲了保全自己及下屬的性命,以致能配合上帝的救恩計劃;那麼,耶穌與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縱然是干犯了宗教傳統,亦是合情合理的。為什麼?因為祂是耶穌。假如昔日大衛「有權」去超越框框,耶穌更有權!為什麼?因為祂是耶穌。假如昔日大衛可以喫本來只供亞倫和他子孫喫的餅,作為上主救恩計劃的一部份,耶穌(及門徒)更可以!為什麼?因為祂是耶穌。耶穌的身份,就是在這些衝突中彰顯。因為「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思想:

  1. 你未認識耶穌之前,有什麼金科玉律?

  2. 當你信耶穌時,這些金科玉律有受到衝擊嗎?「耶穌是主」這原則,可曾為你提供解決的方向?今天的你,又有什麼金科玉律,需要讓耶穌來更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