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问题;古代的解决方案」系列二、追寻实质
提摩太·凯勒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在今次的节目中,我们仍是查考诗篇第1篇。请听我读出整篇经文,共有六节:

1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2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

3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4恶人并不是这样,

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5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

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6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

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这是神的话语。

从1955年到1975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增长最快的时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大为跃进,并且在那段时期里,对许多事情都抱持极之乐观的态度,美国人可能从此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乐观情绪。在那二十年里,这个国家的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了三倍。所有的社会评论员都认为这带来深远影响,但他们无法一致同意这其实反映了什么意义。

我认为在所有答案中,最好的一个也许是出自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在休斯敦(Houston)的一棵树上吊自杀,他在树上留下一张纸条,说:「这是在这四周唯一有根的东西。」有根是指两方面。

一方面,「根」听来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概念。「有根」意味着你是十分稳固的。这是指你扎根于一些东西上。这意味着你忍耐下去。这意味着你坚持下去。根使你能够面对风暴,帮助你坚守阵地,根使你在各方面稳固和确实。根使一些东西合为一体。这就是根的作用。根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根限制了你的自由。根甚至使你受到规限,因为根实际上有保护、培植、滋养,并且使你稳固的作用。你看到这两方面吗?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美国一位作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在哈佛(Harvard)的毕业纪念日演说。我认为这是一篇令人难忘的演辞。沃尔夫说:「纵观历代以来的历史,所有人都一直在追寻两种自由,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也在追寻第三种自由。」

沃尔夫说:「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两种自由,是脱离暴政,并且脱离贫乏。脱离暴政包括得到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政治取向的自由等。至于脱离贫乏,包括得到经济机会等方面的自由。」

汤姆.沃尔夫继续说:「今天,我们正在寻找甚至期待前所未有的第三种自由。」他说的自由是从宗教释放出来。他说的不是宗教信仰的自由;那是我们一直想得到的。沃尔夫说:「今天,我们期望从宗教释放出来。」他对此的定义是这样:从你的父母和神职人员置放在你里面的衡量标准释放出来,自由地去定立你自己的伦理道德,自由地去决定你自己的命运,并且自由地去决定你的属灵实况或是你自己的本性。沃尔夫说:「以往从来没有人如此追寻过。这是终极的自由。」

这终极的自由产生什么结果?这终极的自由所带来的是无根的状态。我们的祖先说「我们有根」,他们所指的是这个意思:「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家庭。这是我的信仰,而我做这许多事情,是因为我有义务去做,并且承诺去做。我可能不想做这些事情。我的感觉是向这边走,我的冲动是向那边走。有时候,这看来不是对我最有利的,但我有根。我在这里有一些东西,有一些承诺。」

我们已删去那一切的元素。我们已除去那一切的东西。我们说:「我们现在是自由的。」但我们的祖先比我们更少自由,也更少失望。一棵无根的植物,充其量只是一根风滚草。一根风滚草是否比一棵橡树更自由呢?是的,风滚草是自由得可以永远被风吹来吹去。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无根状态,也是我们现今这个社会无根、无质量和肤浅的状况。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每一个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我们必须抵抗这种情况。

在今次的节目中,我想谈一谈圣经怎样论到这个情况。许多人认为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事情。我希望在我们实际地分析圣经的经文时,你会开始看到你今天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你今天面对许多问题,也许你今天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你一直被被现今的文化和社会里那种无质量和无根的状况深深地影响。

尽管这是现代的情况,尽管这情况在今天已变得十分猖獗,尽管汤姆.沃尔夫说这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其实许久以前这篇诗篇已对这种无根状态的根源作出诊断,也指出了医治的药方。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对于无根状态的诊断。圣经谈到糠秕,说有一种生命是表面的,是肤浅和无根的,可以对人产生影响。这称为糠秕的生命。圣经说:「恶人……乃像糠秕被风吹散。」让我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糠秕的生命?糠秕是指一种农作物。在那个时代,人们收割的时候,会把收集得来的谷物向上抛,让风吹走糠秕。

谷物包含两部分。一方面,谷物内里有谷粒。那是生命本身,就是谷物的有机部分,它更有实质。由于它们较重,所以会掉下来。糠秕是包着谷粒的外壳,比较轻。糠秕是没有用的,会被风吹散。

圣经谈到糠秕的生命,所指的是什么?糠秕代表一种只有外表的生命,完全在于表面和外观的生命,是一种没有锚的生命,在外表背后,没有任何持久和内在的实体。糠秕的生命是指不断被公众舆论和潮流之风吹来吹去,也被你自己一时的冲动和感觉吹来吹去,并且被苦难和试炼之风吹来吹去,因为你没有根。你没有什么可使自己不被风吹动。我知道我正在采用隐喻的方式去说明这一点,但我将会实际地讨论这样的生命。

圣经谈到糠秕的生命,所描述的是什么?有一出美国电影名叫《不道德的交易》(Indecent Proposal)。罗拔.列福(Robert Redford)得悉伍迪.哈里逊(Woody Harrelson)与黛米.摩尔(Demi Moore)过着恩爱和忠诚的婚姻生活。他怀着恶意地对他们说:「我若能与你的妻子睡一晚,我便给你一百万美元。」这是一出深受欢迎的电影。人们去观看,不只是因为这出电影的主题性感。我相信这出电影在美国的票房达一亿美元,在全球的票房超过二十六亿美元,是因为这出电影表达了当代的人正在为之挣扎的一个核心和关键问题。

汤姆.沃尔夫所说前所未有的情况,就是指这种情况。我们的祖先已察觉到那项交易是不对的。那是一个试探,但现代的男男女女听到那种交易。他们看那出电影,他们正在问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的?一百万美元。嘿,想一想我们可以用那笔钱来做什么!试想像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永远都是错的?

让我用这种方式来说。在你里面,有没有任何根深蒂固的信念,无论风怎样吹,无论是利或弊,无论感觉如何,无论情况如何,都永远不会改变?让我换过另一种方式来说。在你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总是在那里?这东西总是在那里。你里面有没有一些不可妥协的事情,不管人们用什么威胁你,不管人们用什么吸引你,也不管你的感觉是怎样,这事情都是不可妥协的呢?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是一个根。那是一个承诺。

换句话说,在你的角色背后,在你的形象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总是在你里面的?在你的内心深处,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你要问这个问题。圣经说,如果你的生命里没有什么是不可妥协的,如果你的生命里没有承诺,没有你永远效忠、永远相信、永远坚持的事情,又或者面对着来自外在或出自内心的诱惑或威胁时,你仍然永远会做的事情;如果你的中心没有这东西,那么你就是糠秕。

这就是糠秕。糠秕是没有重心的。里面并没有谷粒。这是外面的一块皮。这是一个外壳。你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形体。那是糠秕的生命。这真是一幅相当令人惊讶的图画。我知道很多人或多或少是这样的,尤其是在大城市里。让我们继续深入讨论。这是糠秕的生命。

什么引致糠秕的生命?圣经说,答案是不敬虔。可惜「不敬虔」这个词没有在这篇经文的中文译本里出现。经文一开始便说:「不从恶人的计谋......这人便为有福!」在其他语文的圣经里,这一句经文是如此翻译的:「不跟从不敬虔人的计谋......这人便为有福!」

至于「恶人」这个词……当然,恶人总是不敬虔的,但不敬虔的人并不总是恶的。「恶」是指残暴的、卑劣的 。虽然不敬虔意味着你的灵魂的根并不在神里面。就是这样而已。当然,一个不敬虔的人可能不相信神,或者不知道是否有一位神,或者只是漠视神。一个不敬虔的人也可能相信神,但是他的灵魂的根,并不真的进到神里面,让神成为他的生命之源。一棵树的根,一棵植物的根,进到水里,进到矿物质里,进到生命之源里。

你可能泛泛地相信神,但如果神不是你的生命之源,如果你不以神的方式去作决定,如果你不是以神的标准去作决定,如果神不是你的生活中的喜乐,如果神不是你的生命之源,你的生命便没有神,这就是不敬虔的生命。圣经说不敬虔产生糠秕的生命,这不但在于你是否相信神,也在于你的根是否在神里面。不敬虔怎样产生糠秕的生命呢?让我们看一看。

首先,不敬虔是指把神抛诸脑后。不敬虔并不只是意味着你不相信神;而是指把神从你的思想中除去;你作决定时没有求问神,而且你在感情上把神抛诸脑后。

当你摒除神的时候,首先,这产生糠秕的生命,因为这令你在理智上感到不稳固。经文说:「不跟从不敬虔的人的计谋......这人便为有福!」诗人说:「远离不敬虔之人的计谋。」实际上,希伯来文圣经使用的便是「不敬虔」这个词,意思是反复不定、永不停息、焦躁不安。当你把神摒除开去的时候,你在理智上感到不稳固。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很高兴地知道在过去三千年来,人们领受圣经真理,并以圣经和圣经的真理作为他们生活的基础。从今天起,在未来的一千年里,如果世界仍然存在的话,人们会做同样的事,而且有很多人这样做。如果他们能够读到你的日记,以及你的灵修笔记,他们会明白你所写的,就如我们可以读到这一、二千年来,许多属神的人所写下伟大的日志和祷文,并且说:「这是我的弟兄。这是我的姊妹。」他们在理智上是稳固的。

当然,这种情况改变了。我们在新的时代、新的文化、新的区域、新的地方,都作出改变......我们去适应。我们去理解。我们向圣经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在当中看见新的东西,但在那里是稳固的。可是,「不跟从不敬虔的人的计谋......」这是完全不同的。任何把神摒除开去的思想都是一个恶性循环。

多年前的《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里,曾刊登一篇书评......有趣的是,差不多八十年前,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Freud)和其他心理学家,被公认为未来的潮流。如果你难以接受他们的理论,如果你不相信他们的理论,你便十分落后了。你还未受到启发。你还没有察觉这将会是我们去解决我们的问题的方法。过了那么多年,《纽约时报书评》评阅另一本书,那本书评价今天大多数人都嘲笑弗洛伊德。八十年前,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公认为未来的潮流......现在弗洛伊德却受人嘲笑。他被人取笑,也被人贬低。

上世纪一位在奥地利出生的作家、管理顾问兼大学教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于1993年写了一本书,名为《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他在书中一开始就说,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正在改变。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将不会是过去的那样。后资本主义社会将会是怎样?他说,在过去许多年里,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后资本主义社会将会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彼得.杜拉克在上世纪末说,在过去十年里,这一切都改变了。现在,人人都知道在资本主义之后,无论出现什么,都不会是社会主义。

重点是什么?亲爱的听众朋友,现今你在杂志、报章,并各种媒体上读到那些保证是经过反省和研究的成果,是未来的浪潮,但在五十年后,大部分这些资讯都会丢在垃圾箱里。它们都在废物堆中。为什么?不敬虔之人的计谋是永不安宁的,是无根的。这是不断改变的,如果你相信这些思想,便会使你变成糠秕。那就是这里所说的。「不跟从不敬虔的人的计谋......这人便为有福!」让我进一步说明一下。

第二,不敬虔令社会和个人变得不稳固。你若要明白我们现今的世界,你必须读一读十九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文章,他在一百多年前已察觉,对神的信仰,在西方社会里正失去其影响力,不再令人信服,这使尼采深受困扰。他不乐意看见这种情况。在尼采所说过最富有洞察力的说话中,莫如这一句:当神在西方社会里死去后,一切东西都似乎变得无价值和空洞。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人们看见尼采的思想正在社会里出现。他们看到这思想,他们也用铃鼓把尼采的思想唱出来。他们不会说:「噢,我的天哪,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最近,我在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音乐,听到祖父母们幸福地柔声低唱,真是好极了......

你可到你想去的地方, 与你想同往的人 一同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还记得吗?这就是汤姆.沃尔夫所说的。这就是尼采所说的。没有从神而来比这更高的义务了,没有十诫是我们必须遵行的,在我们之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除了我们「所想要的」,没有别的东西引导我们。

你可到你想去的地方, 与你想同往的人 一同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我们以为这是好极了。正如尼采所说,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这思想都导致空洞的情况。你想看看是怎么样吗?今天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发觉由于人们相信这思想,越来越多人向我们欺哄行骗。越来越多人在他们的广告里没有把真相告诉我们。越来越多人不向我们信守承诺。越来越多人在与我们立下契约之后毁约。

我们开始说:「这是不对的,这是不对的。」啊,是吗?你知不知道他们正在对你做什么?「他们正在往他们想去的方向,正在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且他们想向任何人做这事,便照着去做。」所有研究都显示我们开始感到我们不能相信任何人。每个人都被私利所驱使,不管他们表面说什么,背后都不是真实的。

举例说,美国人对于在二、三十年前,政客所告诉他们的,神职人员所告诉他们的,以及医生所告诉他们的,都深感怀疑。医生们,我们不再信任你们了。民意调查也是这么说。对于大企业所告诉你的,对于广告所告诉你的……我们认为他们都是为着自己而说的。我们认为他们打着美好的幌子,但背后不是真实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空洞无物化在不断地扩展,而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开始说:「嗯,我正在受人压榨。为什么我不去压榨别人呢?」你的税单告诉你,这是你今年的收入,但在税单背后,那个数字不是真实的。广告商所说的也并不真实......尼采说:「如果神死了,一切东西都没有价值了。」不仅如此,不只是社会和文化方面,还有心理方面。在心理方面,有什么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我已经作出暗示了。

如果每样事情都可以协商,如果你说:「嗯,我不认同我会与别人通奸,但如果给我二百万元呢?一亿元呢?试想一想我可以用这笔钱来为我的子女做什么。试想一想我自己又可以用这笔钱来做什么。这就是罗拔.列福在电影中所扮演那个富有的、可鄙的角色,他只是把那笔钱完全花费在他自己身上。只要我让罗拔.列福跟我的妻子睡觉,我便可以从罗拔.列福那里得到一亿元,试想一想我可以用这笔钱来为我的家乡做什么大事。

试想一想我可以兴建的工厂。试想一想我可以令多少人得到工作。这样的事也不算是错的啊!」如果在你里面,没有什么事情永远是正确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永远是错误的;如果在你里面,没有什么事情常是你所委身的;如果在那里面,没有你自己,那么,你只是一张张的面孔。

你只是一连串的外表。你只是一系列的面具,「正在往你想去的地方,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情,并且与你喜欢的人一同去做。」你不知道你是谁。人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一切都是空洞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的。为什么?这是不敬虔所引致的结果。恶人像糠秕。「不敬虔的人......像糠秕被风吹散。」这是问题所在,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第二,医治无根的药方。我们怎样获得一个实质的生命呢?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都因现代这股巨大的压力而变得空洞和无价值,你们或多或少都受着伤害。基督徒察觉到这种情况。我们非常努力去尝试,但我们太关注我们的表面工夫了。一间大教会也很容易落到关注它的外观表现。

今天早上,我在大清早五时便起床,满身是汗,因为我挂念着要预备讲章,向弟兄姊妹传讲有关空洞生命的信息,但神指出我的罪来,祂说:「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表现,担心各样的事情……」

你到一间教会聚会,除非你听到美妙的诗歌,除非你感到情绪高涨,否则你下次便不再到那间教会聚会。你不断转到不同的教会。一切都取决于教会能否满足你的需要。你一点都不会委身......难道你看不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我们的生命是空洞的。这种空洞的状态正在我们身上匍匐。这种空洞的状态正在我们身上推进去。我们希望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希望顺流而去,但我们实在是从一间教会被吹到另一间教会,从一个伦理道德被吹到另一个伦理道德,从一段婚姻被吹到另一段婚姻,从一个性别被吹到另一个性别。一切都在改变,因为在外表背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我们怎样获得实质的生命呢?这是相当简单的。一棵树和糠秕有什么分别?糠秕是没有根的。树与树旁的东西相连。你明白吗?树有根,能超越树本身,而伸延开去。因此,糠秕代表一种无根的生命,引导你的唯一东西是你里面的冲动、感觉等等。因此,那里没有你,那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你所「想要的」;在你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管束你。

那棵树伸延往外面去。那棵树伸延到那里去?首先,我们从这个比喻中看到那棵树进入耶和华的律法里。如果你仔细看一看,这是不难看到的。第2节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第3节说:「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这是非常清楚的。这种对句的修辞法,就是以树把它的根伸进水里,比作人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最首要去明白的事情,就是你要获得实质的生命,你要摆脱空洞的生命,以及像「糠秕」一般的现代生活,你必须让自己与神的真理连接起来,并且只忠于神的真理,而不是任何其他道理。上世纪纳粹党的党魁希特勒(Hitler)是个有原则的人。但他的原则是错误的,所以他摧毁了自己。希特勒毁灭了世界,他也摧毁了形形色色的人,因为他选择了一个不符合神的事实和神的真理的原则。

你必须与神的真理连接起来,才可以获得实质的生命。让我来解释原因。圣经说惟独神拥有荣耀。在教会崇拜程序里,开始部分表明了惟独神拥有荣耀。「荣耀」这个词在希伯来文是指重量,圣经说,由于神是无始无终,所以惟独神是恒久不变。惟独神有实质。惟独神永远长存。惟独神是可靠的。惟独神是重要的。神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短暂的。其他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其他一切正在消逝。在某程度上,除了与神连接外,其他一切都是短暂的。

当你归荣耀给神,唯有当你归荣耀给神,你才得到价值、实质和事实。让我指出其实际意义吧。神借着圣经向我们启示祂的律法,并不是要我们瞎忙一场。神的律法实在彰显了神的心,以及神按着自己的形象所创造的实况。这显出神的荣耀。

只要你顺服神的律法,你便变得真实了。你被世事缠绕,你越是不顺服神的律法,你越变得不真实,你也必须活在一个更虚幻的生活中。你会变得更加短暂、更加转瞬即逝、更加像幽灵般。让我告诉你如何实际应用这真理吧。

你为什么要撒谎?你知道你为什么说谎。你是为了硬撑场面而说谎。当你说出一件不真实的事情时,这就是一个谎言,你希望借此确保自己看来还不错,使你保住你的工作,使你赚一些钱,使你心仪的对象跟你约会......每当你为了看来好一点而决定「我要说谎」的时候,你正在做的,就是为了那外表、那糠秕、那外壳而否定你里面的东西、那谷粒和那实况。每次当你为着硬撑场面而说谎的时候,你是在挖空自己。难道你看不见你正在做什么?你渐渐成为一个外壳。

让我举另一个例子来说明。每当你在婚姻以外发生性关系,每当你因为想得到美好的感觉而发生不当的性关系,你正在追随那些感觉,追随那种要得到满足的渴望,却不是按着神的心意为了表达对婚姻永久的承诺而发生性关系,那么,你正在挖空自己。

人们说:「嗯,我只想同居,但我不想结婚。」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是说:「我不想变得容易受伤害。我不会作出任何承诺,我有权得到快乐,但不用作出任何承诺。我不会作出其他承诺,我有权去做任何使我感到快乐的事,但不用信守任何承诺。」你只是不想变得容易受伤害。换句话说:「我不会作出任何承诺,但事实上,我不应该使自己委身于任何东西。」你正在挖空自己。

你断定自己所知道的比神更多…...许多年前,美国一个校园的激进分子自首。那个自首的女子曾参与在波士顿一家银行的劫案,当时有一名警察被杀,那名警察是九个孩子的父亲。那个女子自首,这是令人惊诧的事。她说:「那时候,我以为这是唯一的方法,去为穷人和那些受欺压的人做一些事情......」那个女子其实是说,她试图抢劫银行,是因为她想劫富济贫。

圣经说:「不可偷盗。」这诫命早已记载在圣经里。这诫命背后有一种实质意义。在此背后有一个事实。你不能决意绕过神的其中一条诫命而行,你也不能绕过耶和华的律法而行。你不能那样做。当你违反神的诫命时,神的诫命会使你粉碎,不是因为那些诫命是卑劣刻薄或是反复无常的,而是因为它们是真实的情况。你正在尝试开车穿过一堵没有门的墙。

当时的报章说,当那个警察在该宗银行抢劫案被杀时,正值校园的激进主义的高峰期,那个警察的大儿子在上大学。在他的父亲被杀害之后不久......试想像一下......他看到在他的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传单,兴奋地讲述那件事,并说:「猪已死了。」所说的就是他的父亲。

在美国,那些还记得自己曾说过像那样的话的人,要为着他们曾那样想过或那样说过,而绝对感到尴尬,绝对感到羞愧。可是,你知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感觉?我们都生活在无价值的状态里。由于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比神的律法更聪明,所以我们一直被这样的想法迷惑,像那样被吹来吹去。

如果我们认为对与错只是取决于我们当时的感觉如何,或是最新的舆论如何,那么,我们今天仍然是无价值的,我们仍然是无根的。你明白吗?只有神才是真实的。只要你顺服神,你便变成真实的了。只要你悖逆神,你便变为糠秕了。你变得不真实。你正在挖空自己。

最后,只把圣经当作一本规则手册是不够的,你说:「好吧,圣经是一本规则手册。我打算把它拿出来,我要开始按照十诫去生活。我要开始按照登山宝训去生活,然后,我将会开始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我将会开始成为一个有原则的人。我将会开始成为一个有信念的人。我将会开始知道我是谁。我将会开始生出根来。」这还是不够的。

这并不全面,因为这里的比喻是:当树把它的根伸延进真理里,真理实际上把这棵树变成一个充满生气的有机体。圣经正尝试让你明白,你不能只是遵守一些抽象的原则。你不但要服从圣经,你还要借着神的话语重生。

彼得前书1章23节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你不能只是以一个抽象的方式去接受神的话语和圣经真理,你不能只是以一个抽象的方式去遵从神的话语,你要借着重生去领受神的话语。这是圣经所说的。

在《虚荣的野火》(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这本书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拉里.克雷默(Larry Kramer)是一位律师。他很年轻,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时候,他有一个原则。他有一个理想。克雷默说:「我要使我的生命有价值。」后来他在纽约市工作,当一位辩护律师。

有一天,克雷默沿着纽约市的豪华大街派克大道(Park Avenue)走,他遇到一个同学,那个同学与他在同一年毕业。他的同学刚巧从派克大道的一座公寓出来,提着一个价值近一万元的手提箱,登上了一辆有司机的汽车,打算上班去。那个同学月薪二、三十万元。克雷默却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名誉,只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忽然间,那个抽象的原则完全被侵蚀和萎缩了。克雷默突然说:「我要得到我的一切。我没有赚什么钱。我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要去赚大钱。我要卖光我的学识。我要这样做。」

《虚荣的野火》的作者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其实是说,这表明抽象的原则不足以克服内心的感觉。这是对的。圣经说,只是说「诚实为上策」是不够的。不,你必须领受神的真理,使你借着这真理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你知不知道如何可以做到?你必须在正确的一端抓住圣经的真理。人们常说抓住棒子错误的一端,意思是弄错了。你必须抓住棒子正确的一端,而那正确的一端就是耶稣基督为你所做的一切。敬虔的人像一棵树。一棵树不是自己栽种出来的。一棵树必须由人去种植的。

你不会使自己成为基督徒。当你接受耶稣为你所做的一切,你便成为基督徒。耶稣为你做了什么?耶稣离开天上,降生成为一个婴孩。但不只是这样。耶稣过着完美的生活——完美之人的生活,有完全的怜悯、完全的公义、完全的顺服。但不只是这样。耶稣在那个可怕的山上受死,承担你的刑罚。

耶稣为什么做那一切事情?耶稣代替你的位置,祂活出你本该活出的生命,并且付上你本该偿还的债项。你察觉到你永远无法透过抽象的方式去接受神的原则,把这些原则塞进脑海里而与神和好;当你察觉到耶稣已为你成就一切事情,你得到安息,而且接受耶稣为你的救主,真理便进来你生命,使你成为一个充满生气的有机体。

诗人不是说:「敬虔的人像一棵高大的松树,恶人却有点儿像一棵小小的山茱萸树。」诗篇没有这样说。诗篇说敬虔的人像一棵树,不敬虔的人像糠秕。敬虔和不敬虔的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敬虔的人是一个更好的人,而是在于两者本性上的分别。敬虔的人已被栽种了。敬虔的人已获赐一个新的本性。

亲爱的听众朋友,试想想这一点。你们有些人极之渴望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多么害怕,你们害怕自己变得不重要,害怕没有人注意自己,害怕自己变得无关紧要。许多人因没有沐浴在爱河中而感到不快乐。有些人因事业不是一帆风顺而感到不快乐,你们觉得自己无关紧要,没有人注意你们,仿佛你们毫不重要,你们因此感到不快乐。你们不希望人们察觉到你们为此感到心烦意乱,但你们不愿为此寻找辅导员的帮助。这不是那么的不正常啊!

圣经说,你渴求荣耀。你是为着神的荣耀而被造的。这就是获得这荣耀的唯一途径。福音有一吊诡之处:你终于来到神面前,说:「主啊,你的旨意比我的心意重要得多。主啊,我要为你的荣耀而活,而不是为我自己的荣耀而活。主啊,你比我重要得多。你的旨意和你的话语,比我的感觉和我的需要更加重要。」当你对神说「祢比我重要得多」的时候,这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就是你开始重视那唯一值得受重视的神,并且你蒙神所爱,唯有神拥有永恒和坚定不移的爱。

神对你说:「天地可能会废去,但我对你的爱永不会废去。」这就是荣耀。神正在对你说:「诸天、大地、群山......与你相比,它们都不算得什么。它们是短暂的、转瞬即逝,它们像鬼魂般。与我对你的爱相比,它们像一个神话。」这就是荣耀,不是喝采。很多人涌到大城市,希望在某个行业里大展鸿图。这不是为了荣耀而做的。有些人到大城市物色对象结婚。这不是为了荣耀而做的。

唯有这是实在的:「天地要废去,但我对你的爱永不废去。」你想过着糠秕的生活吗?你想被风吹来吹去吗?你想被吹散吗?抑或你想成为一棵树?亲爱的弟兄姊妹,你内里有没有真实的一面,你是否表里一致呢?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你是真正的你吗?你在神里面得荣耀吗?你让神成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吗?你是否这样做?这就是在神里面荣耀祂的意思。

你越是在神里面荣耀祂,你越是把神放在你的工作里的首位,你越是把神放在你的爱情生活里的首位,你越是把神放在你的性生活里的首位,你越是把神放在你的财产里的首位,你越是把神放在你的思想生活和知性生活里的首位,你越是把荣耀归给神,你越是使神比其他什么东西都重要,你自己便越在真实和稳固中成长。你是否像一棵树呢?你的生命像一棵树,还是像糠秕呢? 约书亚记24章15节说:「......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我们一起祈祷。

亲爱的天父,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思考这些重要的比喻,并且借此领会这些重大的事实时,求祢向我们显明,过着有信念的生活、有根的生活、稳固的生活和实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意思。求祢帮助我们,让我们远离空洞、无价值的生活,而是「满有坚固的喜乐和永久的财宝,那除了锡安的儿女,没有一个知道」。感谢祢赐下这真理。求你帮助我们领受这真理。奉主耶稣的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