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不同方式
白德夫

今日經文:哥林多前書9章19-23

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9章22節

在19世紀末期,司馬莉(Mary Slessor)坐船前往非洲卡拉巴國(Calabar,今日的奈及利亞),她帶着滿腔熱血,想繼續已故的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的宣教工作。她被指派的第一個任務是在學校教書,但卻跟其他宣教士住在一起,這使她想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參與服事。因此她做了一件在當地很少見的事──住在她所服事的人羣當中。司馬莉學習他們的語言、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甚至收養了數十個被遺棄的孩子。她花了近40年,將盼望和福音帶給那些需要的人們。

使徒保羅深知,滿足周遭人們真實的需要是至關重要的。在哥林多前書12章4-5節,保羅提到:“恩賜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事奉有許多種,卻是事奉同一位主”(和合本修訂版)。所以他按照人們的需要去服事他們,正如他說:“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9章22節

我知道有間教會近期正在推動一項名為“面面俱到”的事工,其中包括設置無障礙設施,讓身心障礙人士可以到教堂敬拜上帝。這呼應了使徒保羅的教導,不但能贏得人心,還能讓福音廣傳於社區之中。

當我們在周圍的人面前活出自己的信仰時,願上帝帶領我們,能以全新的方式把他們引到耶穌面前。


上帝要你以何種獨特的方式去傳福音?

你要如何達成呢?


親愛的天父,請禰賜我智慧,

讓我能用適當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靈糧透視

哥林多前書9章19-23節,保羅教導眾信徒向人傳福音的一個原則,就是要知道如何與人互動交流,找出自己跟對方之間的共同點。從使徒行傳記載保羅在宣教旅程中待人處世的態度,便能看出這個原則。就像在某個安息日,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一間會堂講道時,“本着聖經與[猶太人]辯論”(使徒行傳17章2節),並且努力說服他們相信耶穌是基督(3節)。保羅也向外邦人傳道,而這些非猶太人便“離棄偶像,歸向上帝,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9節)。在雅典,保羅先在會堂裏向猶太人傳道,然後去市集廣場吸引外邦聽眾,並在言談間引用他們的哲學家和詩人所說的話(使徒行傳17章17-2228節)。當保羅面對不同的聽眾,就運用不同的方法,但信息的內容始終如一,那就是包括耶穌已從死裏復活的福音信息!(29-31節)

作者: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