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不要憂慮(二)
梁家麟

經文:馬太福音六25~34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或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一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在倉裏存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們。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借着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們想一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是怎麼長起來的:它也不勞動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些花的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都知道。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耶穌以飛鳥和百合花為比喻,規勸門徒不要為生活的基本需用而憂慮。

明顯地,耶穌的意思一定不是叫門徒效法飛鳥和百合花,不種不收,不勞動不紡線,甚麼都不幹,光是等候上帝的供應,不勞而獲。祂說這些比喻的重點只在於:不要憂慮。

嚴格地說,耶穌說的「不要憂慮」,其實是「不要為明天憂慮」。眼前沒有食物,我們都要餓死了,你仍叫我們不憂慮,那不是太荒謬了嗎?耶穌說的情況是:今天仍有基本的生活之資,但窮困者的資源有限,家無隔宿之糧,所以常常為明天或會斷炊而憂心忡忡。他們憂慮的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要求人不為今天的缺乏憂慮是荒誕的,要求人不為明天憂慮,倒是大智慧。「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不是完全不憂慮,而是隻憂慮今天的難處,明天的難處便留待明天才擔當好了。可以設想,一個人專注應付眼前的需要,他的心理壓力將會減少許多。

這便亦是耶穌兩個比喻所要表達的信息:飛鳥只為滿足今天的肚腹,不為明天生產和儲存;百合花和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上帝只給它們今天的裝飾,明天如何?不是它們所能關心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如何能不為明天憂慮呢?耶穌首先給的答案是:我們的憂慮是無用的,所以也是多餘的。「你們哪一個能借着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要是我們的思慮能改變外在的世界,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那便多多思慮吧!但真相是:既無助又無能的我們,真的能藉思慮改變未來嗎?若是思慮與不思慮的結果沒有兩樣,那我們的思慮又有甚麼意思呢?

耶穌不是鼓勵我們做超級自信者,相信個人能應對任何困難,開創一個幸福的明天,所以毫不憂慮;卻是提醒我們正視自己無助無能的事實,既然思慮無用,便不如放手交託上帝吧!

醫生宣判了我的症狀,雖然我仍繼續求診,也遵照醫生吩咐做各種治療的步驟;但能治好不能治好,卻仍不在我的控制和預知之中。那麼,我便儘量不要為明天思慮太多,珍惜眼前,努力活好今天吧!

當然,耶穌除了指出我們的無助無能,所以思慮無用外,也特別強調上帝的保守和供應:「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都知道。」對不相信上帝的外邦人而言,神明是不關心人的死活的,所以他們得為未來做各樣的籌措,他們也免不了常落在憂慮中。但我們既相信上帝是我們的天父,便應該知道祂愛和關心我們,祂知道我們的需要,也會按時按需供應。

最後,耶穌又再婉轉地批評我們關懷的層次過低,祂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上帝的義等同上帝的旨意,祂給人的倫理教導統統為滿足祂的義的標準。所以,我們最應關心、用心甚或憂心的,是上帝的國和義;我們開口向上帝祈求的,也應該首先是上帝的國和義,這正好是耶穌教導的主禱文的格式。

反省應用:我知道你是努力工作、為生活負責的人;但你有察覺,你如今有的一切,仍是出於那位滿有父愛的天父的供應和保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