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胜过罪与试探》书摘
约翰·欧文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进入了试探?

本篇内容来自约翰·欧文《胜过罪与试探》

所有信徒都有的一项重要责任,

就是竭力殷勤地操练基督所设立的方法,

保守自己不落入试探。

当一个人陷入某种罪中时,他可以肯定自己已经进入了试探。所有的罪都来自试探(雅1:14)。罪的果实唯独来自试探之根。虽然一个人从来不会因为任何罪而感到突然或大吃一惊,然而他会因为这种或那种试探而感到吃惊(所以使徒写下了《加拉太书》6:1)。如果一个人因为被过犯所胜而感到吃惊,那是他受到试探以后的结果;因为使徒说,“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他的意思就是,人之所以会感到吃惊,就是因为先前没有留意。人们有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陷入极大的窘境。当他们被某种罪所胜时,就努力悔改那个罪,但却没有考虑导致那个罪的试探,也没有竭力谨守不再进入那种试探。结果他们很快又为其所困,虽然他们对那表现出来的罪本身极其憎恨。真正想征服某种罪的人,必须也考虑引致他犯罪的试探,并将其连根拔除;没有这一步的解救,他就不会得到痊愈。 很多可以及时敏感于罪的人,都在这一点上受了蒙蔽。他们觉察到自己的罪,却不知道自己遭遇的试探——他们对苦果不满,但却喜欢毒根。所以他们虽然因罪降卑,却仍然活在导致那个罪的方式中,仍与那个群体相伴为伍,还在继续追求导致那个罪的目标。后面我会更多讨论这一点。

试探有不同的程度。有些试探非常强烈,对灵魂造成很深的压迫,搅扰折磨它,顽固抗拒各种化解它的努力;此时受试探者要与之角力的是试探具有的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就像一个人发高烧时,除非瘟热使他癫疯,他知道自己病了。人的情欲,如雅各所说,会“牵引诱惑”(雅1:14),引诱我们犯罪;但当情欲这么做时,它通常是靠自己的力量,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举动,它的方式也更无声无息、潜移默化。但如果情欲变得强烈,把灵魂弄得不得安宁,那么灵魂就当知道情欲得到了试探的帮助。

一艘空船进入河流,会顺流而下进入大海,它会按照水流的方向和速度,最终无悬念地漂进海中;但如果有强风袭来,它就会被吹得东倒西歪,猛烈地不断冲撞堤岸和礁石,最后粉身碎骨,被卷入大海。同样,人的情欲(如果没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被治死的话)也会确定无疑地把人带进永恒的毁灭,它们通常不事声张,按照它们败坏的方向和速度徐徐前进。然而,如果试探的强风刮了过来,人就会冲入各种臭名昭著的罪恶之中,粉身碎骨地被卷入永恒的灭亡。这对人们的一般情形而言是如此,对个别情形也是如此。希西家里面一直都有骄傲的根;但直到他因巴比伦王的使者而落入试探时,这骄傲的毒根才使他忙不迭地炫耀财富和宝藏(代下32:31)。大卫也是如此;他也有骄傲,但直到撒但出来唆使他数点人数时,他才这么做了(代上21:1)。犹大一开始就贪婪;但直到魔鬼进到他里面,使他进入试探时,他才开始筹划如何出卖自己的主人,好满足自己的贪心(路22:3)。同样的描述也适用于亚伯拉罕、约拿、彼得等人。所以,在任何私欲或败坏搅扰迷惑灵魂,使它有很强烈的冲动犯罪时,灵魂就要知道,它已经得到了某些外在试探的机会,虽然它自己还未觉察到,或至少它还没有因为所遇到的某种刺激或鼓励,就变成了某种具体的试探,从而需要按超乎寻常的方式对待。

当进入诱惑且处于初期阶段时,是可以察觉的;比如,当心里开始悄悄喜欢试探的内容,并且乐于通过各种方式助长它,加强它,只要不导致立即犯罪就可以。具体点说,比如一个人开始因敬虔、智慧、学识,或诸如此类的东西而有了名声,人们常常在这方面提到他,而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时也沾沾自喜,那么他的骄傲和野心就受到了鼓励。如果这个人现在开始全力忙于那些可以使他在人群中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得到提升的事,并且心中也暗暗地希望得到提升,那么他就进入了试探;而如果他还不对此加以提防,这试探很快就会使他成为私欲的奴隶。这就是耶户的情形。他意识到他热心的名声传了出去,也因此得到荣誉。约拿达在路上遇见了他,而约拿达是个善良圣洁的人。所以耶户就想,“现在我有机会提升我热心的名誉了。”所以他邀请约拿达和他同行,并且更认真地做工(王下10:16及其后)。他做的事情本身很好,但却因所做的事而进入了试探,服侍了自己的私欲。很多学者也是这样。他们发现自己因为学识而得到尊敬和喜爱。这抓住了他们心中的骄傲和野心。因此他们就日夜努力地钻研学问。钻研学问本身不错,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却是为了得到他们所喜欢的人们的称赞和认可;结果他们所做的一切,就都变成了为肉体谋利,放纵私欲(罗13:14)。

的确,上帝时常从黑暗中带出光明,使事态转向更好的结局。也许一个人钻研了很多年,心里暗暗豢养着私欲,诸如野心、骄傲、虚荣等等,起早贪黑地满足它们,但上帝却在恩典中临到,使灵魂转向自己,抢夺了埃及的奢华(参《民数记》11:5),把原本用来服侍偶像的东西分别为圣,用来制造会幕。

人们甚至可能被比学问更好的事情所缠累,比如敬虔的信仰生活,福音事工中的努力,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有些人的信仰生活是他们的罗网。他们因为其信仰生活和严谨的行事为人而得到赞誉和尊敬。在我们所生活的日子里,常常看到这样的表现,因为我们很多事情都透过团体活动来达成。也许有人因为上述理由,发现自己成为某派人士的英雄, 成为该团体的骄傲。如果因此有些想法就潜入他们心中,使他们在其信仰生活和行为中,有超乎寻常的勤勉和积极,那么他们就受到了迷惑,不仅没有寻求更大的荣耀,反而把自己的败坏掺和了进来。这种试探如此无处不在,对付它的方法就是受迷惑的人回避所有沽名钓誉的机会;这样,它就只需要在心中低语说,那种逃避是值得骄傲的。如前所述,在教会服侍中传讲福音的人,也可能落入同样的情形。在传讲福音的事工上,可能有很多使他们享有盛誉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坦白,他们的热忱,他们的成功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可能成为试探的燃料。所以,当一个人喜欢的事物让他的私欲得到满足——无论是通过本身很好的方式,还是通过并不明显犯罪的方式,他就要知道,他已经进入试探了。 当私欲和某种试探因着某人的生活状况和处境,或其他原因和某种试探相遇,并被挑动、激起,那么他就应该知道,他肯定已经进入了试探。我之前告诉过你,进入试探不只是受到试探,而是处于试探的权势之下,被其裹挟。当人处于适合其私欲和败坏的机会、处境、便利中时,几乎不可能不受到纠缠。如果巴比伦王的大使来到,希西家的骄傲肯定就会使他落入试探。如果哈薛作了叙利亚的王,他的残暴和野心一定会使他野蛮地对待以色列。如果祭司们拿着他们的银钱来,犹大的贪婪马上就会发动,使他出卖自己的主人。在我们所生活的日子里,类似的例子也能找到很多。有人以为在虺蛇洞口玩耍也不会被咬(赛11:8),摸了石漆也不会弄脏,怀里搋火衣服也不会被烧(箴6:27);但他们错了。如果你的事业、生活轨迹、所处人群,或任何类似的因素,使你遇到适合于你私欲或败坏的事情、方式、人物,那么你就要知道,你已经进入试探了;你怎么才能全身而退,就只有上帝知道了。假设一个人心中有任何污秽的种子——无论是轻浮、虚浮,还是愚昧——在其生活经历和社会处境中开始发动,那么无论他是清楚注意到了它,还是只注意到了一点,还是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无疑都已经进入了试探。对高位的野心,对各种迷惑人心之事的热衷,在浮夸人群中的污秽败坏想象,对虚浮和愚昧的书籍文章的钻研,都是这样。比起某个具体情欲和适合于它的对象或处境放在一起而不互相影响,火和易燃物放在一起而不互相影响要更容易些。

当一个人处于软弱之中,对当负的责任疏忽大意敷衍塞责,当他无视自己的责任,满足于粗心冷漠、死气沉沉、得过且过时,当他的灵魂没有快乐、喜悦和满足,与之前的状态完全不同时;他就要知道,虽然他还没有遇到试探的具体爆发,但他已经进入了试探,如果他听之任之,这些试探迟早会爆发出来,给他带来困扰和灾难。我们今天有多少人从火热的信仰宣告中堕落,在祷告、读经、听道等事上疏忽,变得马虎、漠然!如果你能在这种情况下找出一个灵魂没有亏损的人,我敢说你也能找出一百个睡卧在海上航行之船的桅杆上还安然无事的人;他们正置身于某种恶毒试探的利齿之下,随后必在其生活和道路中结出苦毒的果子。在某些从愚昧中返回的人口中,我们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哀叹:“哦!我忽略了私下的祷告;我没有默想圣言,也没有注意听道,甚至厌烦这些事情;然而我还说自己很富足,一无所缺。我根本没想到这不洁的私欲在我心中滋长,没想到这无神论、这些可憎的事情在那里泛起沉渣。”这是一条铁律:如果一个人的心在敬拜上帝的责任上,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而言,变得冷漠、马虎,或应付形式,失去了他原来的心态时,那么某种试探已经抓住他了。属世或骄傲,或不洁,或自我中心,或恶毒和嫉妒,或这样那样的污秽,已经占据了他的心灵;即使他没有察觉到,但这样或那样的污点,已经在他的身上出现了。无论对尽责的内容还是形式来说,这一点都成立。人们可以出于很多罪恶的理由,特别是为着安抚他们良心的缘故,至少在形式上持守宗教责任,虽然他们的心根本不在那上面;而且就尽责所要求的灵性而言,他们也毫无生命。撒狄教会的人保持履行了宗教责任,因此按名是活的,然而因为他们的行为缺乏属灵的生命,所以其实是“死的”(启3:1)。

这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出问题时,如果他发现自己精神不济,心中烦闷,头重脚轻,整个人都不对劲,那么虽然病痛还没有实际爆发出来,他还是会喊说,“我觉得我快要发烧了,我浑身乏力,头昏脑涨”——当灵魂出问题时,也会如此。如果一个人发现在敬拜上帝、与上帝相交的责任上,他的脉动紊乱,如果他的灵性暗淡,心思昏懵,他就应该得出结论说,即使他的私欲还没有爆发出来,但他已经进入了试探,而眼下他急需反省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如果在恩典的事情上头脑发沉,如果在当尽的责任上心灵冷漠,那么罪恶就伏在门口了。这样一个灵魂即使躲过了主动犯罪的试探,还是躲不过忽略之罪的试探。当那女子说,“我身躺卧”(歌5:2),她已经“脱了衣裳,怎能再穿上”(3节)时,她在向基督尽忠、与基督相交的事情上,已经心有不甘了。接下来你听到关于她的消息是什么呢?她的“良人却已转身走了”(6节)——基督已经离开了;即使她努力寻找,还是找不着他了。上帝在信徒里面创造的新生命与敬拜上帝的责任之间,有一种适切性,以至于二者无法分开或割裂,除非受到某种病症的搅扰。新生命以敬拜上帝为食物,从中得到加强和成长,在其中享受甘甜,并因此与天父上帝相遇;所以,除非它因某种试探而患病,否则新生命本身只会以敬拜上帝为乐,渴望履行这些责任。这种状态在《诗篇》119整篇中得到了描述。不进入试探,就是不脱离这种状态或性情。还有很多其他表明灵魂进入试探的迹象,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就可以把它们找出来。

但我提出这些,是为了使我们避免很容易落入的虚假安全感,并且指出,在面临试探的特别情境中,我们的具体责任是什么;因为已经进入试探的人需要的是脱困的方法,而不是努力避免进入试探的方法。这时应该如何做,本书后面将会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