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奉献
9月2日 願你的慈悲臨到我,使我存活(受教舌) - 牧者恩言

9月2日 願你的慈悲臨到我,使我存活(受教舌)

Audio icon

牧者恩言

2025年9月2日

收藏
分享

讀經:《詩篇》119:73-80 背誦:願你的慈悲臨到我,使我存活,因你的律法是我所喜愛的。(《詩》 119:77)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因批評斯大林,被關進了勞改營。沒想到,在勞改營中,他因一位醫生所傳的福音信主了。信主後,他一直不太明白——上帝為何讓惡人囂張,卻讓很多基督徒被關了進來?後來,他終於明白了上帝的意思。

這是他在鉅著《古拉格羣島》中的解答:

“為什麼上帝不懲罰他們?為什麼他們在享福?對此,唯一的答案就是塵世生活的意義不在於享福,而在於靈魂的發展。從這個觀點來看,折磨我們的人已經受到了最可怕的懲罰:他們正在變成卑劣的人,他們正在脫離人性向下墮落。從這個觀點來看,遭受懲罰的人則是發展着的人,是擁有希望的人!”

在《詩篇》119篇73至80節中,詩人遭受驕傲人的羞辱和無理的欺壓,在生活中遭受了種種苦難,但他明白了受苦為要使他生命發展,為要使他更喜愛上帝的話語。他向上帝迫切禱告說:“願你的慈悲臨到我,使我存活,因你的律法是我所喜愛的。”(《詩》119:77)

“因你的律法是我所喜愛的”,也可以翻譯為“因你的話語是我的喜樂”。世界充滿了空幻,唯有主的話帶來真實安慰和溫暖。

神重生了我們,不再在我們自然本性上建造,而是在重生和重造基礎上建造。所以,我們得克服自己對神的話的不喜愛,戰勝自己對神的話的憊懶——那是假相!你真實的生命需要神的話語餵養。

詩人到一個地步,甚願跟敬畏神的人一起學習主的話。哪怕自己遭遇了種種患難困苦,仍然承認上帝是公義的。“我知道你的判語是公義的,你使我受苦是以誠實待我。”(《詩》119:75)“判語”原文是“審判”、“管教”!這讓我們不易理解,因為我們總覺得上帝的話語公義,一旦受苦,就問是不是神不管我了?是不是神沒有顯出信實的同在?而詩人卻親吻打自己的手,說:“你打得對!所有磨難都出於你的信實!”

本段以“三明治結構”凸顯了上帝的慈悲是他勝過苦難、熱愛話語的關鍵。“慈悲”,在希伯來文原文有“子宮”之意,可見神的憐憫和愛如子宮般保護着僕人,須臾不離。佛教也提到的慈悲和同情,但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而上帝子宮般的慈悲,帶來同理、共情,更進一步,是進入到人的處境,跟人感同身受,甚至一同承受。

這是大不一樣的。上帝不是高高在上拋下一個慈悲的大道理,讓你拿着慈悲的教條去捨命流血。上帝乃是差遣他的獨生愛子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進入到你我之間,跟你我深深認同,甚至流血捨命擔負你我的罪孽。天下人間,只有主耶穌基督是純潔的替罪羔羊,能擔當世人罪孽,除此之外,不管是釋迦牟尼還是別的聖者,說到底都是有罪會死的罪人而已。

所以,這首詩中詩人才說:“願你的慈悲臨到我,使我存活,因你的律法是我所愛的”。神的慈悲憑什麼臨到呢?說到底還是因為“求你照着應許僕人的話,以慈愛安慰我”(《詩》119:76)。也就是說,這慈悲是詩人存活的基礎,也是他存活的前提,這慈悲和慈悲都是可觸可臨的。

於是,詩人的受苦向慈悲轉向,從而生命成長到更愛上帝話語,甚至甘心接受磨難、管教的地步! 正因跟這首詩深深共鳴,約翰·亨利·紐曼在1829年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然而,主啊,在記憶中最深情之處 我追隨那些悲傷之季, 當我擡起臉時,我看到了你的臉 你衣衫襤褸。

我不會錯過一聲嘆息或一道淚水, 心被刺,或悸動的眉毛: 甜蜜曾是嚴厲的懲治, 現在它的記憶變成甜蜜。

是的!讓芬芳的傷疤留下, 愛的象徵代替你, 矛刺穿一側的微弱陰影。 荊棘曾扎傷的頭顱。

如此溫柔的力量如此靜止, 當自我轉彎或誤入歧途時, 以真理塑造歪曲的意志 沿着你狹窄的小路。

默想:既然每一吸,每一呼,都是我對上帝的虧與欠;既然每一顰,每一笑,都是主對於我的慈與憐——哪還有什麼不捨與計較?唯有恩典與歡顏,向主全然奉獻。

禱告:天父,像索爾仁尼琴一樣,我也有過許多不滿和誤解,因為看到惡人過於囂張、跋扈。謝謝你藉着《詩篇》119篇和《古拉格羣島》不斷解答我的困惑,扶助我的軟弱,發展我的生命!求你恩待你的百姓,賜下你的慈悲,哪怕在受苦中,也讓我們更深熱愛你的話!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