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4:9)
保羅在《腓立比書》的結尾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他教導我們如何管理和聚焦我們的心思意念。
但保羅並未止步於此,他繼續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勸勉,他沒有說:“我教導你們的,你們要去信”。而是說:“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這將信仰從從內在的默想,轉化為外在的實踐,也將信仰的抽象概念具體化、可視化。
保羅沒有要求腓立比的信徒去模仿一個遙遠、抽象的聖人,而是邀請他們來效法他這個真實、活生生的人。他所說的“這些事”,不是來自理論或書本,而是他生命的實踐。我們可以想像,保羅在腓立比的日子,他的言行舉止,他面對逼迫時的喜樂,他傳講福音時的熱情,他與人相處時的謙卑,這些都被信徒看在眼裏、聽在耳裏。保羅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福音書,一個具體可見的榜樣。
保羅在這裏使用了四個動詞,構成了一個信仰成長的完整路徑:學習 、領受 、聽見、看見。這四個動詞最終都指向一個命令:去行。這是一個現在式的命令,強調持續不斷的主動行動。保羅要求信徒不僅要認識真理,還要將真理付諸行動。信仰如果沒有行為的果子,就如雅各所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
這使我們知道,基督教信仰從來就不是一個靜態的自說自話,而是一個動態的生命實踐。我們很容易停留在“學習”階段。我們聽道、讀經、記筆記,卻可能沒有“去行”。就像學游泳光看教學視頻,卻從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真正的信仰,不是單有知識,而是願意“去行”。
我們常常會問: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保羅給了一個最直接的答案:就像我的生活一樣。當然,保羅不是自誇,他所效法的最終榜樣是基督。他曾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我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是“活”出來的?在職場上,當同事心安理得在“灰色地帶”時,你是否敢於說誠實話?在家庭裏,當家人讓你感到受傷時,你是否願意先饒恕?……
我們的下一代不是被教導改變,而是被生命影響。孩子看到父母在家庭中如何禱告、如何對待金錢、如何面對困難,就比一百篇講道更有力量。
信仰的重量,並不在於我們讀了多少書,聽了多少道,而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願意活出我們所相信的。我們的行動,就是對神最好的見證。
禱告:主啊,我們感謝你,你不僅是我們思想的中心,更是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你赦免我們,常常滿足於空洞的知識,卻不願意付諸行動。求你賜下聖靈,讓我們不只做一個聽道的人,更是行道者。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挑戰時,求你賜下力量,讓我們能夠勇敢地活出你的樣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