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那時,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要造火石刀,第二次為以色列人行割禮。」3約書亞就造了火石刀,在哈爾拉勒山為以色列人行割禮。4約書亞行割禮的原因是這樣:從埃及出來的眾百姓,所有能打仗的男丁,出了埃及以後,都死在曠野的路上。5這些從埃及出來的眾百姓都受過割禮;但是那些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百姓卻沒有受過割禮。
9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除掉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10 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他們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11 逾越節的第二日,他們吃了當地的出產,就在那一天,吃了無酵餅和烘過的穀物。12 他們吃了當地出產的第二日,嗎哪就停止了。以色列人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就喫迦南地的出產。
迦南諸王聽見以色列人在水漲季節竟能渡過約旦河,並安全抵達迦南地,他們都膽戰心驚,勇氣盡失(五1b)。照理約書亞應該是乘勢追擊或至少先去整頓軍隊備戰,以防敵人趁軍心未定,前來攻擊。誰知約書亞與以色列人剛抵達約旦河西岸,卻為以色列的男丁施行割禮,及與全以色列人一起守逾越節。行割禮和守逾越節是以色列人過河後先要履行的兩個禮節;前者是神與子民立約的記號,後者則是記念與神的關係。
神吩咐約書亞為在曠野出生的眾百姓施行割禮,因為他們的父親沒有為他們施行割禮。那一代出埃及的百姓因不聽從耶和的吩咐,他們都不能承受應許之地,都要死在曠野。現在約書亞要為「耶和華興起來代替他們的」(7b節)《新譯本》,即是在路上沒有受過此禮儀的那一代人施行割禮。割禮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創十七8)。經文以較長的篇幅(4-7節)指出上一代的百姓未能承受應許之地是因為悖逆不順服(6b節),約書亞為新一代行割禮,除了是聽從命令,也是為提醒第二代人要順服及忠心。經文指出這塊應許地確實是流奶與蜜之地(6d節),因為水源充足,適合牛羊生長繁衍,可生產許多的奶,而且農作物富饒、甚多開花植物,以致產生許多蜂蜜。
約書亞為男丁行割禮確實是一件風險極高的舉措,因為接受割禮的人必需要有數日的休息,才能痊癒。「全國的人都受了割禮,留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直至痊癒」(8節),這段時間戰士無力戰鬥,可成為敵人侵略的空窗期。然而,這既是耶和華清楚的吩咐,約書亞就全然順服,忠於神的要求。無論環境是惡劣抑或是有利,都全心信靠耶和華的安排。這意味着神的優先成了約書亞的優先。
以色列男丁的包皮被割除,從身上被拿掉,也帶有「埃及的羞辱從他們身上除掉了」(9節)的含意。甚麼是埃及的羞辱呢?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埃及人認為他們走迷了路,曠野把他們困住了(出十四3)。以色列人在曠野繞行四十年,必成為許多人恥笑的對象。埃及人譏笑帶領以色列出埃及的耶和華讓他們迷失在曠野,無能力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因此,「埃及的羞辱從他們身上除掉」這話意味着他們已抵達耶和華的應許地,神的應許因百姓的順服得以兌現。
約書亞是在正月十日為百姓行割禮,而正月十四日就是以色列人的逾越節,守逾越節的人必須先要行割禮(出十二48)。這一批百姓是首次守逾越節,對整體以色列人來說卻是出埃及後的第三次。第一次的逾越節終結了他們在埃及為奴的生活,揭開了出埃及的序幕(出十二章);第二次是在西乃山,標示了曠野生活的結束,預備邁向應許之地(民九章) ;現在這次是在應許之地守逾越節,提醒以色列人神的應許已開始兌現,他們一起守節記念神的救贖恩典。他們吃了當地出產的無酵餅和烘過的榖物(11節),神在曠野供應的嗎哪,就在吃了當地的出產後的第二日止住了(12a節)。嗎哪的終止,代表着曠野行程的結束;以色列人展開了他們在應許之地的新生活。
思想:
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先接受割禮和守逾越節,這正顯明神最關切的是他們與祂的關係。神清晰的吩咐比當前乘勝追擊敵人的機會更重要。在目睹眼前的機會與神清晰的吩咐之間做抉擇的這件事,對你有何啟迪呢?以色列人的新一代藉着守割禮開始應許之地的新生活。割禮有除掉舊的生活方式和惡習的含意,你有甚麼惡習需要摒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