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嫩的兒子約書亞從什亭暗中派兩個人作探子,說:「你們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於是二人去了,來到一個名叫喇合的妓女家裏,在那裏睡覺。
8二人還沒有睡之前,女人就上屋頂,到他們那裏,9對他們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了,並且我們也都懼怕你們。這地所有的居民在你們面前都融化了。10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處置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把他們完全消滅。11我們一聽見就膽戰心驚,人人因你們的緣故勇氣全失。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天上地下的上帝。12現在我既然恩待你們,求你們指着耶和華向我起誓,你們也要恩待我的父家。請你們給我一個確實的憑據,13要救活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和所有屬他們的,拯救我們的性命脫離死亡。」14那二人對她說:「我們願意以性命來替你們死。你們若不泄漏我們這件事,當耶和華將這地賜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必以慈愛和誠信待你。」
21女人說:「就照你們的話吧!」於是她送他們走了,就把硃紅繩子系在窗戶上。22 二人離開,到山上去,在那裏停留三天,直等到追趕的人回去。追趕的人一路尋找,卻找不着。23二人回來,下了山,過了河,來到嫩的兒子約書亞那裏,向他報告他們所遭遇的一切事。24 他們對約書亞說:「耶和華果然將那全地交在我們手中了,並且那地所有的居民在我們面前都融化了。」
約書亞聆聽耶和華的應許和接受吩咐後,隨即從什亭暗中派兩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尤其是耶利哥城」(《新譯本》《呂振中譯本》。什亭離耶利哥大約十六公里。因此,若探子在日間出發,他們晚上就可以到達耶利哥(二2)。雖然神已應許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但約書亞也要了解敵方情況,決定何時及如何攻佔那地。耶利哥乃是約旦河東邊進入迦南地的門檻,控制着通往迦南各地的通道,是一個具戰略性的地點。因此,以色列人進迦南後首要攻取的就是耶利哥。這次約書亞只派了兩個探子,更是暗暗地前往窺探(1a節),探子回來也只向他本人報告(23節)。約書亞要提防的不是迦南人,而是以色列人會否聽取報告後灰心喪膽、裹足不前,甚至打退堂鼓。
兩個探子進入迦南地窺探,停留在妓女喇合的家,這消息不脛而走,驚動了耶利哥王要派人追捕他們。探子得到喇合的隱藏和保護,瞞騙了耶利哥王的使者,最後安然返回以色列人的營地。整件事確實驚險萬分、迂迴曲折。其中也有些令人不解的情節需要疏理解釋。
首先,喇合的家可能就在城牆邊,易於出入、也易於逃生(15b節)。但為何要走進妓女的家呢?有學者指出「妓女」(zōnāh)這個希伯來字是指普通妓女,而非迦南宗教的「廟妓」(qĕdēšah)。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稱喇合為旅館老闆,喇合或許就像中國昔日歌樓賣唱的旅館老闆而已。無論如何,喇合的家確是一個品流複雜、人來人往,最宜隱姓埋名過夜和收集情報的地方。
其次,另一個要處理的是喇合撒謊的辣手難題。喇合處在兩難之間,要麼說實話,這樣探子的命必然不保;要麼就只有撒謊,保存探子的性命。喇合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前提下,爲了避免大惡(犧牲探子的牲命),而不得不選擇小惡(向使者撒謊)。喇合為要達到更大的「善」、更高層次的規範,就只能放棄較低層次的「善」。喇合的情況就類似希伯來的接生婆,說謊敷衍搪塞法老的追問,最後得蒙神厚待,成立家室(參出一15-22)。
然而,敘事者對喇合撒謊一事沒有加以評論,更沒有太多着墨。整個故事出現了幾個人物,但唯獨喇合的名字被記錄,她纔是整個敘事主角。還有,經文用了不少篇幅記載她的話語(4-5、16、21節),特別是她與兩個探子的對話(8-14)。這段對話可以說是喇合的自白和認信,她對探子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了,並且我們也都懼怕你們。這地所有的居民在你們面前都融化了。」(9節)她聽見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兩段歷史:過紅海及戰勝西宏和噩兩位王的事蹟。這些事蹟令聽到的人,包括喇合和耶利哥王都膽戰心驚、心都融化,勇氣全失(11a節)。近東的人相信一個民族的興衰與他們的神明的能力有莫大的關係,因此,他們都認為耶和華是萬有的主宰(11b節)。喇合因為相信以色列的上帝是天上地下的主宰,就願冒險來保護兩位探子,以硃紅繩子系在窗戶上作為記號(21b節),並要求探子起誓承諾恩待她和她的父家。
敘事者要我們留意的是妓女喇合對耶和華的信心;她雖是一位外邦女子,更是社會的邊緣人,但因對上帝有信心而獲拯救。希伯來書和雅各書都異口同聲地稱讚喇合對耶和華的信心(來十一30-31;雅二21-26);她更因着信,成了主耶穌在世上的祖先之一(太一5-6、16)。
思想:
喇合在世人眼光中是被忽略、被鄙視的邊緣人;喇合的身份讓人對她不存任何正面的期待。但這位迦南女子憑着信,而非憑着膚色、血統及功德,成為神的子民、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她說的話確實使人刮目相看、她的行動出乎意料;她是「聽見」耶和華的作為(10-11節)就相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及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