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盼望

alt hope_01_640.jpg

《以弗所书》1:11-14

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叫他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

以上是上帝的话语。

《以弗所书》1章讲的是盼望,也是我们未来几周要探讨的话题。这周的内容比较基础,我们的工作有点像打地基,但“盼望”这个概念来自福音书本身,它会塑造我们和我们的城市,还有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

基督徒的盼望为什么那么重要? 基督徒的盼望到底是什么(我们盼望的内容是什么)? 盼望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一、基督徒的盼望为什么那么重要?

12节谈到,基督徒是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你是因为这一点成为基督徒的——因为在基督里有盼望。把盼望放在基督身上,因基督而得着盼望,这是你的起点。没有盼望,便不是基督徒。

到18节,保罗开始为他谈到的这些人祷告: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我们稍后再回到18节,先看前面的部分。保罗说,除非你们晓得这盼望,除非你们在基督里有盼望,否则你们都不算是基督徒。然后他才说,我祷告,愿你们心中的眼睛被照明,好使你们知道这盼望。他们不是已经知道这盼望了吗?但保罗谈的不是这件事。

当他说“心中的眼睛”,他的意思是:我希望你们因为在基督里的盼望而神魂颠倒、不能承受,就像在看着太阳一样。我希望你们像看着太阳那样目眩神迷、眼花缭乱,感到自己再也无法承受。在谈到盼望时,我希望你们心里是这个样子。我希望你们被它充满。我希望你们整个心灵都燃烧着盼望的火,闪耀着盼望的光。

仅仅在头脑里知道盼望是不够的,还得彻底专注于它,整个生活都被它浸透。盼望就是这么重要。保罗祷告圣灵帮助他们明了盼望之所在,呼唤他们投入这盼望。那么,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难题。在把希腊文圣经翻译成英文时,我们总是把盼望译成hope(盼望,希望),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因为英文的hope太弱了,不能很好地把圣经的意思传达出来。举例来说,如果我问你:“你确定事情会变成那样吗?”你回答说:“不,我不太确定,可我希望是那样。”这里hope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不确定。

“你确定吗?”“不,我希望……”这就弄反了。在英文里,hope意味着不确定,和圣经的意思完全相反。所以,读经遇到这个词时,你要意识到它在误导你。它会让你理解成圣经里没有的意思。

那么,该怎么理解hope呢?《希伯来书》11章1节可以说是对这个词的直接解释: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在圣经里,盼望是有关未来的确据,它足以塑造人的一生。换句话说,圣经里的盼望意味着彻底换一种活法,因为你所知道的事,将来必定会发生。这才是盼望,是对未来有确信,虽然目前还没有看见,可我们已经受到它的影响。

可能你已经听过这种说法,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了,因为它很能说明情况,我们没法省略不提。我知道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假设让两个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同样大小的房间,亮度、湿度和温度都一样),做同样的事,像是拧螺丝或者装配零件,就这样不停不停地重复,每天干10个小时。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安排,同样的条件,只不过你对第一个人说:“年底你会得到1万美金。”对第二个人说:“年底你会得到10亿美金。”同样的工作,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对不对?因为,你怎样面对自己的工作,完全取决于你对未来的展望。

于是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这工作又枯燥又无聊,让人难受死了。我想我会辞职的。你不觉得受不了吗?”第二个人却说:“不会啊,没那么糟糕吧,其实根本没什么,我觉得还好。”为什么呢?同样的环境,两人的反应却不一样,因为他们心目中的未来不一样。

盼望是我们的生存根基,我们就是这样受造的,这点既不会改变,也不会动摇。我们怎样生活,受制于对未来的看法,受制于对最终未来的认识。基督徒的盼望关乎未来的终局,而不是当下。刚才我举例说,人会对年底得到10亿元心怀希望,基督徒的盼望还不是这样。

可是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很多人会说:“如果我好好地生活,非常地努力,还把自己完全献给主,我就会有更多收入,也不会遭遇什么坏事。”换句话说,很多人认为基督徒的盼望就是:“如果现在好好生活,这一生就会过得平安顺遂。”他们的盼望是指向当下的。这不是基督徒的盼望,完全不是。

我们忘了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真正活出了最好的生活,把自己献给主;只有一个人真正敬畏神,度过了不起的一生。可是他却被人厌弃,被背叛,被鞭打,被钉在十字架上。你会说:“噢,你是说耶稣啊。他和我们不一样。”是吗?他没说自己不一样,他说的是——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如果他们恨我,也会恨你们。(参约15:20)

或者你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有一篇讲道叫《基督徒的喜乐与盼望》(Christian hope and happiness),他在里面说,你需要了解三件事:

第一,你遭遇的坏事最终会变成好事;

第二,你拥有的好事绝不会被夺去;

第三,最好的还没有到来。

我们先看第一点:你遭遇的坏事最终会变成好事。看一看耶稣,他的一生真是一团糟。那样被人厌弃,那样孤独,遭到那样的误解、折磨和冤屈,那样死去。“可是,上帝借此成就了许多好事,达致极大的美善。”确实是这样,可我们再想一想。在那样的磨难中,门徒完全昏了头。难道耶稣是轻轻松松哼着小调来经历这一切?他有说“可我知道上帝会使苦刑变成好事”?

他没有。实际情况令人恐惧,十分可怕。现实是混乱、痛苦和折磨人的,因为基督徒的盼望指向……指向什么?指向终局。基督徒的盼望不是轻轻松松过好人生,这是它令人震撼的地方。

如果你明白,最终的美善肯定会实现……(凭着上帝那)非凡的智慧,一切都会变好,你会得到一心所向、一生所望——在最后的将来,但不是现在。这意味着基督徒期待的不是毫不费力度过一生。这意味着生活困难时你也会有耐心。如果不了解基督徒的盼望,那你遇到困境就总会惊慌失措。基督徒的盼望指向最终的未来,而且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往下谈“基督徒的盼望是什么,我们盼望的内容是什么,它怎样塑造我们”之前,我还想提醒一下:对终极未来的看法会给我们带来影响。也许现在看不出来,但未来肯定会显露的。《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的作者,伟大的英国小说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写过一本自传,名叫《总结》(The Summing Up)。

在自传里,基本上他要表达的意思是: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到最后的最后,宇宙会达致终极平衡阶段,不再有任何变化。在那之前的亿万万年间,人类早已灭亡。说我们的存在有意义,这有什么意思呢?宇宙徒然翻过一个篇章,正如地球远古时期有过那些庞然巨兽,如今也已湮没无考。

一旦你发现上帝的存在和死后的生命太可疑,太不可信;如果说一死万事休;如果你既没有好事可盼望,也无需忌惮罪恶——那么,你就得自问:“现在我该怎样活下去?”答案实在是再清楚不过的,只不过那滋味太苦涩,多数人都难以面对。我们没法为生命找出任何意义,活着也没有意思。

《人性的枷锁》里有一个名叫菲利普(Philip Carey)的人。很多人都认为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关于毛姆本人的,不管怎么说,这里关键的是,菲利普很早就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他相信人死了就腐烂了,最终连太阳都会熄灭,人类会灭亡,曾经发生过的事没有任何人会记得——不管活着是好是歹,到最后都毫无分别。

作为一个年轻人,菲利普相信死后既没有好事可盼望,也没有坏事需要惧怕,死后万事空。不过他还没有充分明白,这对于生活意味着什么。有一天,当他坐在伦敦某个公园的长椅上时,他突然有所领悟。毛姆是这么写的:

他突然意识到生命没有意义,活着毫无目的。生既没有价值,死也不产生任何后果,对菲利普来说,重担终于得脱,因为他再也无须肩负什么责任,这是头一次,他得到了彻底的自由。

不过毛姆很快又补充道: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快乐了。

还记得前面毛姆是怎么说的吗?不相信终极未来的人会认为,人死了就腐烂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分别。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他们没有考虑过其中的含义。毛姆说那是苦涩的。

那个叫菲利普的人,很多年里都不相信有什么终极未来,但是却没有好好想想该怎么生活。然后,他在一张公园长椅上领悟到,那种想法意味着:我怎么活都行,最后我都能逃脱。反正没有对错之分。谈什么是与非,爱与残酷,公义与不公义,那都是废话。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我完全是自由的。不管做了什么我都能脱身——可是我永远都不可能快乐了。

一般纽约人都不相信有一个终极未来,这点和基督徒不一样。他们会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上帝。我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相信来生之类的,可是我对生活有信心,我对人类的生命有信心。我相信事情有对错之分。我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公义。”

毛姆说,这些想法不可能彼此调和,哪怕你不承认,哪怕你理智上不认为它既矛盾,又不符合事实,还很可笑,但你对终极未来的看法还是会深深影响你。

它会渗透你的生活,充满你的心。虚弱感和无意义感会逐渐蔓延,你却不明白原因何在。原因何在?在于没有盼望。我们是凭靠盼望而活的被造物。我们对最终未来的看法会决定我们现在怎样生活。

二、基督徒的盼望是什么?

关于盼望,从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的盼望,一是有形的盼望。两者结合在一起看的话,是很惊人的。首先我们来看个人的盼望。我们在《以弗所书》13-14节里看到,信神的人就是神的产业(和合本作“神之民”,“民”原文是“产业”,KJV和NIV的用词都是possession——译注)。“产业”的意思是财富。

几节之后,保罗开始祷告说: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这就是盼望: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丰盛的荣耀。

圣徒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圣徒不是超级好人。这个词是从希腊文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为基督的缘故被分离出来的人,包括所有基督徒,所有相信的人。留意这段话。保罗说,有关这恩召的指望,首先,你是上帝的基业(KJV和NIV的用词是inheritance——译注)——你是上帝那丰盛、荣耀的基业。基业指大部分的净资产,这个词的意思是你大部分的财产。而产业意思是财宝、财富。

如果想体会那是什么感觉,你可以想象有一对夫妇,他们拥有一件艺术品,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作品之一,估值超过1亿,当然,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净资产了。可是这样计算会让人误会,因为这对夫妇发现这件艺术品根本是无价之宝,他们怎么也不会卖掉它。他们会看着它,坐在它面前,沉浸其中。它使他们快乐。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拿它去换任何东西。以上是我们的想象,我们来体会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因为上帝就是这样看我们的。

上帝是宇宙之主,拥有全部的星辰和星系,宇宙中所有行星上所有矿藏资源都是他的,这样一位上帝把你看做他的财宝,因为你在基督里。当他看着你时,他感到自己丰盛、富有,他是何等地宝贵你呢。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说这是我们的盼望?

原因在于,如果上帝现在这样宝贵你;如果他曾进入死亡深处,在十字架上付出无比的代价来赢得你——那么,当他真的见到你时,他会怎么做呢?到最后当他终于和你面对面时,事情会怎么样?

我们可以读《诗篇》16章里的经文:

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又或者参考C.S.路易斯所说的:

如果我们容让他,他能将最软弱和污秽的我们变为光辉耀眼的不朽造物,满怀能力、喜乐、智慧和爱,是我们现在难以想像的。我们会变得像光洁无尘的镜子,圆满地(当然是以较小的规模)反映出上帝自己无穷的能力、喜悦和良善。这正是我们要经历的,分毫不少。(参《返璞归真》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版)

也就是说,在我们亲眼见到他的那一刻,在我们投入他怀抱的那一瞬间,我们曾经向往和渴望的一切,都会涌上心头,只不过,程度超过我们所想所求亿万万倍。这还仅仅是个人的盼望。你会说:“什么!你是说还不止这些?怎么可能呢?”

确实是这样。我们不止有个人的盼望,还有有形的盼望,具体可以看14节:

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

“凭据”的意思是首付款,或者预付定金,总之是某种未来会兑现的东西。

你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吗?——被赎。这意味着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得救,而圣灵是我们将来得救的预付金。我们可能会说:“怎么会这样?我们不是已经得救了吗?”是的。从律法上看,我们已经被赦免了;从属灵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是得救了。但保罗另有所指。

他在《罗马书》8章里解释说:

受造之物(指自然界,整个被造界——作者注)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21,23-24节)

我们好好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到最后那天,到“主的日子”,上帝的爱、恩典、权能和荣耀全都会倾注在我们身上,而且是以一种强有力的、全面的方式,不仅是让我们得到一个新的身体。不只灵魂,我们的身体也会得赎。上帝不只是让我们得到荣耀、美丽、完全的身体,一个没有死亡、疾病和瑕疵的身体——实际发生的事比这更厉害,他要把整个受造的秩序都涵括其中。

保罗在《罗马书》8章里说,整个自然界都在切望我们的身体得赎,也就是将来的拯救、完全的救赎。整个受造的秩序都会被改变。哪里都不再有死亡、压制、不公义、贫穷或疾病。如今自然界的壮丽,不过是未来它自己的影子而已。

《诗篇》96里说:

愿林中的树木都欢然赞美耶和华。因为他要来审判大地。(当代译本修订版,“审判”一词,作者用的是“rule”,含统治、管理的意思——译注)

如果说,上帝的统治、我们身体得赎和新天新地的到来意味着树木都能开口赞美,我们是否明白其中的意思?——基督徒的盼望不只是个体性的,还是群体性的;不是只在灵性和灵界的层面实现,而是在整个有形的新世界实现。到时候不再有死亡、疾病和不公义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是美国最伟大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和毛姆一样,他也相信我们的存在纯属偶然,人死了就腐烂了,任何关于公义或不公的谈论,都只是个人观点而已。我很想把他和另一个人做一番比较,两个人的名字里都有Jr.(与父亲同名的人,名字后面会后缀Jr.——译注)。我们先来看霍姆斯。

他在受理一个案件时遇到一个和平主义者,对那些高举社会公义的理想主义者,他感到极其厌恶。在给朋友的信里他写道:

我看不到有任何理由要赋予人类特殊性,好像他跟狒狒或沙子有什么不同。有关人类神圣的概念完全是构建出来的,只在它自身的理念范围内才有效。这种软绵绵的感伤主义大谈人类的尊严和神圣性,你听了不会想吐吗?反正我现在就想吐了。

他在谈什么?他所谈的,正是毛姆指出过的。一旦你认为一切都是虚无,我们最终的命运也毫无意义,你所有的感受都会受到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谈人类的神圣性完全是愚蠢的。谁说过那样的事?你怎么就比一棵树更高贵?也许你是这么感觉的吧,但除此之外你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影响了他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因此,当弗吉尼亚州强制一个女人绝育时,他的回应是:“当然,你们可以这么做。”不过,还有另一个人,他对未来的看法和霍姆斯稍有不同,那就是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读下面这段话时留意它的语气,看它是否和霍姆斯所说的不太一样。

今天,我怀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将来有一天,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段话里引用的经文出自《以赛亚书》40:4——译注)

这就是基督徒的盼望。他说:

这是我们的盼望……怀着这份信仰,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

这种对于基督徒有形盼望的认识,难道不会影响我们对不公义的看法吗?难道不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尊严和神圣性的看法?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把我们引到了第三点。

三、基督徒的盼望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相信有形和个人的盼望,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个人的盼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自尊”成为一个人人熟悉、人人谈论的词以前——早在好几百年前,它就是基督教信仰内容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那位拥有整个宇宙的造物主在看着你时,觉得他是丰盛的,富有的。他宝贵到你到这样的地步。这就是自尊的含义。

我还是个大学生时,有段时间非常抑郁,所以去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辅导员问我说:“你对自己什么地方感到最满意?跟我讲一下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时刻。”

当时我正在吹小号,是个业余的小号手,所以我告诉他:“有一次我在管弦乐队里演出,吹了一段独奏,我吹得非常好,虽然整个演奏还在继续,但观众席里还是爆发出一阵阵掌声。那次我感觉特别好。”辅导员说:“以后你觉得低落时,我希望你这么做——努力想象你站在舞台上,用小号独奏,所有观众都站起来为你欢呼、鼓掌。不管什么时候,一低落就这么做。”

想一想我给他提供了什么样的材料吧——他已经尽力了。他对我说:“好好去想象,你的自我感觉就会变好。”

我们来比较一下。一边是可能会发生的,另一边是肯定会发生的。如果情况真像辅导员所讲,那我不过是在取悦一群善变的观众,再过一周他们很可能就会开始嘘我。而这边呢,是全宇宙的中心,是被这样一颗心所欢迎。这边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是像洪水和飓风般足以淹没全世界的爱。

《彼得前书》2:9-10里有谈到这点。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彼得的意思是说:“曾经你们什么都不是,现在却是有身份的人了。曾经你们不晓得爱的滋味,现在却沉浸其中,呼吸它,披戴了它。”

除非你照着彼得所说的去做;除非你祷告,求圣灵照明你心中的眼睛,让这真理渗透你、充满你,这真理是什么呢——就是上帝到底怎么看你。除非你整个人都被这真理点燃……除非是这样,否则你一生都会困在无知和不幸的浅滩上;你会狂奔乱走,仅仅是为了搜刮人的赞美,一分一毫地积攒业绩、奖状和资格证书。因为你不晓得你是谁。如果你能全心沉浸到这个真理里去,你就会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以上是关于个人的盼望怎样塑造我们,使我们成为不可动摇的人。

接下来是:有形的盼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基督徒的盼望既是个体性的,也是群体性的;既是灵性层面上的,也是有形的、身体层面上的。基督徒盼望与基督永远相爱,切望公平与正义得着伸张。这份盼望,也是面向和给予所有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的内容可能会冒犯人,所以我尽可能怀着敬意来谈。

保守主义哲学思想不介意谈论个人美德与品格,可是如果你谈起压迫和不公义,气氛就会变得很紧张。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哲学思想喜欢说,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个人,我们应该让世界变得更好,可是,只要一听到有关爱耶稣和信仰基督教的话题,他们就会说:“真是浅薄幼稚!”

如果你心怀基督徒的盼望,而非世俗思想,你就会发现你所属的群体和教会——你所过的生活,都很不一样,因为基督徒的盼望能够将许多事情整合在一起,这是别的事情都做不到的。如果是基督徒的盼望塑造了我们这个群体,我们就会向邻居和朋友发出邀请,对他们说:“我希望你信基督,希望你了解这个信仰,希望你能够归信和悔改。”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去到同一个城市的人身边,对他们说:“为了你的缘故,我会努力使这个城市变得更适合居住。我愿意为你做出牺牲。我愿意用我的时间和金钱来让城市变得更好,不管你和我的信仰是否相同。”这是世界上没有的事。自由主义思想的立场是:“真理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爱每一个人。”保守主义思想的立场是:“只有一部分人拥有真理,有些人是好的,有些人是坏的。”

我们的看法是:“请相信真理,悔改归信吧。不过,就算你不这么做,我也还是全心全意地爱你。我会服侍这座城市,服侍我的邻舍,不管他们是不是和我信仰一致。”这是很独特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源自基督徒的盼望。如果我们不能成立这样的教会,我们就会被世俗思想塑造,而不是被福音塑造。那么,这个盼望怎样才能入我们的心,并且带来影响呢?

《以弗所书》1章13节告诉我们,盼望源自相信福音。我们可以在《以弗所书》2章12节读到有关福音的内容,当时保罗对外邦人说:

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有关耶稣来到这个世界的情形,《约翰一书》里说的是: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可他们却不接受他;他死时被拉到城外钉在十字架上……这标志着他被自己的人弃绝。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活在世上……没有上帝”。没有人像他那样以祷告度过一生,没有人像他那样心向着天父,而天父的爱也总是与他同在。可是我们却读到,在客西马尼园,当他向上帝祷告时,他一下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中。虽然他还没有被钉子钉,也没有被戴上荆棘冠……当时他还没有遭到肉体上的折磨,可是,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时,他感受到极大的创痛。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圣经注释作者认为,客西马尼园的一幕是十字架受难的开端。耶稣转向上帝,在祷告里寻求上帝,却发现面前空无一人。在十字架上,他大声喊着说: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

上帝没有与他同在。《箴言》13:12里说:

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

是的。想进的学校进不了,你会感到胃不舒服,那么,如果事关终极盼望呢?耶稣被弃绝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感到被上帝离弃,也因此与希望隔绝。这是为什么?耶稣被弃绝,是为了让我们被接纳;他失去上帝,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都有上帝;他失去盼望,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这个盼望。

耶稣被弃绝了。他感到被上帝离弃。他为我们偿还了罪债。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上帝使我们所应得的,落在耶稣身上;而当我们愿意相信,他便让耶稣所配得的归与我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基督里”。我们在基督里时,上帝看我们为美。这一点会改变我们的生命。

当你看到基督不惜失去盼望,好让你得着盼望,你就会前所未有地坚定仰望他。就像彼得说的:“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怎样呢?——“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让我们祈求上帝为我们成就这一切。

主啊,求你帮助我们把盼望完全放在基督身上,也帮助我们了解,作为被盼望塑造的信仰群体,我们该怎样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你的儿子曾被人弃绝,失去盼望也失去你——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你,为了赐给我们一切的盼望,来度过此生。天父啊,我们为此谢谢你。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Keller, T. J. (2013). The Timothy Keller Sermon Archive. New York City: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