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探讨「救赎与复兴」系列——「信仰的沦陷」这个题目。
今天我们探讨的经文是罗马书第2章1至6节和12至26节。
请听我读出1至6节:
1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2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
3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
4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5 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
6 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然后是12至26节:
12 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
13 (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14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
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16 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
17 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神夸口;
18 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
19 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
20 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
21 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
22 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
23 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吗?
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
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
26 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
这是神的话语。
我们正尝试勾勒整本圣经的故事线,由创世记开始,我们明白了人类的问题。现在进入罗马书第1至4章,我们将看到保罗如何述说神透过耶稣基督成就的事。我们会研读罗马书,这次进入第2章的开头。保罗的思想有了转变。
这是很令人惊讶和震惊的,我根本无须说太多开场白。我会开始解释这段经文,现在就开始。请你仔细看看,这一章讨论了三个重点:因为律法的庄严瑰丽,导致信仰沦陷,因此内心需要更生。因为律法的庄严瑰丽,导致信仰沦陷,因此内心需要更生。
首先是信仰沦陷。保罗开始这一章说:「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保罗的话惟有参照第一章才能明白,因为第一章论及相同的事,保罗提到外邦人、异教徒、偶像崇拜者向木制、石雕或铁铸的偶像下拜,还提到淫乱,这些都能在罗马书第1章找到。
保罗突然话锋一转,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妄自判断人,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保罗知道他的书信会被传阅,将会在罗马的会众面前大声读出。罗马的会众是什么人?就是归信主的外邦基督徒和犹太基督徒。谁会在场聆听这封信,认为那些异教徒,那些淫乱的人,还有那些拜偶像的人真是太可怕?谁会在场定那些人的罪,论断他们的所作所为?
那些犹太基督徒会这样做,但请牢记,保罗教训的对象实质上是那些宗教主义者。他们极力避免自己落入异教的迷惑,不致向木像石头等等的偶像下拜。保罗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毕生尽力遵守圣经教导,穷尽精力谨守律法,将之推崇备至。当你定异教徒的罪时,即使强调自己遵守圣经律法,其实也是在定自己的罪,所行的和别人一样。」
这令人很惊讶,怎么可能?保罗怎可以把他们与拜偶像和淫乱的人相提并论?那些自称相信圣经的人,时刻遵守圣经教导,他怎可能批评他们,说他们高傲得意,论断别人的行为时竟然是在定自己的罪,还说他们同样败坏?这怎么可能?你要是再深入研读经文,便会发现保罗在第21和22节这样说:「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
保罗是对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说他们在「定自己的罪」,意思是说:「虽然你公开表明自己没有犯过奸淫,但你们之中很多人却犯了奸淫。」德高望重的社群、教会、犹太会堂都会有伪善的人,这些人自称相信真理,但暗地里却背道而驰。这是部分原因驱使保罗说这番话,意思是说:「你们这些虔诚的人、信主的人、谨守圣经的人,看见这些可怕的异教徒穿街过巷,醉醺醺不成样子,放纵情欲。你于是觉得比他们高一等。你们也在犯同样的罪,或多或少充斥着伪善。」
然而保罗的意思还不仅于此。他在第22节说:「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从经文的开头可看到他的对象是犹太裔的基督徒。单从表面上看,他的教训很令人费解,根本没有记载指那些犹太人进入庙中盗窃,然后在黑市变卖偷来的偶像。保罗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根本没有证据证明犹太人曾犯过这类罪行。保罗到底在说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的说话用了比喻,事实上他在第5节有所暗示。他在第5节提到「刚硬不悔改的心」,单从翻译很难看到原文意思。保罗用了两个希腊字,这两个字在旧约圣经的希腊文翻译中曾经出现,都是与崇拜偶像的人有关。
保罗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的:你们虔诚,遵守十诫,表面上谨守所有律例典章,也没有崇拜偶像,但在你心里一直存在偶像。你的偶像不是可以用手触摸得到的实物,偶像存在于你内心。你厌恶偶像,但从根本上说不比那些偶像崇拜者好多少,因为尽管你顺从律法,但你的生命真正追求的是事业、成就或权力,以此作为生命的意义,这才是你真正崇拜的对象,因此你要被定罪。
保罗有何根据说虔诚信奉圣经的人与失丧的外邦人和异教徒同样被定罪?他有何根据?我们谈及这次节目的第二点时会交待清楚。
在此我想把话题一转,让你看见一幅很奇妙的图画,引发你的思考。要是你仔细研读,用心思考,便会发现保罗的话包含圣经的统一性和福音的独特性。我说到圣经的统一性,记得曾经探讨路加福音第15章浪子回头的故事,这是耶稣很伟大的比喻。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探讨这个比喻。
在比喻中,耶稣描述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小儿子荒淫无度,流连烟花之地,对父亲的说话不闻不问。那个父亲有另一个儿子,大儿子十分听话,对父亲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比喻带出了一个信息,他们两人都是失丧的,与父亲隔绝,同样需要救恩,同样需要耶稣。
现在轮到保罗,他正在给予福音最精彩的解释,而他的解释与耶稣基督同出一辙,因为罗马书第1章提到那个小儿子。保罗讲述他们如何被定罪,如何失丧,如何敬拜偶像,如何酩酊大醉,放纵情欲。这明显是罪,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罪。
可是当保罗进入罗马书第2章,他的意思是说:「你这个大儿子,终日努力行善,以为自己行为很好,认定神欠了你,必须令你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你其实完全失丧,极需要救赎。」难道不奇妙么?保罗的话正正就是耶稣的意思。你可看到圣经的统一性?同时,我还要让你看到福音的独一性。保罗说:「恶人被定罪,好人也被定罪,所有人都是失丧的。有道德的,道德败坏的,统统都失丧。」
1970年代,美国著名畅销小说家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我很好,你也很好》(I'm okay, you're okay)一书面世。这是一本谈论自助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最高位置长达两年时间。听着,这本书叫《我好,你也好》。到了1990年代,另一位作家温迪‧柯米纳(Wendy Kaminer)对于自助运动发出致命的批评,在她的批评下自助运动真是体无完肤。她写的一本书名为《我失常,你也失常》。
这是很有力量的批评,她揭示了自恋的真面目。她说:「怎可能有人这么说:『我很好,你也很好。』,是指精神健康么?我好,你也好,我们所有人都好,然而世上到处是流血事件,无辜的人呼喊公义,种族灭绝、恐怖主义,可怕的事件比比皆是。你怎可以把所有现象归疚精神问题,然后说:『大家好时,你也好;我好,我们都好。』?」她指出这是「荒谬滑稽」,她指出这就是「自恋主义」。
她以滑稽诙谐的手法拆毁自助运动,揭开了「我很好,你也很好,大家都很好」这种想法背后的荒谬可笑,可是你要知道,十年后她出版了另一本书,她看来有点不吐不快,她说:「看到种种的不公义,无辜之人的血从地里发出哀告,含冤呼求公义,你怎么说所有人都好?」
然而,十年后出版的这本着作中,她毫不留情地鞭挞她称之为的「顽固自义」,她看到许多人有这样的心态:「罪恶的确存在,我们要严格执行死刑,我们要为公义战争。」她看到了这类人的真面目,心存顽固的信念:「我很好,但其他人不好。」事实上,她以此作为书的副题。纽约时报也给这本书一个副题:「我很好,你们却差很远。」
她剖析了问题的症结,指出「我很好,你也很好,大家都很好」是一种自恋主义,然而「我很好,我拥有真理,而你罪恶之极,我要惩罚你」这种观念,则简直是死亡的集中营。因此你会认为自己的民族优越,而其他民族次等;我是个高一等的人,而你则低一等。她总结说,道德主义跟自恋主义同样糟糕。自恋主义是「我很好,你也很好,大家都很好」,而道德主义则是「我好,但你不好」。
你们思想一下,她指出「我很好,大家都很好」是自恋,然后是道德主义充斥,接着是什么?自虐主义。「我不好,其他人都比我好。」这当然有问题。
好了,还有什么主义?已故伟大的圣经教授约翰‧格士拿(John Gerstner)在1970年代曾经引用过「我很好,你也很好」这本书进行论述。他说:「这本书的信息与圣经有何不同?」他之后述说了一个故事,有次他和妻子一同前往亚洲,在克什米尔(Kashmir)乘一只小船出外观光。一船四人,分别是他和太太,不大懂英语的船夫和他的孙儿。
他们观光完毕回程途中,接近岸边时与另一只船发生碰撞,碰撞时溅起一摊水,使各人的裤子膝盖以下的地方湿透。船夫看来非常不安,如坐针毡。约翰‧格士拿安慰说:「没大问题,只是溅了一点水。我们都无碍,都很好,不要愁眉深锁,大家都很好。」
可是几分钟后,船夫依然焦虑不安,约翰‧格士拿于是心想:「这个船夫真是目中无人,他的自我价值定然出了问题。」他只好再次好言相劝:「不要担心,我们很好,不会有问题的。」当他们将到码头时,船夫更是焦虑,约翰‧格士拿再次说:「我们很好,我们都很好。」船夫抬起头望着他,说:「你并不好,我也不好。」他推他们离船上岸,抱起格士拿的孙儿抛上岸,然后跃上码头。那时船便沉入水中,严重倾侧。
原来船身穿了个洞,船夫早就发现,约翰‧格士拿却一无所知,要是他们多待在船上一会,便得掉进水里了。格士拿总结说:「我由此明白了圣经的信息,我不行,你也不行。」
你可知当中的意思是什么?道德主义说「我好,你不好」,自恋主义说「我好,你也好,人人都好」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不公义和混乱现象,自恋主义毫无立足点。自虐主义则说「我不好,人人都比我好。」不是这样的,圣经说我们都是罪人,所有人都失丧,没有人可轻视其他人。」
我们都有问题,所有人都与神疏离。无人有权贬低其他人,剥削其他人。我们都需要神。「我不行,你也不行。」要是你不知道,你很容易会沉沦,跌入深渊。福音就是这么与众不同,没有其他学说有此独到的见解,惟有这种看法才是对的。
然而为何虔诚的人会被定罪?根据保罗的看法,原因是这些人视律法的美为一切。我们从经文看见,当保罗谈及按照律法审判时,他让我们知道,再虔诚再好的人仍然无法在审判前站立得住。他显示给我们知道律法着重我们内心及对于事情的态度。
让我简略给你解释一下。首先是注重内心的性质。记得我在探讨第1节时说,保罗实质上是对虔诚的人说:「你们定所有外邦人和异教徒的罪,可是你们也犯同样的罪。」他在第1节清楚表明:「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他想传递什么信息?字里行间隐含许多信息的,全都在第1章最后几节找到。他列了一份罪的清单,然后指出:「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这份清单是什么?清单上列了一些罪恶:「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揑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要是你细仔研读,你会看见这些罪行全不是行为上的问题,而是内心的态度。贪婪、嫉妒、毒恨、侮慢与希腊文的「骄傲自大」如出一辙,你可明白?狂傲和无亲情意思是没有同理心,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至于不怜悯人明显是剥削压榨。
保罗想传递的信息十分重要。保罗追随耶稣的榜样。当我们研读律法「不可杀人,不可偷盗」时,总是在替自己辩护,事实上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意思,只看见外在行为。我们只着眼外在行为,神在圣经中赐下律法,我们却远离了律法的真正原意,自欺欺人的说:「我算是不错的了。」
我们应该学效保罗的榜样,那也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神的律法更是一个人的态度,与内心世界有关。当你研读律法时,理应明白神的律法事实上是在勾勒一种美丽的品格,塑造一个奇妙而精彩的心灵,我们应该拥有这颗美丽的心,神的律法重点就在于此,我们用一种自以为义的方式来研读律法真是大错特错。不可杀人,我们没有触犯这条诫命,于是自以为满足了要求,这就大错特错了。
当你研读登山宝训时,你会看到耶稣的教导,正正就是保罗的观点。耶稣基督做了什么?举个例,请留心听,事实上耶稣在登山宝训详细解释了十诫,更进一步说明十诫的精髓在于人的心思意念。我只举一个例子,首先马太福音5章21节记载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
「拉加」是什么意思?是否代表你愚不可及,甚或智力欠奉,是一种侮辱?不是的,这个词意思是「无足轻重」,即是「毫无价值」。耶稣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望着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毫不重要,无足轻重,以致你很难留意他。假如你对任何人嗤之以鼻,鄙视他们,对他们冷漠无情,没有看重他们,那么这就是违反了诫命。」
这怎么可能?大声喝骂怎可跟谋杀相提并论?耶稣的意思是说,谋杀像一棵橡树,而树是由橡果长出来的,起码橡树是这样的。橡果是什么?树的种子是什么?谋杀从何而来?自视过高、骄傲自大、狂妄傲慢,轻蔑别人,藐视别人,对待别人像对待对象,看不起人家,利用人家。
耶稣指出你要友善对待每一个进入你生命的人,以礼对待每一个人,视他们为无比珍贵,价值连城,无可比拟。假如你轻蔑某个人,忽视某个人,对某个人漠不关心,就是埋下了种子。耶稣指出你跟杀人犯唯一的不同,只是杀人犯的种子已浇水施肥而已。
因此,神的诫命督促人珍视别人,重视每一个人,即或被世人视为无足轻重的人,都要珍视他们,对待他们像对待王室贵胄。耶稣指出,神的律法塑造人这份心灵。你读登山宝训,耶稣说了什么?你要完全信实,甚至不要随便立誓,一言一行,或是或非,都要像西方许多国家的法庭手按圣经宣誓作供那样诚实无伪。
耶稣又说,如果有人得罪你,你应该继续爱他,不仅不能以牙还牙,还要真心宽恕他,即使彼此上法庭对簿公堂,你心里也不可再有芥蒂,真心爱你的敌人。耶稣又说,你要对贫穷者慷慨解囊,不断捐献金钱,不在乎对方是否感谢你。这些全记载于登山宝训!耶稣又指出,你对神的信心要大得不在乎环境如何剧变。
多年前有位在大学任教文学的女教授要求每个学生研读登山宝训。她的学生之中没有一个读过登山宝训,有一半甚至闻所未闻,所以登山宝训对他们很新鲜。他们于是研读登山宝训,却很反感,彻头彻尾的讨厌当中的教导。她收到的响应中典型的读后感是这样的:「我讨厌登山宝训,它好像在要求我做到十全十美。」
每个学生都讨厌登山宝训,回应说:「这是很荒谬的,没有人可以做得到。」学生强烈抗议,大声责难,她于是问了一道问题:「你难道不希望身边的人都这样好?难道你不想人与人之间不要彼此仇恨,不要互相轻视,而是彼此相爱?难道你不想别人慷慨大方,常存感恩的心?你难道不希望身边的人都这样美善?你难道不希望别人拥有这些特质?这不就是你对别人的要求?」全班顿时鸦雀无声。换句话说,「我对标准极度反感,可是事实上,我反过来又要求别人达此标准,当别人达不到要求时,我往往会生气起来,出言不逊,因此我要求的标准要定我的罪。」这就是保罗的意思。
如果你懂得怎样研读神的律法,就会明白它是在监察人要有这样的心,这是完美的生命,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还有内心、动机和态度的纯洁。我们要求别人达此标准,但拒绝以此标准督促自己。我们要被定罪。
保罗在此不仅探讨人的内心。他在经文的中段说得很妙,他的意思是说:「你的嘴巴使你被定罪。」在第12节,他说:「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在第14节,他又说:「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什么意思?
美国著名神学家薛华(Francis Schaeffer)多年前讨论这段经文,下了一个很美妙的结论。他说:「你可知罗马书第2章关于什么?罗马书第2章在谈论一部无形的录音机。」罗马书第2章的意思是说,即使你全然不知,其实神好像把一部无形的录音机放在你的颈上。你自然感觉不到,看不见也摸不到,不要白费气力想找出这部录音机。罗马书第2章就是这个意思,到了审判日,你会突然发现这部录音机。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根本不知道神存在,你不能要求我遵守神的律法。」另一些人则会说:「我听闻过圣经的道理,但从没读过圣经,你不能要求我遵守里面的律法。我不认为圣经中的神就是真神,你有权相信神,但你无权要求我遵从一些自己不相信的道理。」
到了那一天,神走到你背后,解开扣子,从你身上取出无形的录音机,到那时你会明白一切,推卸责任说:「我根本就看不见这部录音机。」神会说:「当然,你不会看见它,它是隐形的。」
神接着大概会说:「我要你知道我的审判是最公正的,远超乎你的想象。因为你不认识圣经,所以我不会根据圣经来审判你;因为你未听闻基督,所以我不会按照基督的标准审判你。我会按你说过的话来审判你,这部录音机记录了你一生的说话,你对别人说「你要这样做」或「你应该这样做」等等全都记录在录音机内。你看,这台录音机里面尽是你对身边的人所定的标准,因此我不以其他标准作审判,只用你一生论断人的标准来审判你。」历史上没有人能在审判日站立得住,因为就是在你自己的标准面前,你也无法站得住脚。因此,我们全都失丧,完全失丧。
我们可有希望?有没有任何希望?答案当然是有的。由于律法变成一切,导致信仰失落,因此人的内心到最后必须要更新。到了经文的尾声,保罗在第25节说:「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
保罗其实还有话说,并未记载下来,但让我告诉你他未完的话。他大概还想说:「一个外在的身体受了割礼,还不算是神的子民。一个人要成为神的子民,需要内心被圣灵施行割礼。这个人的掌声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神。」
保罗的话意思是说,你们虔诚的人,当然是指相信圣经的虔诚犹太基督徒。你一生尽力遵守神的律法,割礼是犹太人的标志,象征谨守神的律法。可是保罗强调,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割礼,你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更新,不是表面的无可指摘。你必须更新,否则无法符合律法的要求。
保罗为何提到割礼?他有何目的?是这样的。当神与亚伯拉罕建立关系,神第一次向一个家庭这么说:「我要与你建立个人亲密的契约关系。」作为这关系的记号,神对亚伯拉罕说:「我要你接受割礼。」割礼成了这关系的记号,像水礼成了归入教会的记号。
为何是割礼?我想多数人明白水礼,象征在圣灵里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可是割礼象征什么?我不想你在这问题上太费心神。神为何选择割礼作为与亚伯拉罕建立亲密契约关系的记号?神的意思是说:「我要你无怨无悔地追随我,义无反顾地追随我,紧守我的约,我会祝福你,可是如何你违反我的约,要是你违背诺言,不守我的约,不听从我的教导,你会被剪除。从你的百姓中间剪除,从神面前剪除。」这是理所当然的惩罚。
这样你知道割礼是什么了?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法律合同,没有签名作实这回事,而是口头宣讲条文细则,说明违反契约的后果。换句话说,人们订立契约时,会抓起一些沙泥,然后洒在头上,说:「假如我没履行今天的诺言,违反我今天所订的约章,愿我像这些尘土。」
订约双方或者会切开动物,分成两边,从中间走过,说:「假如我没有完全履行今天订约的诺言,愿我像这动物被撕开。」神对亚伯拉罕说的话,意思是说:「你如果要跟我建立关系,你需要割礼,这表明你承认所订的约章,如果你不遵守契约,你会被剪除。」
这是我发出的问题,亚伯拉罕有没有真的遵守契约?艾萨克有没有真的遵守契约?雅各布呢?有没有人完全守住了契约,义无反顾地跟从神?这就是约的精妙所在。没有人守得住!可是为何人能成为神的子民呢?为何人能称为神的子民呢?为何神会对人说:「你是我的子民,我是你的神?」
人可以怎样与神建立契约关系?答案在哥罗西书第2章,当中有小小的一节经文,你可从中得到答案。这是其中一节经文给你答案,让你豁然明白。
在哥罗西书第2章11至12节,保罗谈论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他对未受外在割礼的外邦人说:「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他还说:「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耶稣在十字架上被剪除,因此保罗将信主比喻为割礼。马太福音第27章46节记载,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祂看不见圣父,感受不到圣父,圣父好像失去了踪影。以赛亚书第53章8节描述耶稣基督说:「(祂)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为什么?祂在为割礼重新下定义。祂被剪除,在刀剑下受死,相当血醒,相当暴力,祂承受我们应得的咒诅,皆因我们无法面对审判,无法面对律法。此外,经文不是简单说:「祂在十字架上开启了新的割礼。」不仅于此,哥罗西书第2章11节如此说:「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由于外邦人没有接受外在的割礼,保罗要指出,他们的内心得到更新,已经有了新的生命。
为什么?因为你在基督里已经接受了割礼。意思是什么?这代表你从此与祂同行。当你好好研读律法,研读登山宝训,你看到律法要求的是爱心、和平、慷慨、真诚。不要再拿自己跟完全的律法相比,然后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完美,因而讨厌律法。相反,你要明白律法在描述什么。它是在描述一个人。
当你研读神的律法,看到难以置信的完美标准,你便知道是在描述耶稣。不要被这些标准吓怕,定睛于耶稣的荣美,圣经指出当你相信耶稣基督,将生命交托给祂,那么你所有的罪和应得的罪刑统统都交给了祂。祂为你被剪除,祂完全守住律法,生命的所有荣美全都赐给了你,罗马书第8章1节告诉我们:「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当你明白这真理,你的心就会融化。
你要知道,内心割礼的概念有点怪异,象征意味很重,是非常深入的,悄悄发生,却翻天覆地,你刚硬的心开始变得很有情感。你对律法的态度也会前所未有地改变,因你看到神差遣独生爱子受死,为要完全律法的规定,你不会再轻视神的律法,说:「我已得救了,不用再理会律法。」
律法如此重要,以致耶稣受死为要完全律法的规定,因此你不会像许多基督徒那样说:「反正我不会被定罪,怎样生活没关系。」耶稣的死就因为律法太过重要,因此你竭尽所能追求律法的标准,不过当你跌倒时,你不会被罪疚打倒,不会自暴自弃说:「我真是可怕。」因为你知道耶稣已为我们付出了重价。
这是对待律法的双重态度。我们以最严格和最坚定的心遵守律法,可是不会因为跌倒而气馁,灰心丧志,毫无盼望,我们能重新振作。真是奇妙。换句话说,我们不是「我很好,你也很好,人人都好,然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也不是「我不好,任何人都比我好」,也不是「我很好,但你相差太远」。
统统都不是,而是「我不行,你也不行」。我不比你好,但在耶稣基督里,我得着荣美。在神眼中,我散发着荣美。因此,我不论断任何人,因为神才是审判者。任何人得罪了我,我会交托给神,然后宽恕他们。我也不会论断自己,说什么无药可救。我只在耶稣基督里被神论断。
你可看到耶稣应该是你生命的中心?祂是地上一切的审判者,然而祂却甘愿受人审判。如果耶稣在你生命的中心,祂审判万有,却为你而受审判,你便会对道德的最高标准有正确的尊重,你知道是非对错,知道不公义的事存在,也知道追求公义的重要,你明白成为正直的人,持守道德标准的重要。
另一方面,你不会论断别人,你会宽恕别人,自己跌倒时,也不会论断自己。这就是福音的独一性,基督信仰的独一性。请你把耶稣基督放在生命的中心,祂为了你而受审判。
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让我们得知审判前无人能站立得住,这是多坏的消息,然而祢的爱子耶稣基督为我们在十字架上受死,开启了新的割礼。祂为我们被剪除,因此在祂里面我们的心得着更新,感谢祢成就这一切。感谢天父成就这一切,求祢帮助我们以此生活,活得合乎所信,拥有从祢而来的喜乐、平安和权柄。因着耶稣,求祢赐下恩典。我们祷告是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