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分開”
上大學期間,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李力奇Nicky Lee共享一室。力奇現在也是聖三一布朗頓教會的牧師。那些日子,我們自己下廚。我負責做飯,力奇負責分飯。力奇簡直就是個分飯天才,無論我做什麼,他都能把它們分得完全均等!如果說分開具有積極含義的話,力奇分飯就是個例子。
分開不可避免。分開不一定是壞事,甚至是必須的。比如在一個組織內合理分配人力資源 —— 這顯然是有益的。在今天的舊約經文中,我們就會看到這方面的例子。
還有一種分開,它只在末日審判時纔會發生。因爲神要把善、惡分開。我們將在今天的詩篇中看到分開的這層含義。
但有一種分開既沒有必要而且有害。教會中的分裂和紛爭讓神傷心,我們要盡一切可能避免這樣的“分開”。在今天的新約經文中,保羅就會針對教會分裂展開論述。
將義人和惡人分開
詩篇92:1-15
詩人指出,這個世界確有善惡之分,即“惡人”(7節)和“義人”(12節)。惡人就是那些“不曉得也不明白的愚頑人”(6節)。他們是神的“敵人”(9節)。終有一天,神要將惡人從義人中剪除;此外,惡人內部也要分裂,他們將“離散”(9節),要“滅亡”(9節)。然而,“義人”將得到幸福美滿的未來(12-15節)。
“惡人”和“義人”都可能以各自的方式“發旺生長”(7節)。但惡人興旺只是暫時,他們就像野草一樣,茂密一時卻終要滅亡(7節)。但“義人”(12節)卻不是這樣,他們的興盛將存到永恆。“義人”好像棕樹,又像利巴嫩的香柏樹常青不敗(12節)。在“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14節)。
對跟隨耶穌的人來說,獲得屬世的成功 - 即得到權力、名聲、金錢 - 並非人生目標;活出聖潔、討神喜悅的生活纔是真正的成功。這兩種成功差異巨大,前一種好比野草,繁茂數日便會枯萎,但後一種好比棕樹,屹立百年而不倒。
主啊,當我看見你賜給那些跟隨你的人永不消退的祝福時,我就忍不住要感謝稱頌你的名,我要“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你的慈愛,每夜傳揚你的信實,這本爲美事”(2節)。
教會分裂
哥林多前書3:1-23
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就好像一個三明治,這封信以讚美和愛開始,以恩典和愛結束,而中間部分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各種問題的教導。
在解決教會問題或人際衝突時,保羅的這種“三明治”方式非常有效。擁有面對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固然重要,在開始和結束時傳遞積極信息,鼓勵對方,這也是必不可少的。
哥林多教會的問題之一就是分裂。保羅說他們是“屬世”的、“屬肉體”的(1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保羅所接觸的所有教會中,哥林多教會可謂是“最屬靈的”,他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1:7)。保羅之所以說他們“不屬靈”,是因爲他們的錯誤態度,而這種態度導致了紛爭。
保羅指出了哥林多信徒的三種錯誤態度。基督徒們應當警惕這些態度,教會領袖則更需要留心。
1.嫉妒
保羅寫道:“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着世人的樣子行嗎?”(3:3)我們常會跟其他基督徒比較,尤其當看到別人受祝福時,就禁不住嫉妒,心想:“什麼時候這樣的好事也能發生在我身上?”喬伊斯.邁爾Joyce Meyer說:“我們不應該害怕別人跑到我們前面,反倒應該爲他們祝福。不要嫉妒他人的外貌、財富、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婚姻狀況、恩賜能力、工作成果,因爲嫉妒只能成就一件事,就是阻礙我們獲得神的祝福。”
2.誇口
保羅寫道:“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3:21)。誇口的根本原因是和別人比較,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並且誇耀自己的“成績”。我們必須從神國的角度來審視自己。首先,我們不過“和世人一樣”(4節);第二,我們只是“僕人”(5節)[和合本翻譯爲“執事”- 譯者注];第三,“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7節)。因此,我們有何誇耀的資本呢!(21節)
3.爭吵
哥林多信徒另一個“不屬靈”的表現就是“爭吵”。我們必須避免在教會搞小團體,這個稱“我屬保羅”,那個稱“我屬亞波羅”(4節) —— 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哥林多信徒的這些錯誤態度都源自個人主義膨脹。這三種態度是“不屬靈”的。在墮落的世俗世界中,它們無處不在;但令人悲哀的是,這些態度也在腐蝕教會。
保羅強調所有人都需要完全仰仗神。一人栽種,一人澆水,而讓其生長的乃是神(6節)。栽種、澆水固然重要,但畢竟是簡單的工作;只有神才能做成那最難的事 —— 讓樹木、個人,以及教會成長。
在神國中,你的角色無人可以取代。首先,神使用你將他人帶入信仰之門。是保羅、亞波羅“引導你們相信”(5節)。第二,神將獎賞你。栽種的人和澆水的人共有一個目標,他們將因各自的勞苦而得獎賞。第三,你是“神的同工”(9節),神不會包攬所有事,他更願與你一同工作,讓你享受他的勞動果實。
被神所用是一個巨大的恩典。你不光是神的“同工”(9節),也是他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9節)。人們認爲,金錢、教育、工作、財產等等是生活的基礎,然而,耶穌纔是唯一正確的基石(11節)。
保羅繼續寫道:“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頭嗎?”(16節)“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爲萬有全是你們的。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21-23節)。
主啊,感謝你揀選我們成爲你的“同工”。最終,讓萬物和教會生長的力量在於你。請幫助我們不要驕傲自誇,避免嫉妒紛爭。請幫助我們守護教會的合一。
分配工作
歷代志上24:1-26:19
本段經文體現了“分開”的正面含義。 “亞倫子孫的班次記在下面 (24:1)。”“……大衛將他們的族弟兄分成班次”(3節)。“以利亞撒子孫中爲首的比以他瑪子孫中爲首的更多,分班如下……”(4節)。“都掣籤分立,彼此一樣”(5節)“守門的班次記在下面……”(26:1,19節)。“這些人都是守門的班長,與他們的弟兄一同在耶和華殿裏按班供職”(12節)。
25章記錄了很多名字,其中有幾個非常有趣。在歌頌者中,有詩篇的作者亞薩(詩篇50篇以及73-83篇);耶杜頓(詩篇39,62,77篇)和希幔(詩篇88篇)。
在守門人中,有一位叫做可拉亞薩。詩篇84篇標明其作者是“可拉的後裔”,很可能就是守門人可拉亞薩。當我們明白作者的身份後,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下面這句話了:“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詩篇84:10)。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作爲肢體,我們被分配做不同的工作。每個肢體的功用不同,就如同保羅所寫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着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哥林多前書12:12,24 -25節)
在批評教會分裂的同時,保羅也談到了分開的積極含義,即教會分工,因爲肢體具有不同的恩賜和職分。
能夠服侍“神的家”是巨大的榮耀和祝福。不論是疏導泊車、作引導員、服侍茶點還是禱告事工,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很重要,因爲我們都是神的肢體,缺一不可。
主啊,請賜我們智慧,幫助我們合理分配人力資源,讓教會中的每個弟兄姊妹都能發揮恩賜。在聖靈的幫助下,願你的教會能夠像一個身體,每個肢體各盡其職、相互協作。
佩泊的補充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 這句話聽起來真不錯。時間過得太快,我眼看就要步入老年了。所以,這節經文特別鼓舞我。你能在在敬虔、屬靈的老人身上感受到一種特殊魅力. 他們的智慧和聖潔令人嚮往。我認識很多這樣的老年人,他們是我的標杆。
今日金句: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