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謹慎為師
梁家麟

經文:雅各書三1

1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我們在雅各書的第四個段落,由三章1節到18節,主題是在人群里操練靈性。與前面的大段落相較,本段的內在結構不那麼嚴謹,各分段的內容亦沒有太強的邏輯關係,但都是圍繞著群體生活里的靈命操練而說的。其中第一個分段是三1-12,雅各要求我們控制自己的說話。

有關控制舌頭的第一句提醒是謹慎為師。這是一個一針見血的切入點。雅各勸勉我們,不要輕言成為別人的老師。

三1 這個教導首先讓我們聯想到中國孟子的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性的其中一個弊病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總是覺得自己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厚的經驗,特別是有獨特的分析和洞見,可以作為晚輩的扶助。

我認識好些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就是接近退休年齡哩,他們幾乎都有一個未竟的事業夢想,便是做別人的師傅,希望找到既高資質而又肯受教的年輕一代,然後將多年來累積的心得傾囊相授,讓晚輩延續他們未竟的事業,將他們的異象和智慧發揚光大。師傅已經有了,欠缺的是學生而已。

不少對教會和時代分析的文章,不約而同都提到年輕一代缺乏能貼身關懷和指導他們的導師;這些(當然是由前輩撰寫的)文章對所有現實問題作診斷後的處方,便是要求建立師徒制度。他們宣稱課室講授或集體訓練並不足夠,必須是小組式甚或單對單的授業;並且他們理想中的師徒制度不僅是專業性的教學或顧問,而是全方位的「生命師傅」(life mentors)。無論是專業知識和技巧、性格和氣質的陶造,乃至待人處事、人生觀的建立、對世情的分析等等,都由同一個生命師傅教授。

我對這樣的建議總是持極大的保留態度。原因有二:一是自覺有這般需要的學生不多,二是具這般資格的老師更為稀少。前輩樂於扶掖後進或許算是個優點,但後輩是否樂於給扶掖,卻是問題所在。無疑,能在生命里遇上一位德智體群美靈都教自己敬服的老師,那長時間跟隨他學習肯定是美事;但能讓後輩全方位心悅誠服的前輩乃屬稀有動物,絕大多數教師都只能在某一兩方面讓學生佩服學習;學曉了,師徒的關係亦於焉結束。期待學生做長時間甚或永遠的學生?我想沒幾個學生有這般學習動機。我們可以批評後輩不肯謙卑學習,但能否促使學生謙卑學習,很大程度還是老師的責任呢。

再說,今天的專業分工這麼精細,即或在同一行業或專業里,還是有多種專門知識和技能,無法由單一老師教授,因為沒有同時精通各部門的人。此外,知識的日新月異,文化和價值觀的快速遷遞,做老師得忙迫地與時俱進,方能趕上時代步伐;期待他們全方位做某群學生的長期老師,除非我們能時光倒流回到孔子或蘇格拉底的年代吧。

還有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信息世界無孔不入的滲透,沒有多少私隱能躲避給人曝光。一個宣稱自己能全方位作學生榜樣的教師,很容易便給人揭掉教師道袍亮出真相。這是一個最擅長將人「非神話化」的年代,這是一個充斥「三信危機」(信心、信任、信仰都稀缺)的不信的世代,除非我們的本來面相就是別人眼中的角色,否則企圖當別人的生命師傅的人,得三思而後行。

這也是雅各的教導的要旨所在。他不用擔心傳媒狗仔隊手機快拍網絡信息,卻擔心比現代科技厲害千百倍的上帝。無所不知、鑒察人心的上帝,曉得我們的心腸肺腑,洞悉我們所有隱而未現的罪。要是我們沒有自省能力,對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忘了自己眼中的梁木,律己以寬、待人以嚴,便很容易犯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弊病,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最痛恨的正是這一種人。

中國人的傳統是「刑不上大夫」,在上位者總是獲得免責的特權,即或被判有罪仍可享受保外就醫的權利;但聖經的准則卻是在上位者要受更大的審判,如同耶穌所說的,我們用什麼量器來量度別人,便有什麼量器來量度我們。 所以,在我們批評晚輩不肯謙卑學習以前,讓我們這群前輩先謙卑自省:我們真的有這麼多好東西要傳授出去嗎?我們的為師心切,是否有點兒像野人獻曝?是否一種人之患?

我自覺不配作任何人全方位的教師,即或必須做自已的兒女的生命師傅,責之所在,無法推辭,還是頗有力不從心,恐懼戰兢的感覺。

不要輕言作別人的師傅。

思想:

用正面的角度來思考這句經文,想想要是你得作別人的老師,無論是做主日學教師、小組組長或團契導師,你覺得生命里最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麼?你當做什麼,才讓這節經文不那麼構成一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