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 巴別與變亂
賴建國

經文:創世記十一5~7

耶和華降臨,要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了同一個民族,都有一樣的語言。這只是他們開始做的事,現在他們想要做的任何事,就沒有什麼可攔阻他們了。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

巴別塔事件(創十一1~9)是一則精巧的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9節,卻充滿了文字遊戲(wordplay),交叉平行(chiasmus),雙關語(paronomasia),用頭韻(alliteration)等說故事的技巧。故事的開始是「全地只有一種語言」(1節),結尾也提到「全地的語言」(9節)。而「示拿地的平原」(2節),則與「巴別」相呼應(9節)。故事里,人的話和神的話彼此呼應,而世人所說的「讓我們作磚」(nilbənâ,3節),則被神改作「我們要變亂」(nābəlâ,7節)。這使整個敘事的表達更加生動。

底本批判假說一般把巴別塔的敘事與創十章列國志,看作兩個不同底本來源。創十章屬於P底本,認為人類分散全地是神的賜福,而巴別塔故事屬於J底本,卻認為人類分散全地是由於耶和華降罰。二者神學不同,解釋互異。但是其實兩個敘事正好相互補充,說明列國的起源。

讀者若只看創十章,會以為挪亞的後裔從此以後和睦相處,共同完成神的命令:遍滿地面。但是巴別塔的故事則告訴我們:「不是的」。當時的人要建一座塔通天,這個塔很可能是巴比倫的階梯式廟塔(Ziggurat),用來敬拜諸神明,而不是呼求耶和華的名。他們要傳揚自己的名,且不肯按照神所命令的遍滿地面,反而要聚在一個城裡。是耶和華降臨,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才停止建造那城,並且分散在全地面上(7~8節)。這是創一至十一章中,人的最後一個反對神的計劃,也是神最後一個審判。

然而他們要傳揚自己的「名」(šēm),神卻在「閃」(šēm)的後裔中,揀選了亞伯拉罕。他遵從神的命令,往神所指示他的地去。而神應許要使他的「名」(šēm)為大,且萬國要因他的後裔得福(創十二1~3)。這應許在大衛王身上得著初步應驗,因神使大衛得「大名」(šēm,撒下七9)。而其最終完滿的應驗,則在基督耶穌身上。基督從死裡復活,神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二9)。

思想:

每當我們與人語言不通,或是初學外語時,都會想起巴別塔的故事。並幻想如果哪一天,所有人都說一樣的語言該多好。這促使我們再思上帝創造人的初衷。曾經,有一位聰明帥氣的醫師求問:「人生最大的目的是什麼?」智者回答:「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認識創造你的主,並把祂創造你的目的和計劃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