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 耶穌進耶路撒冷潔淨聖殿
潘仕楷

馬太福音廿一1-22 

  1.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裡。
  2. 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里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
  3. 若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4. 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
  5. 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6. 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
  7. 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8.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9. 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10. 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
  11. 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
  12.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里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13. 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14. 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15. 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殿里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
  16. 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贊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17. 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裡住宿。
  18. 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
  19. 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20. 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
  21.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
  22.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這裡記載了耶穌基督進耶路撒冷,並且潔淨聖殿。我們看這段經文時,可能都會著眼於耶穌基督如何在眾人擁戴的情況下進城,然後將那些在聖殿之中作買賣的人趕出,並且在當中施行醫治的神跡。在今日的靈修之中,我們會著重在這段經文之中,三段耶穌基督講話的內容。

在第13節,耶穌對當時聖殿的情況作出批判時,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太廿一13) 祂雖然趕出了在聖殿中作買賣的,但祂並不單是指責他們在聖殿中作商業活動,而是主要指出他們將聖殿作為禱告的殿的作用改變了。這是根據當所羅門完成建造聖殿時,在列王紀上八27-30所說,天地也不足以作為神的居所,何況這地上的聖殿,惟求神垂顧向這殿禱告的人,向他們施恩。我們活在世上,需要認識這位願意垂聽我們禱告的主,到祂的面前,仰望祂的施恩。

當耶路撒冷的領袖對於在聖殿之中有小孩子高呼「和散那」而感到不滿,以致向耶穌投訴時,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贊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麼。(太廿一16) 耶穌基督進耶路撒冷,象徵著猶太人一直以來所盼望的彌賽亞臨到,但這些猶太人的領袖卻持批判敵對的態度,冷漠地對待耶穌。這節經文指出,救主的臨到,是嬰孩也應該雀躍地迎接的事。我們對於神的救恩,是否只存著觀望的心態,以致缺少了孩子們的那種喜悅呢?

最後,在進出耶路撒冷城的路上,耶穌遇到一棵只有葉子,卻在其中找不到可吃的東西的無花果樹,經耶穌咀咒之後就立刻枯乾了。這事很適合用來比喻神對以色列的審判;但是當門徒在這事之後向耶穌發出提問時,耶穌基督卻告訴他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太廿一21-22)。

從這三段的鋪排,可見馬太刻意地將焦點放在禱告的重要性之上。在當中,禱告代表著我們對神的信靠。我們應該追尋的方向,是要神介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不是虛有其表的宗教生活。若我們只有聖殿,卻只在當中有忙亂的活動,有救恩的盼望,卻不願看到這盼望的來到,有葉子,卻沒有應該有的果實,我們就和不信的人沒有什麼分別。

思想:我們是否相信神是聽禱告的神,以致我們在生活中的每一環節,都表現出對神有信心的倚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