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試驗與悔罪
賴建國

經文:創世記四十二21~24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弟弟身上實在犯了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看見他的痛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呂便回答他們說:「我不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麼?只是你們不肯聽,看哪,他的血在追討了。」他們不知道約瑟在聽,因為在他們之間有傳譯官。約瑟轉身離開他們,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就從他們中間抓了西緬,在他們眼前捆綁他。

本章講到約瑟的哥哥們到埃及買糧,約瑟考驗他們,把西緬關在牢中作人質,讓其他人返家帶便雅憫來,好證明他們說的是實話,不是奸細。全章以埃及「有」(yeš)糧來開始,以(約瑟、西緬)「沒有了」(’ên)來結束。並對比「存活」與「死亡」,「誠實的人」與「奸細」。全章分為三段:(1)約瑟的哥哥們來埃及買糧(1~5節),(2)約瑟試驗他的哥哥們(6~28節),(3)約瑟的哥哥們回到迦南地(29~38節)。

關鍵詞「試驗、考驗」(bāḥan)在創世記中只出現在本章(15、16節,Niphal被動形),多用於詩篇,講到上帝考驗人心,如同熬煉銀子(詩二十六2,六十六10,八十一8;耶九7,十二3)。神學上,本章要證明雅各的眾子,在真正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之前,也要如同雅各一樣,先得經過考驗,證明他們的誠信正直(Integrity,「誠實的人」kēnîm,11、31、33、34節)。

另一個動詞「犯罪」(ḥāṭā’,Qal簡單形)在創世記中只有三次用於「得罪人」(創二十9,四十1及四十二22)。約瑟的哥哥們在他們以為約瑟聽不懂的狀況下,當著約瑟的面說到自己的罪,他們的對話表達了內心真誠的轉變。讀者可感受到罪對人的影響極大,即使超過二十年,約瑟的哥哥們一遇到不順,就立刻聯想到他們在弟弟身上所犯的罪,如影隨形的追討過來。而呂便的話更直接承認他們當年所犯的惡行:「不可傷害那孩子」(和修),更好譯作「不要對那孩子犯罪」(新漢語)。

呂便的發言也間接暗示他的長子領導地位不保,一次是當著約瑟的面,他講到當初他力圖保護約瑟,「只是你們(即約瑟的其他哥哥們)不肯聽」(22節)。另一次是他向雅各保證必定帶便雅憫平安回來,但為雅各嚴詞拒絕(37~38節),對比下一章猶大提出同樣建議,卻為雅各所採納,證明猶大已取代了呂便的領導地位。

思想:

您曾感到上帝正在考驗您的內心嗎?願我們都如詩人的禱告:「上帝啊,禰曾考驗我們,禰熬煉我們,如煉銀子一樣。」(詩篇六十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