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 論巴比倫
曾錫華

經文:耶利米書五十章1-10節

1以下是耶和華藉耶利米先知論巴比倫和迦勒底人之地所說的話。2你們要在萬國中傳揚,宣告,豎立大旗;要宣告,不可隱瞞,說:「巴比倫被攻取,彼勒蒙羞,米羅達驚惶。巴比倫的神像都蒙羞,它的偶像都驚惶。」3因有一國從北方上來攻擊它,使它的地荒涼,無人居住,連人帶牲畜都逃走了。4在那日、在那時,以色列人要和猶大人同來,隨走隨哭,尋求耶和華-他們的神。這是耶和華說的。5他們要問到錫安之路,又面向那裏,說:「來吧,他們要在永不被遺忘的約中與耶和華聯合。」6我的百姓成了失喪的羊,牧人使他們走迷了路,轉入叢山之間。他們從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自己安歇之處。7凡遇見他們的,就把他們吞滅。敵人說:「我們不算有罪;因他們得罪了那可作真正居所的耶和華,就是他們祖先所仰望的耶和華。」8「你們要逃離巴比倫,要離開迦勒底人之地,像走在羊群前面的公山羊。9看哪,因我必激起大國聯盟,帶領他們從北方來攻擊巴比倫,他們要擺陣攻擊它,它必在那裏被攻取。他們的箭好像善射勇士的箭,絕不徒然返回。10迦勒底要成為掠物,凡擄掠它的都必心滿意足。這是耶和華說的。」

今天我們念的經文是耶利米書五十章1-10節,耶利米書五十章及五十一章這兩章是有關迦勒底人,即是巴比倫帝國滅亡的預言信息。

根據耶利米書三十六章的記載,《耶利米書》很可能是耶利米口述,經巴錄及其他人筆錄下來的作品。在三十六章中,約雅敬王將先知耶利米的書卷燒掉後,上主吩咐先知要留下記錄,三十六章32節就記載說:「於是,耶利米又取一書卷交給尼利亞的兒子文士巴錄,他就從耶利米的口中寫了猶大王約雅敬所燒前卷上的一切話,另外又添了許多相仿的話。」所以《耶利米書》是先知耶利米的講道及預言集,經過一些文士(秘書及編輯)收集和整理後完成的。在編輯整理過程中,經文也說:「……另外又添了許多相仿的話。」這說明編纂者為幫助讀者明白經文或背景,加入了一些並非直接來自先知耶利米的材料。了解這樣的背景對於我們研讀這兩章有關巴比倫帝國被審判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

從猶大人的角度來說,巴比倫是猶大最大的敵人,甚至比埃及更甚。雖然上主曾使用巴比倫作為懲罰猶大及列邦的杖,但上主對她的審判亦迫在眉睫。巴比倫是在公元前539年被瑪代-波斯所滅,但在這兩章經文中並沒有提及波斯是世界的強權,所以這兩章大部分的經文,應該是在波斯興起及巴比倫被滅之前完成編纂的。

迦勒底人的祖先是半遊牧民族,他們很早就在吾珥定居下來。在公元前605年,巴比倫帝國消滅亞述帝國後,就接收了北國以色列的土地,到了公元前586年,南國猶大也被巴比倫所滅。因此,整個以色列民族都在巴比倫帝國的管轄之下。當先知預言巴比倫將會亡國時,也就表示以色列民將會得到釋放的機會。

第1-3節:「你們要在萬國中傳揚,宣告,豎立大旗;要宣告,不可隱瞞……」顯然地,先知對巴比倫將會被滅的消息表現得非常興奮。對他,以及他的民族來說,這實在是應該公告天下的好消息!巴比倫將被攻取,這懲罰也將使她的保護神蒙羞。第3節說「有一國從北方上來攻擊它」,這個表達不一定是指地理的方向,因為在希伯來文化中,北方是一切邪惡的來源,因此在這裏可能是一種隱喻的表達方式。

緊隨著巴比倫被滅的信息後,第4-5節就宣告以色列與猶大的復國,「在那日、在那時,以色列人要和猶大人同來,隨走隨哭,尋求耶和華」(第4節)。當災禍臨到巴比倫時,被擄的以色列便轉而悔改歸向上主,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就是全體以色列民族都要一同來,他們要「隨走隨哭,尋求耶和華」,他們要向上主表示懺悔及感謝,因為上主拯救了他們,讓他們可以回歸故土,這也是波斯王打敗巴比倫後給以色列民的一道詔令(參歷代志下三十六22-23)。

第10節:「迦勒底要成為掠物,凡擄掠它的都必心滿意足。這是耶和華說的。」過去巴比倫帝國是洗劫別國的,現在卻要變成被人洗劫的,而且洗劫者「都必心滿意足」,代表巴比倫的災難極其嚴重,他們連一點抵抗的能力也沒有。

思想:

巴比倫本是上主的仆人,被差遣審判猶大國和周圍的列國,但因犯罪和叛逆上主的原故,變成上主審判的對象,這是很可怕的改變,請為自己禱告,求主加力保護,讓你能忠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