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 奢華變爲無有,盡在“一時之間”
吳慧儀

經文:啟示錄十八9-19

9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爲她哭泣哀號;10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着,說:“禍哉,禍哉,這大城!堅固的巴比倫城啊!一時之間,你的審判要來到了。”11地上的商人也都爲她哭泣悲哀,因爲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2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絲綢、紫色和硃紅色衣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大理石的器皿,13和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面、麥子、牛、羊、馬、馬車,以及奴隸、人口。14“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都從你那裏毀滅,絕對見不到了。”15販賣這些貨物、藉着她發財的商人,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着哭泣悲哀,16說:“禍哉,禍哉,這大城!她穿着細麻、紫色、硃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爲妝飾。17一時之間,這麼多的財富就歸於無有了。”所有的船長和到處航海的,水手以及所有靠海爲業的,都遠遠地站着, 18看見燒她的煙,就喊着說:“有哪一個城能跟這大城比呢?”19於是他們把灰塵撒在頭上,哭泣悲哀地喊着說:“禍哉,禍哉,這大城!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寶成了富足。她在一時之間就成爲荒蕪。

啟示錄十八章全章都在講“巴比倫的傾覆”。昨天讀的是開頭幾節,說出巴比倫傾覆的原因是她的罪惡(1-8),而明天讀的是最後幾節,講到巴比倫傾覆的結局、是被完全地毀滅(20-24)。今天的經文是第十八章中間的一段、9-19節;這段比前段、後段都長,當中有三個分段的“哀歌”,要連在一起讀,纔看得出要旨(9-10、11-17a、17b-19)。

我們不難發現這三首哀歌的開頭都是一樣的:“禍哉,禍哉,這大城!”(10、16-17a、19)。三首哀歌分別由三組角色說出來,就是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商人、和所有的船長、航海的、水手、靠海爲業的。細心讀的話,雖然這三組人對巴比倫的描述各有不同,但他們都非常一致地指出:大城是“一時之間”就傾覆的。“禍哉,這大城……”和“一時之間……”這兩點便是這三段哀歌帶出的要點。

第二段的哀歌,也就是中間那段,是特別長的(11-17a)。這段與前、後段稍有不同。在前、後段中的描述,君王和靠海作業的人都是“看見燒她的煙”而哭泣(9、18),也就是爲大城被火燒盡而悲哀(參十七 16),但在中間的一段,商人所哀哭的是“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1)。作者講到這兒,很詳細地列出“貨物”的清單:從“金、銀、寶石……”(12)到“……牛、羊、馬、馬車,以及奴隸、人口。”(13)一共是二十九項;列述完了,還作一個總結,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都從你那裏毀滅,絕對見不到了。”(14)從這個結構可見,全段的核心就在商人這一段,這裏涵蓋着各樣各式的、看來是令人垂涎的、卻是瞬間要化爲烏有的、奢侈的商品。

從這長篇的商品清單可見,巴比倫的傾覆不是因爲有錢和做買賣而已,更是因爲她窮奢極侈、享樂無度、貪得無厭、不顧人道(17)。如果詳細查考這裏羅列的貨物是從哪裏運來的,我們會看到歷史背景中的“羅馬盛世”(Pax Romana)。那原是個鋪設了許多道路和海道的龐大版圖,縱橫貫通於地中海四周,以致各樣貨物可以從很多、很遠的地方被運送到羅馬,去滿足奢華的生活。爲此而受大苦的是“奴隸、人口”;他們的生命被有錢的人去買賣、殘害(13),而“奴隸、人口”直譯就是“人的肉體和靈魂”(參中標譯本、文理和合本)。

今天,在商業發達的富強國家裏,有多少人正在受引誘,起貪念、縱情慾、失良知,又有多少人成爲他們的受害者?這首哀歌是個警號,在告訴人:大城的奢華要在“一時之間”受審判、變爲無有!──我值得爲她出賣自己的靈魂、隨波逐流嗎?

思想:

以西結書預言推羅的敗亡,也用了哀歌的形式來敘述其覆滅的情況(結二十六-二十七)。試看兩處的經文有何相似的地方。也比較兩地所買的貨物,是哪個買的更多?

我下一次買東西的時候,要不要先想想:這是我需要買的、還是不需要的?這是神所賜予的享受、還是我爲了滿足情慾而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