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復興雅各家的應許:錫安得拯救;國權屬上主
謝慧兒

經文:俄巴底亞書17-21節

17 但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那山必成爲聖;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18 雅各家必成爲大火,約瑟家成爲火焰;以掃家必如碎秸,遭燃燒,被吞滅,以掃家必無倖存者。這是耶和華說的。19 他們必得尼革夫和以掃山,得謝非拉,非利士人之地,他們必得以法蓮地和撒瑪利亞地,得便雅憫和基列;20 被擄的以色列大軍必得迦南人的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被擄的耶路撒冷人 必得尼革夫的城鎮。21 必有一些解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

「錫安山」分別出現於第17節和第21節,使17-21節成爲前呼後應的一個段落。第17節提到錫安山,對比第19節提到以掃山;到了第21節,錫安山和以掃山並列,帶出兩者終極命運的懸殊。整段經文,三次提及屬神的子民(17:雅各家;18:雅各家、約瑟家),兩次提及敵擋神的國家(18:以掃家[兩次]),要刻意凸顯出兩者截然不同的命運。雅各家是大火,以掃家是碎秸;火要把他吞滅(18a)。另外,在錫安山會有逃脫的人(17a),以掃家卻必無倖存者(18b)。

錫安山,是彰顯神的王權、能力、聖潔和公義的所在地。投靠神的人,在錫安得拯救;敵擋神的諸國,在錫安受審判。第18節的雅各家與約瑟家相互平行。雅各家是以色列的代稱;而約瑟家則主要是指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以約瑟後裔的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爲主。以掃家這個名稱,在全本舊約中只出現於俄巴底亞書(18節:兩次),可能是要與雅各家和約瑟家呼應,也進一步提醒人以掃與雅各的兄弟關係。火、碎秸、吞滅諸如此類的字眼,在舊約多次被用來指神對行惡的人的審判。猶大把以東消滅,也就不純粹是報一己之仇,而是神要透過猶大的手,來懲罰敵擋祂的人 ── 行惡的人。第18b節:以掃家必無倖存者,呼應第14節提及的:以東把猶大剩下的人(śārȋd, “remnant, survivor”)交付仇敵,結果是:以東自己必無倖存者(śārȋd);又是一個用相同字眼來表達對等懲罰的例子。「這是耶和華說的」,全句話原文第一個字是kî(that, because, for),可以譯作:「因爲」:「因爲上主說了」《思高譯本》。這是一句充滿權威和能力的話:「因爲上主說了」,所說的話也就必然兌現。

延續第17節「得」的行動,第19節的原文一共出現了三次「得」字:他們必得尼革夫和以掃山……必得以法蓮地和撒瑪利亞地,得便雅憫和基列。第17b節提及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第19節則是具體地列出箇中的細節。總的來說,第19節是預言:猶大人會按着順時鐘的方向:南、西、北、東,得回原有的領土。其中,只有以掃山本來不屬於猶大的產業。第19aa節指出:他們必得尼革夫和以掃山,是要凸顯第15節提及的對等懲罰法。以東在猶大遭難的日子,闖進他們的城門,搶奪他們的財物;那麼,猶大也會攻佔以東的領土。

最後的第21a節:「必有一些解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意思是說:必有一些解救者把以色列人從以東人的壓制中拯救出來,然後上到錫安山統治以東。第21b節的國度就歸耶和華了,意思是:「上主要親自作王」《現代中文譯本》。上主是王,是舊約先知書一個重要的神學觀念。要留意的是:上主不只是以色列的王,也是全地的王。「王權必歸於上主」《思高譯本》,這個宣告把俄巴底亞書的信息推至高潮,也爲全書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思想:

上主要親自作王,這是基督徒活在紛亂的世代要常常提醒自己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