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十四1-4
1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不同的意見,不要爭論。2有人信甚麼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3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也不可評斷吃的人,因爲神已經接納他了。4你是誰,竟評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立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會站立,因爲主能使他站穩。
【直譯】1-4你們要接納在信心裏軟弱的人:不要爲不同意見產生爭論。有人信凡物可吃,但軟弱的人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藐視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也不可審判吃的人,因爲神已經接納他。你是誰?竟審判別人的家奴!他或站或倒,在乎他的主人!並且他要被扶立,因爲主能讓他站起來!有人判斷某日高於另外的日子,也有人判斷每日都一樣。讓各人在自己心思裏有立場。有人看某日,是爲主而看。並且有人吃,是爲主而吃,因爲他向神感恩。並且,有人不吃,是爲主不吃,他也向神感恩。
教會不能縱容惡意論斷,因爲「小」紛爭可以產生「大」撕裂!在羅十四1-十五7,保羅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教會的「小」紛爭。保羅處理的是「吃」、「哪日聚會」和對待「不同意見」的弟兄姊妹的「態度」等問題。在這段經文,保羅沒有處理大教義的衝突,卻用了一章多的寶貴內容去處理較爲「小」的問題。但這用心的教導警惕我們,小問題可以產生嚴重撕裂。基督徒在小問題上的分歧,可以產生嚴重的衝突、批判、藐視和敵對,甚至會產生讓神讓人痛心的大分裂。
針對「吃」,保羅提到當時有所謂信心「軟弱」的人:不吃肉,只吃蔬菜。有些猶太人或基督徒跟隨嚴謹的猶太人潔淨規條,看市場的肉類大多有拜過偶像的可能,就寧願不吃肉。但在林前10:25,保羅卻提出:「凡市場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爲良心的緣故問甚麼。」在羅十四14,保羅進一步說:「我憑着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所以,保羅的立場應該是容許信徒吃市場購買來的肉,並認爲單單隻吃蔬菜的人的看法有些軟弱。但保羅的重點不在這較「小」事情上的對錯,保羅更關注的是我們對「弟兄姊妹」的態度,我們有否「論斷」(krino,judge)人?「論斷」(krino)一詞也可以翻譯爲「審判、定爲有罪」!這詞是羅14章的重要用詞,共出現八次(十四3-5, 10, 13, 22)。單單吃肉或不吃肉的分歧,有些人就可以用來藐視弟兄姊妹,並定他們有罪。「小」紛爭可以成爲「大」撕裂。保羅強調:基督徒都是神的僕人!我們不是對方的僕人!若神已經接納對方,我們怎麼能不接納不同意見的弟兄姊妹呢?我們難道要單單因吃或不吃肉就與弟兄姊妹割席嗎?要斷絕關係嗎?定他們有罪嗎?難道我們的論斷就能讓弟兄姊妹在神面前跌倒嗎?神是他們的主,我們不能因一些分歧的頑固和偏見,就在教會裏引起各種的紛爭,這是非常不對的。合一和彼此相愛比小事的分歧更重要!
在教會漫長的歷史裏,不少較爲「小」的分歧都產生了極大的分裂。以翻譯聖經爲例,自馬禮遜來華後,傳教士和華人教會就曾爲翻譯 baptizo(baptize)爲「洗」或「浸」,翻譯theos(God)爲「神」或「上帝」或「天主」而有嚴重分歧;在宗教改革時,瑞士教會曾因爲浸禮看法的分歧,將當時提出「信而才受洗」的重洗派領袖費利克斯·曼茲(Felix Manz) 處死,在蘇黎世的利馬特河當衆淹死他;在聖餐禮中,西方教會用無酵餅,而東方教會用有酵餅,結果這分歧曾成爲東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到了近代,我們曾因詩歌的選擇、敬拜的風格,甚至一些社會政策的立場的不同而產生嚴重的撕裂。在某些人看爲是「小」的分歧,在某個處境下,在另一些人眼中,可以是生生死死的「大」問題。基督徒處理分歧時要端正和謹慎,不要縱容惡意論斷。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和北方教會因黑奴問題的立場產生了嚴重的分裂,更成爲內戰裏的敵人。林肯留下名句:「雙方讀同一本聖經,向同一位神禱告,並各自祈求神的幫助去擊打對方。」人是何等軟弱,一點衝突就讓家國破碎,讓弟兄姊妹成爲仇人。傳道書說得好:「死蒼蠅使做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十1)我們要切記:不可惡意論斷!
思想:
你曾因小事而被人惡意論斷嗎?那些經歷痛嗎?此外,你自己又曾否因小事惡意論斷人呢?今天的教導給你什麼提醒?
在教會的事奉中,你曾看見因誤會、頑固、偏見和惡意論斷,讓教會、團契或小組因小事而分裂嗎?回想那段時候,爭論雙方都對嗎?都錯嗎?若有錯,錯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