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不要亂扣帽子!不要傷害弟兄姊妹!不要讓教會被毀謗!
蔡少琪

羅馬書 十四 13-17

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評斷,寧可決意不給弟兄放置障礙或絆腳石。14我憑着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除非人以爲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15你若因食物使弟兄憂愁,就不是按着愛心行事。基督已經爲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使他敗壞。16所以,不可讓你們的善被人毀謗。17因爲神的國不在乎飲食,而在乎公義、和平及聖靈中的喜樂。

【直譯】13-17 所以,我們不要彼此審判;但我們要有這決斷:絕不放絆腳石或陷阱害弟兄。我知道並深信,在主耶穌裏,凡物本身沒有不潔的,除了那看它爲不潔的,對他來說,它就成了不潔的。因爲若因食物,讓你的兄弟憂傷,你就不是按照愛心行事。不要讓你的食物殺滅他:基督是爲他死的。不要讓你的善被褻瀆。因爲神的國不在乎吃和喝,卻在乎在聖靈裏的仁義、和平及喜樂。

在羅十四13-17 保羅將「食物」對比「弟兄」,將「吃和喝」對比「在聖靈裏的仁義、和平及喜樂」,將「你的善」對比「絆腳石或陷阱」,將「你的食物」對比「殺滅弟兄」。藉着這些措辭猛烈的對比,保羅帶出,若我們因很小的事,就如對「食物的看法」的固執,就要傷害基督已經爲他死了的弟兄,我們的錯實在是太大了。我們可能以爲我們的執着和洞見是何等優勝,是有我們判斷的「善」,但這種「我們的善」,最終只能迎來被毀謗,被褻瀆。若是我們用霸道的方式硬推行我們的固執小善,人受傷了,教會分裂了,神的名被褻瀆了,我們所持守的,還是善嗎?有些基督徒骨子裏,有一股剛硬、頑固、不怕傷害人的聖戰態度,容易將小事變大,用屬靈的話論斷人,輕易判人有罪,判人爲邪惡。用中國的用語,某些聖戰式的基督徒到處開展不合神心意的聖戰,亂扣其他人帽子和罪名,他們不是造就教會,反而是傷害教會,讓神的名被毀謗。

在十四13,保羅用了兩次「論斷」(krino)。我們論斷人的時候,就是定人有罪,就是審判人!當我們習慣了彼此論斷、彼此定性、彼此定對方有罪,教會就四分五裂!相反,我們要有決斷(krino),要決心不害弟兄姊妹!凡事只能造就,不能傷害,不能拿絆腳石或陷阱去害弟兄姊妹。保羅談到這種的傷害時,不單用了讓弟兄「憂愁、憂傷」(lupeo)的表達,更用了「敗壞、殺滅」(apollumi)這強烈詞語。「敗壞、殺滅」(apollumi)這詞在新約第一次出現,是在太二13,那裏馬太記載,希律王要除滅嬰孩耶穌。在羅馬書,這詞第一次出現是在二12,保羅說:「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和合本)當我們隨意論斷,就抹殺了別人的名聲,就等於讓對方經歷屬靈的謀殺。隨意和惡意藐視或論斷人的罪是不輕的!耶穌在登山寶訓時,曾說:「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太五22,和合本)在聖經和教會歷史裏,對不同的弟兄姊妹,因相對的小事,而做出惡意的抹黑、論斷、藐視和敵對,實在害人不少,遺害極深,我們必須深深警惕!在宗教改革紛爭的時代,法國國王攻擊基督徒,發生了恐怖的聖巴多羅買日的大屠殺(1572年8月),屠殺持續了幾個禮拜,擴散至鄉間和其他城鎮,最後死亡人數高達幾萬人。不受節制的「聖戰」遺害極深。鑑之!戒之!慎之!記之!

想起早期教會處理紛爭裏的智慧,我想起《十二使徒遺訓》關於洗禮教導的智慧。「論到洗禮,當這樣做:先將以上所說的一切事學習過了,然後到『流動的水』裏,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施行洗禮;但如沒有流動的水,也可以用『別的水』施洗,若是不能用『涼水』,『溫水』也可以。若是兩種都沒有,就可以『三次用水潑在頭上』,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施洗。而在洗禮之前,施洗者與受洗者都當禁食,任何人若能也禁食。你要囑咐受洗的人,在受洗前一兩天禁食。」他們帶着敬虔的心,鼓勵衆人在洗禮前都能禁食。但就洗禮的方式,他們首選是按照耶穌洗禮的樣式,採用了河流式的「流動的水」,若不行仍先選「涼水」,因爲「涼水」更貼近河水。若不行,「溫水」也可以。若環境不能用受浸的方式,則潑水的方式也行。他們有原則,就是儘量效法基督受洗的樣式,但他們知道不同地方的教會處在很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他們也有彈性。不將儀式僵化、變成絕對,或變成彼此爭執、分歧或互相排斥的陷阱。願我們也有這種的智慧!我們不能因小事的紛爭,傷害和抹黑弟兄姊妹!

思想:

在教會、在基督徒間,有一些人容易將小事化大,在處理爭執和分歧時,不是好好去理解對方或疏導對方,而是很快就下結論,落猛烈的判語或論斷,你遇過這些人嗎?你感到他們應該有那種改善?

在教會、在基督徒間,也有些人有剋制、有聆聽、有原則的同時,也有兼容的智慧,能妥善處理弟兄姊妹之間的誤會、分歧,這種人你遇見過嗎?你感到他們那些生命質素是你羨慕的?你想成爲這種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