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哀二11-17
11我的眼睛流淚,以致失明;我的心腸煩亂,肝膽落地,都因我的百姓遭毀滅,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的廣場上昏厥。
12他們如受傷的人在城內廣場上昏厥,在母親的懷裏將要喪命時,就對母親說:「餅和酒在哪裏呢?」
13耶路撒冷啊,我可用甚麼向你證明呢?我可用甚麼與你相比呢?少女錫安哪,我拿甚麼和你比較,好安慰你呢?因你的裂傷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
14你的先知爲你看見虛假和粉飾的異象,並未揭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擄的歸回;卻傳給你虛假與誤導人的默示。
15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他們向耶路撒冷嗤笑,搖頭:「這就是人稱爲全美的、稱爲全地所喜悅的城嗎?」
16你所有的仇敵張口來攻擊你;他們嗤笑,切齒,說:「我們把她吞滅了,這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我們終於等到了,親眼看見了!」
17耶和華成就了他所定的,應驗了他古時所命定的。他傾覆,並不顧惜,他使仇敵向你誇耀,使你敵人的角高舉。
耶利米哀歌二章11-17節是一段描寫錫安城在被毀時及人民被擄去時當中不同類別的百姓所遭遇的苦難,我們可以把他們分爲兩類,一類是無辜受害者,另一類是罪有應得的假先知。
首先,11-12節說明無辜受害者,他們就是孩童和吃奶的,因着錫安城受到刑罰,所以他們要面臨極度的饑荒,他們在城內昏厥(11節),並在母親的懷裏將要喪命,便對母親詢問:「餅和酒在哪裏呢?」(12節)這樣的詢問比較特別,因爲孩童和吃奶的正常都不會期望吃餅和酒,然而,餅和酒是當時比較能儲存較久的東西,所以這孩童所詢問的就是那些家中僅有的儲糧在哪裏,暗指家中已在極度饑荒的環境之下連最後的防線都沒有。然而,這班孩童與吃奶的都是無辜受害者,詩人把他們的苦況一一向耶和華陳明,並以此來質問神爲何容許這無辜的受害者出現,神的刑罰不但臨到城中的惡人,更不幸地連累這些孩童,實在可悲。詩人沒有爲這些苦難進行神義論的神學思考,他只是百分百地把實況向神陳明,化成哀歌,一一都向神申訴,表明他沒有放棄這位聽哀歌的神。
另外,14節說明罪有應得的假先知,就是因爲他們沒有爲錫安揭露罪孽,他們只顧及論述虛假及粉飾的異象,內容都是粉飾的太平,正如以西結書所說,他們宣佈平安,但實況卻是沒有平安(結十三10),他們誤導百姓,認爲敵人根本沒有可能進入聖城耶路撒冷,誰不知他們沒有揭露百姓的罪惡,卻傳那些讓人聽來舒服的信息。因此,在以色列民被擄的日子,這些假先知受到嚴厲的刑罰。
最後,15-16節提到過路的人及仇敵,前者是在別人軟弱時佔人便宜的人,後者卻是攻打耶路撒冷的迦勒底人,這些人都歡喜,因爲前者向耶路撒冷嗤笑,諷刺他們昔日的華美如今不復再了,後者卻滿有野心,因所期盼要攻擊的耶路撒冷,他們能親眼看見了取得她的日子而歡喜。17節指出這一切刑罰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耶和華,說明這是古時一早在盟約條款之下所命定的,爲何這班假先知沒有向百姓說明事實,讓他們一錯再錯,最後落到如斯田地呢?
思想:
無論是無辜者受苦或是假先知那種罪有應得的受苦,詩人都一一向耶和華陳明,這種哀歌式的陳明說明人世間的兩種受苦,前者是悲劇,後者卻是審判,無論受苦的類別是那一種,耶和華都願意聆聽詩人的心聲,因此,這一段的哀歌反映人類苦難的現實,而神也關心這個現實,就算內容沒有爲此進行神學解說,但詩人以實況藉哀歌告訴神,表明禱告是苦難與耶和華之間的一道橋,這橋不是爲了解答神學難題,而是把哀歌所表達的人性接駁到永恆的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