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 錫安流淚吧!
高銘謙

經文:哀二18-22

18他們的心哀求主。錫安的城牆啊,願你日夜淚流如河,不讓自己休息,你眼中的瞳人也不歇息。

19夜間每逢時辰開始,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吐意如水。你的孩童在街頭上捱餓昏厥,你要爲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

20耶和華啊,求你觀看,留意你向誰這樣行。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所撫育的嬰孩嗎?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嗎?

21年輕人和老年人躺臥在街上,我的少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你在發怒的日子殺了他們,你殺戮,並不顧惜。

22你從四圍招聚使我驚嚇的人,像在節慶的日子一樣。耶和華髮怒的日子,無人逃脫,無人生還。我所撫育養大的,仇敵都殺盡了。

耶利米哀歌二章18-22節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詩人向錫安發出的感慨與呼籲(18-19節),第二部分卻是懇求耶和華觀看的呼求(20-22節),前者向錫安,後者向耶和華。

18節一開便描述「他們的心哀求主」,這種哀求可以是一種知罪及認罪的哀求,也可以是一種向神的質問與抗議,兩種都混合在這個哀求之中,一方面錫安因爲自己犯罪得罪主而哀求神在盟約中應許的福氣,哀歌中沒有否定錫安知罪及認罪的事實,另一方面這種哀求卻同時向神提出質問與投訴,質問神爲何錫安沒有得到安慰(哀一291721),或者爲到無辜的孩童受苦而質問神(哀二11-13),這樣,哀歌的吶喊存在這種張力,詩人的哀求表達了混合及複雜的情緒。

就在這混合的哀求中,18-19節正呼籲錫安要向神倒出自己的眼淚如一條河一樣,並且不要鬆懈,也不要靜止,這說明哭泣的神學,呼籲錫安是向神哭泣。我們往往害怕受苦者將哭泣發出來,怕他會不受控,也怕自己不能應付,然而,經文卻鼓勵受苦的錫安哭出來,這樣的哭不是沒有方向,而是哭給神,哭泣需要有神作爲對象,才能爲哭泣注入神學,把哭泣成爲連接神的場所,這種哭泣同時表明自己沒有放棄神,就算神曾向錫安倒出自己的忿怒,但錫安也要向這位倒出忿怒的神倒出她的淚水,這因而是一種全然的相信,在看似不可靠的神面前以眼淚表明祂還是可靠,也因而表明除了神之外,再沒有任何流淚的對象。

20節再以「看哪!耶和華啊!」作爲開始,這讓我們回到祈求神觀看的呼求上(哀一91120),長久以來,耶和華都沒有觀看錫安受苦,詩人還是依然呼求,表明自己從來沒有放棄耶和華,然而,這一次祈求的觀看,就是要求耶和華掙開眼看看無辜的小孩,並在錫安城中有婦人吃自己孩子的片段(20節),並且祭司和先知在聖所被殺的諷刺(20節),前者是無辜的,後者是罪有應得的,詩人把這兩樣陳明,目的就是要神看這兩個平行時空,無論任何人,神都讓他們一樣受苦嗎?

思想:

神的烈怒如此全面,任何人都無法逃避,就在這苦難成爲常數的日常中,唱哀歌的詩人向錫安發出呼籲,呼籲她向神申訴,以眼淚接駁到祂那裏,詩人也同時向耶和華髮出懇求,祈求神觀看眼前的不公不義,詩人不敢妄下神學解說,他只祈求神觀看便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