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被擄大時代的先知
高銘謙

經文:以西結書一1-3

1在三十年四月初五,我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當中,那時天開了,我看見神的異象。2正是約雅斤王被擄的第五年四月初五,3在迦勒底人之地的迦巴魯河邊,耶和華的話特地臨到布西的兒子以西結祭司,耶和華的手按在他身上。

先知的蒙召,永遠都是時代性的。簡單來說,時代造就先知,先知迴應時代,因此,先知與時代是分不開的。以西結書一章1-3節用了兩個不同的表述方式來提示同一個時代,第一個是「在三十年四月初五日」(1節),另一個是「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四月初五日」(2節),它們除了報告日子之外,更暗示了深層的意思,即以西結蒙召的時代。

首先,「在三十年四月初五日」這個論述引發學者們的討論。約雅斤被擄是主前597年,所以「約雅斤王被擄的第五年四月初五日」(2節)就是指主前593年的四月初五日,以此參照,「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就是以主前623年開始計算,這日子有可能是指約西亞王的年代在耶路撒冷聖殿中尋獲律法書的日子(主前621年,王下二十二8),又或是以尼布甲尼撒王登基的日子開始作計算(巴比倫帝國是在主前625年成立,可參耶五十二29-30),也可能是用以西結本人的年齡作計算(俄利根、約瑟夫支持),即是說,以西結蒙召時是當他在三十歲時。這樣,「在三十年四月初五日」這句有多重意思,它是指律法書在聖殿尋獲之後的第三十年,也是指尼布甲尼撒王登基的第三十年,更是以西結先知三十歲的日子。

我們知道以西結是一位祭司,根據聖經的記載,利未人供職的年齡是三十歲至五十歲(民四23303539-4043-4447-48),我們因而明白踏入三十歲的以西結,正正就是他應該進入聖殿供職的那一年,可就在這一年,他卻身處巴比倫。因他五年前已被擄,這不但把他的肉身擄去,更把他的前途與在聖殿事奉的機會都一併擄去——在巴比倫沒有聖殿、沒有會幕、沒有祭壇,更沒有獻祭。本來作爲祭司家族的一員,以西結應可順理成章地等待進入聖殿供職的日子來到,然而就在這日子快要來到時,他卻被尼布甲尼撒王擄去了。

以西結身處的大時代是被擄的時代:自由、前途、信仰、羣體等等全都被擄去,而就在這絕望的大時代,以西結看見天開了,並得到神所啟示的異象。就算全地風雲變色,自己的民族被擄與流放,但天上的世界與神的掌權還是不變,神還是在這大時代中呼召屬祂的先知,叫以西結在變數中看見神聖的常數,在風雨中看見原來雲上有太陽,從而明白自己的前途完全在祂手中。就算沒有機會在聖所供職,這又如何?神的呼召纔是以西結的命途所在。世途多變,使命不變。

思想:

我們都身處在大時代中,世界的亂局都把我們擄去。然而,正正因爲我們活在大時代中,神的呼召才顯得更真實。祈求我們對神的心不被擄去。

在亂世之中,你會如何活出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