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人生的終局
葉松茂

提摩太後書 四 6-8

至於我,我已經被澆獻,離世的時候到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爲我存留,就是按着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四7-8 文法上先用完成式,說保羅已經完成的人生的賽程;再用現在式,說有公義的冠冕現在爲他存留;最後用未來式,說基督在那日審判時將要賜冠冕給他。既然是運動競賽的比喻,冠冕就好像今天的獎牌,是對其過去一生的一種肯定。保羅沒有明言這冠冕是什麼,更沒有描述在主再來時,他有什麼具體的獎賞。

有學者認爲保羅在臨死時,在差不多是遺言的這一段文字中,以如此高調的手法自吹自擂,說上帝會賜他冠冕,似乎太過份自誇了!不過我們要注意,他的首要目的,不是誇耀自己的功業,而是鼓勵提摩太,因此他強調冠冕「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在以弗所異端持續的困擾、羅馬帝國沉重的壓迫下,只要提摩太仍然持守自己的呼召,忠於四1的誓言,全力以赴傳福音,將來在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基督面前,也可以同樣獲得冠冕。保羅不單單是講論自己人生的終局,更是要我們每一個人思想自己人生的終局如何,按此認真地生活。

有個年輕人出生於虔誠的基督教家庭,成績優異,考入當地最有名的大學,畢業時名列前矛,在畢業典禮中代表學生髮言。在大學時他認識了一位學兄,學富五車,博覽羣書,令他敬服,二人亦結成好友。在這位學兄影響下,他放棄了福音信仰,成爲了懷疑論者,二人不時一起取笑傳統教會守舊的思想。畢業後他在家鄉與父母爭論不休,決定離家去大城市尋覓理想,可惜不得其門而入,最後他唯有離開大城市。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晚他住宿一間小旅館,一個人夜裏醒來,聽見旁邊的房間,似乎有一個重病的人,大聲呻吟,聲音中不單單有痛苦,亦充滿恐懼。這年輕人不能成眠,想起自己不再跟隨基督,倘若大病離世,不知是否能夠到達天家,也感到非常恐懼。不過他突然想起他的老友──那位懷疑論者的學兄。他覺得如果當晚這位學兄在場,一定會以瀟灑的口吻,嘲諷他仍然有天堂地獄這些守舊的想法。所以他也不再去想身後之事,徐徐入睡了。

早上他正享用早餐,與小旅館的主人聊天,問到昨天晚上重病的那位住客,才發現深夜中這病人已經離世。店主補充說:「真的可惜啊!這樣優秀的年輕人,看來年紀跟你差不多,而且還是長春藤聯盟的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首席高材生!」接着說出離世者的名字,年輕人才發現居然就是他的老友,那位懷疑論的學兄。他於是呆在當場,良久不能說話,心中轉過無數的念頭。他先想到平日瀟灑的學兄,還說不信什麼天堂與地獄,原來在面對死亡時,聲音是如此絕望,如此恐懼。他自己決定不再信什麼騙人的懷疑論了。另外,他懊悔不已,爲什麼自己過去幾年,不努力介紹主耶穌給這位學兄,如今一切都太遲了!最後他跪在主的面前悔改,立志一生全力以赴,宣揚基督的福音。

他就是緬甸的第一位宣教士耶德遜 (Judson),把一生都奉獻給緬甸。37年在緬甸,離開時緬甸有100間浸信教會,共8000信徒。到天家審判臺前,公義的主肯定有冠冕爲他存留。

思想:

閉上眼睛,想想耶德遜的學兄那絕望的呻呤聲,又想想保羅在牢房中充滿盼望的言詞,又想想你在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面前的光景。你打算如何走餘下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