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 醫生做不到的事
葉應霖

經文:腓三10-11

10 使我認識基督,知道他復活的大能,並且知道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11 或許我也得以從死人中復活。

我們活在一個泛政治化的世代。很多事情都被政權政治政黨的權力利益的角度去主導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其實這角度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因爲它能幫助教會不致什麼事情都「永恆概念化」,「堅離地」將福音淪爲死後得永生的將來式。事實上,上帝不是叫我們行公義、好憐憫的嗎?批判地上政權,不就是敏感於地上的權力鬥爭,不被政權的敘事「洗腦」,以政權爲公義以至教會的假想敵,再繼而看見背後的屬靈爭戰的,不是嗎?

正受到羅馬帝國壓迫的保羅,在腓立比書同時面對兩場的敘事角力:政權的壓迫及神學見證的爭辯。兩場的角力是同時的存在,爲教會及保羅帶來挑戰。萌芽中的腓立比教會受到政權的壓迫,外邦人的使徒亦隨時被政權斬頭,隨時步加利利拿撒勒黨的創會領袖耶穌的後塵。政權與教會沒有張力?我不信。然而在保羅眼中,神學見證的爭辯,即信徒在苦難及逆境中怎樣揣摩上主的同在,從來比直接參與政治抗爭,來得更加重要。

腓三10-11,正是保羅爲自己代表基督受苦的心路歷程。在他眼中,他最關心的似乎不是信徒一同爲他的坐牢對政權作出讉責。保羅在此分享這受苦對他個人屬靈旅程的意義:「使我認識基督」。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受苦中體會基督復活大能的幫助。復活的大能,不是指上主從前叫基督那一次復活的能力,而是指信徒在這末世期間,不斷在承擔生命的逆境過程裏,靠賴以面對的能力。

然而,這份能力是不能以物理學的實證方式去量度的。就如受苦的意義不能被醫生界定,面對苦難的動力亦不能單單倚靠客觀理性的分析去獲得。唯一經驗這能力的方式,是投入基督受苦、受死、復活以及再來的敘事軌跡 (narrative trajectory)。當我們全情代入這條時間線,讓這故事去主導我們人世間種種的壓迫,我們就能覺醒發現另一層的意義:爲主受苦是一個讓我們校正人生焦點、以基督再來的那日子爲終點線的一個屬靈操練。在保羅故事的終點,不是死亡,是「從死人中復活」的榮耀。保羅盼望的就是這日子:「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着那能使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把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0-21

保羅就是這樣,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藉受苦進入另一層次的屬靈經驗。

思想:

爲主受苦,能爲死亡帶來全新的意義。但人的天(罪)性卻是貪圖安逸,更遑論是爲主受苦了。你可曾面對爲主受苦的掙扎?其中爭奪你認同的其他故事,跟基督耶穌忠心至死的敘事軌跡,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你認爲你有什麼方法能提升你爲主受苦的心志?你今天可否嘗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