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以馬內利,我願禰來!
羅潔盈

經文:以賽亞書七:10-17 (參馬太福音一:23

10耶和華又吩咐亞哈斯:11「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預兆:在陰間的深淵,或往上的高處。」12但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13以賽亞說:「聽啊,戴維家!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14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預兆,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15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喫奶酪與蜂蜜。16因爲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兩個王的土地必被撇棄。17耶和華必使亞述王臨到你和你的百姓,並你的父家,自從以法蓮脫離猶大的時候,未曾有過這樣的日子。

亞哈斯即使聽到耶和華的聲音,仍不願意「向神求一個預兆」,爲什麼?從崇拜學或禮儀學的角度看,聖經中所談及的預兆或記號(sign),並不一定是超自然的大異象,上主往往透過一些在平常生活中可見、可摸、可嘗或可參與的事情,反映出上主的臨在和祂看不見的恩典(visible sign of invisible grace) 。

基督是「以馬內利」(Emmanuel),即「神與人同在」,這個稱號分別在舊約以賽亞書和新約馬太福音兩處都有記載。然而當我們細想這兩段經文的處境,神的子民都不是處於太平盛世。以賽亞書中,亞哈斯不求神,反而想用人的方法,向亞述進貢求助,以消除當下眼前敵人的壓迫。

跟隨主耶穌,從來不是一件普通和容易的事。聖經的話語和我們的良知每每都在挑戰我們,是否專一遵行主道,渴望上主的同在和天國的降臨。初期教會的信徒因面對逼迫及殺害,每次與其他信徒見面和擘餅(即聖餐)時,都會以「主必要來!」(Maranatha或譯作「主啊,我願禰來!」)彼此問候及鼓勵。他們認爲基督很快就會再來,就在明天的清晨;他們深信現今面對的苦難,很快就會過去,即使神的拯救並沒有如人意的實時降臨,也不會因此失去盼望。

思想: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疫情期間,不少人是孤獨地過聖誕的。在你身邊有沒有「淪落異邦」、因至愛的人離世或不在身邊而感到「寂寞傷心」的人?

在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和事奉中,但願以馬內利的神幫助我們,能尋見上主恩典的記號,每天與主同行,建立與神與人的關係。願我們一起爲自己、爲友鄰和教會禱告:

永生的上帝,禰曾差遣禰的愛子來到人間,宣告上帝憐愛世人和天國來臨的好消息。求禰幫助我們,引領人跟隨基督進入禰的國。求禰更新教會,使她在世宣揚禰的公理。哪裏有腐化,求禰潔淨;哪裏有過失,求禰更正;哪裏有錯誤,求禰改革;哪裏有正義,求禰鞏固;哪裏有缺乏,求禰供給:哪裏有分隔,求禰聯合。這都是靠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阿們。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

救贖解放以色列民;

淪落異邦,寂寞傷心,

引頸渴望神子降臨。

歡欣!歡欣!以色列民,

以馬內利定要降臨。(普天頌讚新修訂本,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