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和平之子方濟:透過神貧追求「友愛合一」
廖炳堂

經文:以弗所書二14-16 (新譯本)

14因爲他自己是我們的和平,使雙方合而爲一,拆毀了中間隔絕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終止了冤仇,15廢掉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爲要使兩方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促成了和平;16既在十字架上消滅了冤仇,就藉這十字架使雙方歸爲一體,與神和好……

聖經中的「平安」 (Shalom) 在上述經文譯作「和平」,因爲它除了指人內心的狀態,也指人際關係層面的和諧、友愛和合一。「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強調基督不但宣講和平,祂更以生命犧牲來成就和平。祂除掉的是猶太人和外邦人因種族文化的優越感而產生的隔閡、歧視和「仇恨」,次序是人先經歷十架的愛和赦免,先「與神和好」,然後有生命力去愛和赦免其他人(參路七17) 。

方濟是教會歷史中著名的「和平之子」。他生於 1181年意大利亞西西的一個富有家庭,但他在21歲時有長達一年的戰俘和患病的經歷,及後領受像基督在世「神貧」生活的異象,他透過放棄一切財產分贈窮人,來表達他願意像基督捨棄生命中的一切攔阻,以達到完全愛神愛人的生命。

有一次方濟在騎馬途中遇見一個麻瘋病人,初時的反應自然是想回避及離開,但後來改變主意,在施捨財物之餘,他竟能克服內心對麻瘋病的恐懼和抗拒,下馬親吻了麻瘋病人的手。這件事成爲扭轉他一生的關鍵經歷之一(參可一41,耶穌觸摸麻瘋病人)。這事之後,方濟去了痲瘋院中繼續服侍痲瘋病人一段時間。

不同的學者對這事件有不同的詮釋。方濟一生並沒有批評必須的衛生隔離措施,他否定的只是這隔離措施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所扭曲及濫用,成爲了麻瘋病人一生要忍受不人道對待的藉口。

中世紀歐洲當一個人被確認患上麻瘋病,就必須接受名爲Separatio Leprosorum的隔離儀式:病人會被帶到村落邊緣的墳墓區,在神職人員宣告他「向世界已死、向上帝卻是活着」之後,病人就會喪失繼承財產和參與社羣的所有權利。雖然神職人員會提醒社會人士要繼續慷慨支持病人,但現實上,很多的病人都會很快被遺忘,得不到供應和關心,最終淪爲乞丐。病人更會被要求穿着有標籤的麻衣裝束,並且要一手拿手杖,一手拿着響板或是鈴鐺,以告訴周遭的人「痲瘋病人來了」而及早迴避。因此儀式之後,病人彷佛變成了自生自滅、掙扎求存的動物,而不再是一個有尊嚴有感情的人。

有學者認爲方濟親吻痲瘋病人的舉動,不但反映方濟在認知上明白痲瘋病人受歧視和苦待的痛苦,內心更有一股新的愛的動力,使他能克服內心對痲瘋病的恐懼和抗拒的本能;在神愛的催逼下,方濟看見痲瘋病人是主耶穌創造和代贖的弟兄姊妹,是一個活在不幸、病患及痛苦中有尊嚴有感情的人,是領受十架大愛的信徒、被呼召去與之共融並給予尊重和幫助的對象。方濟在窮苦的人身上看見基督(太十40) 。

主耶穌爲了成就人和人之間的友愛合一,甘願捨去尊榮地位,甘心爲僕,甚至捨去生命,方濟追隨貧窮的基督,也捨去財物、地位和生命(自願承受被感染的風險),要使痲瘋病人重獲被剝奪的尊嚴,重新經歷上帝眼中的寶貴价值。

禱告及應用:

到訪基層小區並代禱

求主耶穌幫助我們看到身邊很多平日沒有留意的窮苦人的存在和需要,記念和服事他們,好像記念和服事基督一樣。請多留意和爲以下人士代禱:殘疾人士、街市小販、執拾紙皮的老人、離鄉別井的外傭、看更、露宿者、地盤工友、清潔工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