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應許的呼召與亞伯蘭的順從
黃天逸

經文:創世記12:1-9

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使你成爲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爲大;你要使別人得福。3爲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 4亞伯蘭就遵照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離開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5亞伯蘭帶着他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以及他們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人口,往迦南地去。他們就來到了迦南地。6亞伯蘭經過那地,直到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當時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爲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爲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9後來亞伯蘭漸漸遷往尼革夫去。

《創世記》十二1記載了亞伯蘭被耶和華上帝呼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然而,按十一31記載,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原是要帶同兒子、媳婦並孫兒羅得離開迦勒底吾珥,往迦南地去。但奇怪的是,聖經記載他拉卻只去到哈蘭,他們「就住在那裏」。《創世記》作者並沒有解釋何以他拉要帶同家人往迦南地,也許這是因爲上帝在吾珥已呼召他拉去那裏;此外,何以他拉走到哈蘭就停下來住在那裏,沒有再前行,並最終死在哈蘭,我們也是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從昔日他拉「帶着」(lāqaḥ)、到第12章由亞伯蘭「… 帶 …」(lāqaḥ)可以證明這個「家庭領袖」角色的轉移,從第12章開始,進入迦南地的任務就變成了由亞伯蘭去完成呢!

《創世記》第12章這段經文可以分爲兩部份的敘事:耶和華對亞伯蘭的呼召(1-3節)、亞伯蘭的順從(4-9節)。第1-3節可以說是整個列祖故事的核心,它包含了「三重神聖應許」,成爲了《創》故事隨後發展的核心,也是五經的重要主題。

這「三重神聖應許」包含了:土地(land)、子孫(seed)、祝福(blessing)。只是,我們應當留心,在這「三重神聖應許」臨到亞伯蘭之前,耶和華對他有一命令 ──「離開」(12:1),而亞伯蘭卻並不以「言語」迴應,而是以「行動」(12:4)來表達對耶和華命令的順從。

《創世記》第12章這段經文的重要,並不僅僅在於耶和華上帝對亞伯蘭的「應許」,事實上,在「應許」的背後,更是對「地上萬族」的拯救。何以這樣說? 11章6-7節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了同一個民族,都有一樣的語言。這只是他們開始做的事,現在他們想要做的任何事,就沒有甚麼可攔阻他們了。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自從耶和華上帝在「巴別塔事件」發表瞭如此審判之詞後,第12章這裏對亞伯蘭說的乃是「巴別塔事件」後祂第一次講話。事實上,第3節的「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爲:「我要藉着你賜福給萬民」)正好表明了耶和華上帝對「萬民」拯救的計劃 ── 通過使亞伯蘭成爲「大國」和「祝福」(2),藉以拯救分散的國家。

亞伯蘭因爲耶和華上帝信實可靠的話語而鼓起了勇氣,開始了這神聖的旅途。當他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時,第7節耶和華再次向他顯現和說話,這可以說是耶和華對亞伯蘭順服行爲的確認,也是對「應許」的再次確認。而亞伯蘭的迴應是甚麼?乃是「建造祭壇」── 這是許多祭壇中的第一個。

思想:

  • 「離開」── 這不是容易的決定,即使我們確認上主會一直帶領,然而,當真正要行動之際,許多時候我們仍然會在掙扎之中。事實上,「順服」的功課一點也不容易,即使擺在眼前是許多的見證,也是過去無數恩典的經歷,只是,當要「離開」安舒區,又或者說是要「進入」到一個「不知道」的路途時,我們卻仍然會「猶豫不決」的。

  • 亞伯蘭的「順服」乃是對上主「應許」的絕對信靠,即使對明天沒有太多把握,但他就是如此「遵照耶和華的吩咐」(4)去行。我們又如何呢?在這「順服」的功課上,如何學習亞伯蘭的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