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 發酒瘋I
麥耀光

箴言廿三29-35

29誰有禍患?誰有災難?誰有紛爭?誰有焦慮?誰無故受傷?誰的眼目紅赤?

30就是那流連飲酒的人,常去尋找調和的酒。

31-32酒發紅,在杯中閃爍時,你不可觀看;雖下嚥舒暢,終究它必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33你的眼睛必看見怪異的事,你的心必發出乖謬的話。

34你必像躺在深海中,或臥在桅杆頂上,

35說:「人擊打我,但我未受傷,重擊我,我不覺得。我幾時清醒,還要再去尋酒。」

今天這則格言太特別了,我們將用兩天時間來思想。在瞭解這則格言之前,讓我們先來欣賞其特徵。首先從結構角度來了解,這個月三十則的格言,大部份都在1至3節間;2節的,佔半數以上;4節 (廿三22-25) 和5節 (廿二17-21)的,就各有1則。可是這兩天要看的格言,卻有7節之多。另外,絕大多數的箴言是每節有上下部份,出現同義平行句或反義平行句,偶然會出現三部份 (參廿二29)。而這一則格言的其中2節卻有四部份 (29和35節)。

從文體角度來看,這則格言是一首詩,由幾部份組成。首先智者提出六個問題 (29節),然後再提供答案 (30節),隨後更給予指引 (31節),並且指出錯誤行爲所帶來的後果 (32-34節),最後引用過來人的經驗作爲結束 (35節)。從人物的代名詞來看,說話者由「誰」(29-30節) 轉到「它」(31-32節),再變爲「你」(33-34節),其後則是「我」(35節)。

智者在這則格言中再一次談到禁酒 (參廿三19-21)。上一則智者提醒讀者的是小心掉進性陷阱,現在則警戒讀者要防備酒的陷阱。有人說這是聖經裏談及禁酒最精彩和生動的一段,清楚地將酗酒人士的狀況、醉酒後的言行以及重複的成癮行爲,都描述得淋漓盡致。這首詩一開始時,就連續問了六個問題,或有人說是六個謎語。有趣的是,這六個問題都在問是「誰」人,相信其目的是要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從這六個問題的發問,引導讀者來思想一個酗酒者會遭受到甚麼嚴重後果。智者指出他們會有三方面的傷害。他們在情緒上,會有「焦慮」和「愁苦」(新譯本;“sorrow,” NIV);在關係上,會引起「災難」和「紛爭」;而在生理和身體上,卻出現「受傷」和「眼目紅赤」等症狀。

這位「詩人」哀嘆地發問問題,是他不知道答案嗎?還是故意的提出問題,讓人去思考呢?其實在30節作者自己就提供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那流連飲酒的人,常去尋找調和的酒」。這一節指出第一類是「那些流連飲酒的人」,他們沉溺於酒精中,而不能自拔。另一類是到處試酒、品嚐各式各樣調和之酒的人。這兩類人因着他們的習性而不停喝酒而無法自拔,原來,他們已到了酗酒、被酒精完全控制的地步了。

反思:

1) 若你偶然會喝酒的話,反思這金句:「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

2) 若你認識一些人正沉溺於酒精中,爲他們禱告,求主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