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不要嫉妒惡人,也不要渴望與他們相處,
2因爲他們的心圖謀暴行,他們的嘴脣談論奸惡。
智者用了三則格言來警戒讀者不要嫉妒惡人,也不要與他們爲伍,分別在第十四則格言 (廿三17-18)、今天的經文、以及第廿九則 (廿四19-20),都有作出相關的教導。「惡人」這個詞在中文聖經中出現超過280多次,而單單在箴言就用了80次以上。在這三十則格言中,分別翻譯爲「罪人」(廿三17,“sinners,” NIV)、「惡人」(廿四1,“wicked,” NIV),以及「作惡的人」(新譯本,廿四19;“evildoers,” NIV)。
惡人與惡事是硬幣的兩面嗎?惡人會做惡事,還是幹了惡事的人才是惡人?這可能是先有雞或先有雞蛋的問題,也可能反映兩者有密切的關係。在這裏,我們嘗試舉一個聖經例子來加以說明。掃羅因嫉妒和猜疑而追殺大衛的時候,其實大衛是有幾次機會可以殺掃羅的,但他卻沒有下手。一次,大衛引用了一句俗語來警告掃羅,希望他能懸崖勒馬,說:「惡事出於惡人」(撒上廿四13)。這指出掃羅正在做一件惡事,是因爲他是惡人,或是聽了人的讒言,所以做惡事。的確,在創世記第六章第5節有這樣的記載:「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終日心裏所想的盡都是惡事」。這正是智者對惡人在第2節的描述:惡人的心中所想的事,與口裏所說的話都是罪惡。他們心中的「圖謀」 (“plot,” NIV),是指他們深思熟慮、計劃和設計一些謀算,而這些事竟然是惡事和暴行!惡人不僅心中有計謀,也會在口中談論奸惡。
智者呼籲不要與惡人在一起,不然會受到惡人的計謀和他們口中的奸惡所影響,在潛移默化之下,就會跟他們一起作惡了。這就正如約沙法王的錯誤 (代下十八):他「與亞哈結親…亞哈…勸他一同上去攻打基列的拉末」。約沙法受惡人亞哈影響,參與在惡事中。結果,上帝派先知向約沙法王宣告:「你怎麼可以幫助惡人,愛那恨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憤怒臨到你了」(參代下十九1-2)。他雖然是一位好的君王,做了不少正確的事,可惜的是,他卻重複做錯事,沒有從曾參與在亞哈的惡行中吸取教訓:「此後,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謝結盟;亞哈謝多行惡事」(代下廿25)。
智者鄭重指出要跟惡人保持距離,免受影響,正如詩一1所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傲慢人的座位」。保守自己不要與人同流合污,要行在正路上,過儆醒的生活。
反思:
1) 生活在邪惡的世界中,我們如何保守自己的心思潔淨,不存惡念?
2) 當聽到惡言時,求聖靈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不要以惡報惡,並曉得如何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