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 友伴相隨
何啟明

經文:傳4:7-12

7我轉而觀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8有人孤單無雙,無子無兄弟,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財富為滿足。他說:「我勞碌,自己卻不享福,到底是爲了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沉重的擔子。9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他們勞碌同得美好的報償。10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倘若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12若遇敵攻擊,孤身難擋,二人就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

上世紀七十年代,流行曲歌手保羅西蒙(Paul Simon)寫了一首《我是塊大石,我是一個孤島》(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是膾灸人口的流行曲。這首歌道出對友情的失望,寧願躲在冰冷的盔甲內、藏在母腹中,與人隔絕,故作者稱自己是一塊沒有感受的大石、一個沒有人接觸到的孤島。孤獨猶如活在地獄一般,過着隔絕、孤寂和疏離的生活。獨自一人,不一定孤單,單獨(alone)與孤單(lonely)是兩碼子的事!反之,活在人羣中而沒有彼此溝通、建立關係及互助扶持,那就更加孤寂。

傳道者細心觀察,留意另一件虛空的事,就是「有人孤單無雙,無子無兄弟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財富為滿足」(8a節)。這人財迷心竅、勞碌一生,只曉得賺錢,卻不曉得享受勞碌的成果。這人孤單獨行,「無子無兄弟」,未必是說他沒有兒女兄弟,而是這位別人眼中看為成功的人物,可能對人沒有信任,有子也好像無子,有兄也等於無兄,甚至連朋友也沒有,只是孤單一人。沒有子,就沒有人繼承他的財富,沒有兄,也就沒有繼承者,因為兄弟是兒子之外的合法承繼產業者(參申二十一15-17民二十七1-11)。傳道者之前慨嘆,有人勞碌的成果不知繼承的人是智是愚(二18-19),而現在這孤單獨行者卻連繼承他產業的人也沒有!

「他問:『我勞勞碌碌,刻薄自己不去享受,是為誰呢?』」(8b節《新譯本》),究竟這位營營役役的守財奴是否在夜闌人靜的晚上,安靜下來反省自問自己呢?原來原文並沒有「他問」這句子,換句話說,原文沒有指出是由誰提出來的問題。故此,「從來不問」(《思高譯本》)或「以致他從未自問」(《呂振中譯本》)可能更乎合傳道者的意思,即這位「眼總是貪得無厭」(8b節《思高譯本》)、缺乏自省能力的守財奴,亦沒有時間去問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

傳道者慨嘆漫無目的地孤單獨行的慘況,轉而講到有友伴同行的好處。傳道者以一個孤單的人(四7-8),轉而到二人比一人好(四9- 12a),最後提升到三人更是好上加好(四12b),指出人生路上有友伴相隨是何等的幸福。傳道者用三個具體的例子說明:第一,有伴相隨,跌倒時就有人扶持。「跌倒」並非走路不小心,摔了一大跤,而是指到人生中遭遇暴風雨、跌到焦頭爛額,或是失意、失敗失落時,有人安慰、鼓勵和扶持是何等的幸福。第二,二人同睡就都暖和。昔日農耕社會,收割時莊稼事務繁忙,工人往往不能回家睡覺,要留在工作場所過夜是相當普遍的事。晚上涼風吹來,兩個同伴睡在一起,可以透過彼此的體溫取暖。第三,人生路上,孤身上路,強盜出沒,被搶掠的機會甚高,如果兩個人,就可以彼此扶持,「就擋得住他」(12a節《新譯本》),即擋得住強盜。簡言之,有同伴,有人扶持(四10),有人同眠,不易着涼(四11),有伴同行,可免搶掠(四12)。何況是三股合成的力量呢!

思想:

聖經中有三種關係,保羅與提摩太的師徒關係、巴拿巴與保羅的同行關係及大衛與約拿單的友伴盟友關係。你有否刻意去建立這些關係呢?你會怎樣去建立這些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