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創造記載(創1: 1-2: 4a)中,「分別」是一個重要概念。創世記1:1:「起初,神創造天地(haššāmayim vĕēt hāʾāreṣ)。」。「天」(haššāmayim)與「地」(hāʾāreṣ)在原文是兩個不同的字,第一個創造記載主要講述「天」與「水」方面的變化,以致「地」的出現。
第一至第三天是設定地球上的空間:
「地」被「水」淹蓋,「地」還未有形式。創世記1:3-5記載神首先造光,分光暗。第一天:分光暗 (1:3-5),創世記1:3-5:「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於是神就把光和暗分開。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一日。」。「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表示神定意的就實現。「神看光是好的(ṭôv)」,神看黑暗中創造光是美好的。
第二天: 分上下水 (1:6-8),創世記1:6-8:「神說:『眾水之間要有穹蒼,把水和水分開。』神就造了穹蒼,把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分開。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穹蒼為『天』。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二日。」。上帝決定將掩蓋地的「深淵」分開,形成「穹蒼」(rāqia),然後就將上下水分開。上帝稱「穹蒼」(rāqia)為「天」(šāmāyim)。
第三天: 分海陸 (1:9-13),地球的空間間隔,為生物締造生存環境。創世記1:9-10說明「地」與「海」的來歷,天下面的水要聚集在一處,使乾地(hayyabbāšāh)出現,乾地(hayyabbāšāh)被稱為「地」(ʾereṣ);聚集在一處的水被稱為「海」(yammin)。神看「地」與「海」的出現是好的(ṭôv)」。創世記1:11-12說明「地」(ʾereṣ)上長出植物,「各從其類」(lĕminô),上帝看見植物生長結果子和「各從其類」,看這現象是好的(ṭôv)。在第一至第三天的創造記載中,都重複出現「有晚上,有早晨。」,理論上太陽和月亮已經出現。不過,太陽和月亮的被造卻是在第四天。
第四至第六天是讓生命出現:
第四天: 造光體 (1:14-19)
「天上「穹蒼」的光(mĕʾôrōt)是照耀「地」的,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上帝又造眾星,讓它們照耀「地」。天上的兩個大光管理(mšl)晝夜,分別光(hāʾôr)暗(hāḥōšek)。上帝看這現象是好的(ṭôv)。第四天的創造對應第一天的創造「天」(haššāmayim)與「地」(hāʾāreṣ),有了「天」與「地」的空間間隔後,天上的兩個大光管理(mšl)晝夜,分別光(hāʾôr)暗(hāḥōšek),並照耀「地」。
第五天: 魚類和鳥 (1:20-23)
上帝決定水裏和天空要有生物,創世記1:20下關於鳥的翻譯可以是: 「要有鳥飛在地面以上,橫越天空的『穹蒼』的表面。」上帝各從其類地創造海里的生物及空中的鳥類,上帝看這現象是好的(ṭôv)。上帝決定海里的生物及空中的鳥類要增加。第五天的創造水裏和天空要有生物,對應第二天的創造將掩蓋地的「深淵」分開,形成「穹蒼」(rāqia),分上下水。
第六天: 造陸地動物、最後是人 (1:24-31)
人是最後被造,各樣外在環境為人而設。第五天創造是水裏和天空要有生物;第六天創造是地上生物(nepheš ḥayyāh)。上帝創造人的目的,是讓人「管理」(rdh)海陸空的生物。
第七天: 上帝停止創造的工作安息
第一個創造記載是關於「天」與「地」,在六日創造後上帝停工,休息(šbt)了。創世記2:3:「神賜福(brk)給第七日,將它分別為聖(qdš),因為在這日,神安息了(šbt),歇了他所做一切創造的工。」。
筆者建議讀者從三方面默想:
第一天的創造是為第四天作準備、第二天的創造是為第五天作準備、第三天的創造是為第六天作準備,上帝的創造是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
人是最後被創造,並得到上帝的賜福。
上帝於第七日安息,並將這天分別為聖,我們有沒有重視每週的秩序應該反映上帝的創造秩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