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事奉不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葉鬆茂

經文:路加福音 15:11-15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財產分給他們。 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他任意放蕩,浪費錢財。 他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饑荒,就窮困起來。 於是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

浪子回頭的比喻中有兩個兒子,代表兩種不同的事奉或跟隨上帝的態度,但兩種都是錯誤的。前兩天我們討論大兒子,代表有些人一生努力服侍上帝,並非出於愛上帝,而是希望藉此賺取祝福,甚至脅迫上帝祝福他。今天我們討論小兒子的態度。

小兒子被稱為浪子,分了家產,迅速揮霍無度,「耗盡了一切所有的」,是旁人眼中名符其實的「二世祖」和「敗家仔」。於是我們就很容易覺得自己並不是這個小兒子。說到底我們這些願意每天靈修的人,很少會是傳統意義上的二世祖或敗家仔。但今天我們嘗試從小兒子自己的角度,瞭解一下他的想法。小兒子其實是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十分有道理、十分理所當然的,因為那份家產本來就是他「應得的家業」。他自己的東西,他當然希望隨着自己的心意去使用,不想被老氣橫秋、食古不化的父親左右。他只是想「任意」使用他自己的東西啊!

現代的家族企業中,小兒子自知不會繼承家業,一般也不願意在家族企業中工作,一生以父親和哥哥作為老闆。許多小兒子都要求父親出錢,他自己出外創業,自己做老闆,按自己的興趣,闖出自己的天地,打響自己的名堂,最好是超越父親的成就。結果很多時候是一敗塗地,用另外一個形式敗家。投資做不熟悉、沒有經驗的生意,例如什麼電競、虛擬貨幣、人工智能,比起花天酒地,可以更快速散盡家財。但從小兒子自己看來,他只是在自我實現 (self actualization),努力實踐自己的夢想,是十分合理,甚至值得讚賞的事情。

小兒子的錯誤態度,就是按己意而行,凡事只是想着自己的夢想、自我實現。其實這種心態在今天十分普遍,甚至在基督教的學校和教會內,也是講這一套。年輕人問自己的老師或者教會導師,自己將來應該選擇什麼科目或工作,我們就教他看看自己有什麼興趣,就以此為方向,努力實踐自己人生的夢想,於是有人想做大明星,有人想做米高佐敦,有人想日日打機「食雞」。這些理念的來源並非基督教,而是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大兒子和小兒子,其實都不愛上帝,只是想自己做上帝。

我並不是說我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不重要,但這絕對不是我們事奉的基礎,更不是處世為人的終極目標。耶穌清楚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盡心盡力愛神,其次是要愛我們的鄰舍。我們在教會最關鍵的亦是彼此相愛,彼此造就。你去愛別人,首要關心不是你自己的夢想,而是別人的真正的需要。

我讀神學時最喜愛就是系統神學,所以起初在一間大教會事奉時就是教導系統神學的課程,我的主日學每一班一般也有一二百人報名。後來教會差派我去植堂,我被分派去做青少年事工,起初我也是不斷地嘗試教他們系統神學,但發現果效不大,而這些初信主的中學生也不太聽得懂。後來青少年人數眾多的教會,告訴我中學生最需要的是與他們同行的導師,與他們個別約談,關心他們全人的成長:家庭、學業、信仰、前途等。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人生夢想就是做大學者、做神學家,絕對不是什麼個人關顧、全人成長。但這是我服侍對象的需要啊!於是我就改變方式,努力學習怎麼樣去關心他們,與他們同行,轉眼就已經與數以百計的青年人同行了二十多年了。

思想:

你的人生理想是什麼?你在教會服侍的對象又需要什麼?

你事奉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服侍別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