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上帝知道我們不純正的動機
葉鬆茂

經文:路加福音 15:14-19

他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饑荒,就窮困起來。 於是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 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甚麼喫的。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僱工,糧食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對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

我們第四天硏讀浪子回頭的比喻,今天的經文描述小兒子分了家產,去到遠方,揮霍無度,耗盡家財,窮途末路,居然去放豬。猶太人視豬為不潔,極度厭惡豬。放豬是最令人反感的工作,比我們今天洗廁所、倒垃圾更令人作嘔。更令人震驚的是,小兒子居然連豬餿也想食!耶穌這樣描述,是叫我們明白這個浪子決定回家的動機,主要是飢餓。而且他是經過嚴密部署的,一方面自願放棄兒子的身分,甘心作一個僱工,另一方面他又排練了一番說話,什麼「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凡此種種,耶穌並非是要展現小兒子悔改的誠意,剛剛相反,耶穌是用這些手法,令我們明白小兒子回家的動機絕對不純正,種種機心,種種安排,只求三餐溫飽,並非單純的想念父親,渴求回到父親身邊。

這比喻是用浪子不純正的動機,來突顯他的父親那偉大無私的愛。同樣地,天父明知我們去教會敬拜祂,也有各種不純正的動機,祂仍然全然接納我們,居然願意差派愛子死在十字架上,爲了愛我們這些人。上世紀中國人生活艱苦,不少人去教會起初只是爲了拿食物和生活物資,被稱為「喫教」。今天不少教會舉辦免費的派對或聚餐,吸引青少年或長者參加,或許有人覺得這些人去教會 只是爲了喫喝玩樂,不是真誠爲了認識神、敬拜神,所以蔑視這些別有用心的聚會者。其實我們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最初去教會的動機是百分百純正的?以我自己為例,初中時期沒有什麼朋友,去教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覺得團契內有導師和團友的陪伴,找到關懷和同行者。我是爲了心靈的慰藉,浪子是爲了肚腹飽足,但同樣是不純正的動機。天父當然透徹理解每一個人心中各種古怪的動機,但祂選擇包容我們,用祂無私的愛接納我們,只要求我們回到祂身邊,被祂擁抱在懷裏。然後祂給我們空間,讓我們在祂的大愛中,以感恩之心,學習如何愛神愛人。

思想:

你當初為什麼去教會?真的只是爲了多認識耶穌?

試試想象你就是天父,當年知道你這個兒子種種不純正的動機,你有什麼感受?

你是否可以多一點了解天父對你的愛是何等的偉大?